06.21 鈴木或徹底退出,菲亞特緊隨其後!聊聊那些悄然離去的車企

在汽車這個行業,有人意氣風發,混得風生水起,也有人黯然離場,背影匆匆。

鈴木或徹底退出,菲亞特緊隨其後!聊聊那些悄然離去的車企

最近重慶的天氣都籠罩著一層煙雨,讓人心情不怎麼美麗。在這層陰霾之下,車圈似乎也不怎麼“陽光”。除了中美貿易戰此起彼伏,長安鈴木被傳準備退出中國的消息叫囂塵上;FCA計劃在中國停掉半死不活的菲亞特,接下來集中資源做Jeep品牌。在這個涼薄的雨天,初見就和大家來聊聊那些悄然離去的車企。

昌河鈴木“分手” 鈴木可能真的撐不下去了

早些時候,對於鈴木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早已經為了車圈人盡皆知的秘密。對此,雖然鈴木幾次通告聲明:“假的,都是假的,我們發展很好。”

但最近,隨著昌河鈴木宣佈解散的事情塵埃落定,有日本方面消息稱,鈴木汽車已經決定退出中國市場,並努力與合資夥伴中國重慶長安汽車達成解除合作的協議。

有圖有真相↓

鈴木或徹底退出,菲亞特緊隨其後!聊聊那些悄然離去的車企

此次股份轉讓後,鈴木將不再承擔包括市場產品在內以及相關的任何責任。從此前上市北斗星的LOGO由昌河汽車替換鈴木來看,鈴木方面的相關產品技術仍可以為昌河汽車使用。

鈴木或徹底退出,菲亞特緊隨其後!聊聊那些悄然離去的車企

這就意味著,合資25年的長安鈴木可能就此成為歷史。

初見:從此前網上流傳的關於鈴木退市的消息,到長安鈴木官方出來闢謠,再到現在的昌河鈴木“分手”,這極有可能是鈴木未來退出中國市場的徵兆之一。

小車之王夢斷中國市場

事實上,鈴木在中國市場也有過一段非常風光的歲月。

作為“小車之王”的長安鈴木,旗下車型如奧拓、羚羊、雨燕等,早期非常受歡迎。據相關數據統計,2011年,長安鈴木的全年累計銷量高達22萬輛,進入了發展巔峰期。

鈴木或徹底退出,菲亞特緊隨其後!聊聊那些悄然離去的車企

然而,隨著消費市場的升級,消費者的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微型車為主的鈴木品牌,在銷量上開始走下坡路。

數據顯示,2017年,長安鈴木銷量僅為8.39萬輛,下跌近50%,幾近腰斬,與此同時,長安鈴木虧損了8482.72萬元。

2018年開年依然延續這一頹勢,一季度銷量僅為1.3萬輛,同比下跌56%。這個數據對於一個車企而言,無疑是致命的。

初見:銷量的下滑加上沒有拿得出手的新產品,鈴木一味“啃老本”,跟不上市場變化,因此,黯然離場,也是情理之中。

菲亞特也難脫困境,或許是下一個鈴木?

除了長安鈴木之外,菲亞特當初也是被猜測是會退出中國市場的品牌之一。

當鈴木官方公開確認退股昌河鈴木之後的第二天,菲亞特掌門人馬爾喬內用一句“未來五年,Jeep將是在中國國產的唯一品牌”,來宣佈菲亞特品牌第二次退出中國市場。這也印證了之前瘋傳的菲亞特停產一事並非空穴來風。

鈴木或徹底退出,菲亞特緊隨其後!聊聊那些悄然離去的車企

“意大利國民車”在國內水土不服

有著“意大利國民車”稱號的菲亞特,在國內其實並不受待見。

早在1999年,菲亞特與南京汽車集團成立了合資品牌南京菲亞特,但是由於銷量不佳,導致南京菲亞特在2008年退出中國市場。

2010年,又選擇與造車經驗更加豐富的廣汽集團合作,在中國市場“捲土重來”。

2014年,憑藉致悅推出,廣汽菲亞特銷量達到入華後頂峰6.8萬輛,但此後,菲亞特品牌車型銷量進入下坡階段。

今年1-4月,菲亞特國產車型銷量累計為90輛,其中3月份銷量數據為0。

鈴木或徹底退出,菲亞特緊隨其後!聊聊那些悄然離去的車企

退市原因之一:車型少得可憐

2012年菲亞特在華推出專為中國市場研發的車型——菲翔;2014年推出菲翔的兩廂版本——致悅。但6年過去了,菲亞特在華生產銷售的車型依然只有這兩款車。

退市原因之二:三大件質量問題

車型太少不說,菲亞特初期產品的三大件選型上也有十分不妥的地方,造成菲翔在上市初期出了嚴重的質量問題。雖然之後的產品取消了雙離合變速器,但對於剛剛再次登陸中國市場的菲亞特的品牌美譽度,有著不可磨滅的傷害。

初見:自從收購了克萊斯勒集團後,菲亞特就將在華產品的重心交給了號召力更強的Jeep品牌。從目前的銷量數據就可以看出,廣汽菲克集團已經完全依賴Jeep。比起Jeep品牌的強勢表現,菲亞特退出中國市場也在情理之中了。

那些年,退市的還有大發和歐寶

說到年退出中國市場的外資品牌,大發汽車也是其中之一。(估計很多人聽都沒聽過這個汽車品牌)

作為日本第二大微型汽車生產商,大發汽車曾在2010年的汽車市場上名聲大噪過一段時間。之後歷經兩年多的沉浮,大發汽車宣佈徹底退出一汽吉林合資公司,從最初宣佈在中國合資建廠,到最後黯然退出,大發在中國可謂一無所獲。

鈴木或徹底退出,菲亞特緊隨其後!聊聊那些悄然離去的車企

退市的原因在於大發汽車根本沒有品牌定位的優勢,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難以撼動中國的消費市場。

二是德國品牌汽車歐寶,該品牌於2015年退市,結束了中國20多年的征戰,集中精力回到自己的家鄉歐洲發展。

據數據統計,2016年歐寶歐洲年銷量是1144075臺,在歐洲市場中排名第四,同比漲幅4.6%。一百多萬輛的銷量,是對汽車品牌成為主流的認可。可這麼優秀的車型為什麼會在中國退市了呢?

鈴木或徹底退出,菲亞特緊隨其後!聊聊那些悄然離去的車企

歐寶在中國市場並非沒有能力做大,而是無論通用還是通用中國市場的合作方上汽,都不想將歐寶的量做大。

原因是通用中國不想讓歐寶和別克之間產生“內鬥”。2009年,通用實施“歐美技術、全球平臺”戰略轉型,及時引進了歐寶的平臺,並對旗下車型進行升級換代,這也直接導致了歐寶產品與上海通用產品間的直面競爭。

君威與Insignia、英朗XT與歐寶雅特等,雖然一個是進口一個是國產,但是產品的雷同,使別克和歐寶在中國市場陷入怪圈,歐寶銷售越來越多,實際上也是更多地搶奪了別克的市場。

所以歐寶在中國退市,轉回歐洲發展,這也是通用的一個戰略手段而已,歐寶是通用在歐洲的代理者,別克是通用在中國的代理者,雖然一個“乾兒子”,一個“親兒子”,但兩者地位並元高下之分,無論是什麼兒子,能賺到錢就是“好兒子”。

寫在最後

在激流勇進的汽車行業市場,不進則退永遠是硬道理。同時,市場的變化更是需要掌舵者有長遠的目光,並理性的作出應付未來的長遠佈局,這樣才能儘可能規避被市場淘汰的風險。而上述這些企業的退市,也值得車企們鑑之,慎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