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為什麼有的大將可以享受元帥待遇,而有的大將卻只能享受上將待遇

1955年新中國第一次授銜時,共有十人被授以大將軍銜。按常理來說,大將獲得者享受大將待遇,這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但令人費解的是,其中有一人卻向上享受元帥待遇,而另一人卻向下享受上將待遇。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下面我就為大家解惑。

為什麼有的大將可以享受元帥待遇,而有的大將卻只能享受上將待遇​十大將軍裡,無論是從年齡還是資歷,張雲逸都要超出其他大將許多。張雲逸是十大將裡唯一一位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軍人。他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從黃花崗起義開始,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張雲逸一個都沒有落下,為革命出生入死,屢建功勳。

蔣介石叛變革命後,張雲逸組織領導了右江起義,擔任紅七軍軍長,在土地革命戰爭中為紅軍的發展壯大起到了重要作用。抗日戰爭時期,張雲逸先是擔任新四軍參謀長,皖南事變後又擔任新四軍副軍長,率部堅決抗擊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入侵,為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作出了應有的貢獻。解放戰爭期間,張雲逸擔任過華東軍區副司令員、山東軍區司令員等重要職務,協助陳毅、粟裕指揮華東解放軍,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為什麼有的大將可以享受元帥待遇,而有的大將卻只能享受上將待遇​1955年我軍授銜時,張雲逸雖然在十大將軍中僅排名第七,但考慮到張雲逸的資歷在十大將裡一支獨秀,遠遠超出其他大將。因此,毛主席特別批准張雲逸享受元帥待遇,以示尊重。

十大將軍裡還有一人,三番五次要求降銜,最後經黨中央多次做工作,才勉強接受大將軍銜。這個人就是被毛主席譽為共產黨人一面鏡子的許光達。許光達黃埔五期畢業,曾擔任過紅軍師長,後因在戰鬥中負傷去蘇聯治療。抗日戰爭時期,許光達擔任延安衛戍部隊司令員,為保衛黨中央的安危起到了重要作用。解放戰爭時期,許光達先任第一野戰軍第三軍軍長,後又擔任第二兵團司令員,為大西北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建國後,許光達擔任新組建的裝甲兵司令員,是我軍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為什麼有的大將可以享受元帥待遇,而有的大將卻只能享受上將待遇​1955年授銜時,中央軍委根據許光達的綜合條件,決定授於他大將軍銜。許光達卻認為他的功勞不足以授如此高的軍銜,堅決要求改授他人,並多次找中央要求降銜。中央從方方面面考慮,堅持要授許光達大將軍銜。最後毛主席親自出面做工作,許光達才勉強同意,但提出他只能享受上將待遇。

一個戰功赫赫的軍人主動要求降銜降待遇,這種事只會發生在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我軍身上。就是在今天,許光達大將這種高風亮節,不計較名利的精神,仍然是我們大家學習的光輝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