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今年鋁塑膜國產率或突破10% 安德力年產能達3000萬㎡

摘要:在安德力董事長助理陳偉洲看來,鋁塑膜國產化是大勢所趨,也是降低軟包電池製造成本的有效途徑,預計今年國產鋁塑膜佔比會突破10%。

今年鋁塑膜國產率或突破10% 安德力年產能達3000萬㎡

安德力董事長助理陳偉洲

目前,純電動乘用車領域圓柱電池、方形電池、軟包電池成為較成熟的動力載體。軟包電池憑藉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環壽命等方面的優勢,在新能源車上的應用比例逐年上升。2017年國內圓柱、方形、軟包電池出貨量約82GWh,其中軟包電池出貨量約29GWh。在3C領域,軟包已成主導路線,滲透率超70%;在動力領域,孚能科技、中航鋰電、萬向A123、微宏動力、天津捷威、浙江天能、億緯鋰能、卡耐新能源等知名電池企業紛紛佈局軟包電池,隨著高能量密度成為發展趨勢,軟包電池滲透率有望“大步快跑”。受益於軟包電池市場發展,其外包裝——鋁塑膜需求量也迎來劇增。

軟包電池中鋁塑膜成本約佔15%,目前鋁塑膜被日韓企業霸住大部分市場份額,日本DNP、昭和電工、T&T三家市佔率近90%,國內外價差約為20%~30%,隨著3C電池及動力電池領域鋁塑膜不斷滲透,降成本壓力下,電池廠商迫切期待鋁塑膜實現進口替代。在廣東安德力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安德力”)董事長助理陳偉洲看來,鋁塑膜國產化是大勢所趨,也是降低軟包電池製造成本的有效途徑,預計今年國產鋁塑膜佔比會突破10%。

安德力主要生產標籤膜、膜內標、合成紙等傳統膜類和現時的新能源材料鋁塑膜。2017年,公司鋁塑膜產能約200萬㎡。陳偉洲表示,隨著下游廠家對國產鋁塑膜的慢慢認可,公司由原來觀望逐漸轉為嘗試及小批量生產,今年第一季度有明顯的轉變,接受送樣的廠家也越來越多,與去年同期相比,送樣客戶增加將近30%,已由原來規模較小的廠家慢慢轉向中級規模廠家,預計今年鋁塑膜將是一個由進口轉為國產重要過渡期。

“目前安德力有兩條進口生產線,飽和產能約3000萬㎡/年。”陳偉洲稱,目前鋁塑膜約佔公司業務量的40%,做為公司主打產品,將很快超過傳統膜業務。公司鋁塑膜主攻3C領域,112#佔大部分業務,客戶穩定;動力類的152#正在調試,下半年將逐漸推出市場,猛獅科技及遨優動力等上市公司在測試評估中,目前反饋良好,力求2018年下半年開始實現152#接單目標;088#也將於近期完成研發及評估。

陳偉洲認為,影響鋁塑膜國產化因素主要有技術、人才、原材料、產品的穩定性、安全性以及強有力的資金支持等。“公司通過技術改造,加強內部細節化管理,引進專才,增置研發儀器、請專家為企業把脈,和高校協作創新,引進“產學研”項目,從基礎材料開始,層層把好品質關,執行來料檢、過程檢、成品檢,調整配方及製備工藝,全方位管控好質量。認真做好自己的產品,尤其是在產品安全性、一致性和穩定性等關鍵性能指標上努力提升,消除下游企業對國產鋁塑膜的戒心和顧慮,共同推進鋁塑膜國產化進程。”陳偉洲表示。

在新能源這個朝陽產業的帶動下,企業“自我革新”決定了企業的未來發展之道。陳偉洲稱,公司以不同渠道、不同層面多途徑做好基礎工作,保證有較高的收成率,有效控制好成本,以心動的價格優勢切入市場。不斷加強內部管理,引進培訓機構,對安全管理、細節化管理等進行系統化培訓,同時從基礎材料入手,把好品質關,進行技術升級以及工藝的優化,保障產品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其針對高技術的152#動力型鋁塑膜產品,不斷引進專業人才和增置研發儀器,與高校、科研機構協作創新引進“產學研”項目,並獲科技廳批准組建“院士專家工作站”,同時導入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管理體系。

陳偉洲透露,公司將會慢慢調整產品動向,由3C類側重點調整到動力類。經過企業發展不斷沉澱,將會考慮進入資本市場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