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好消息!濟南今年研究開展共有產權住房試點!

2018年濟南怎麼幹?

5月15日,《濟南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正式公佈。濟南市今年重點實施好區域性經濟中心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建設、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棚改舊改(徵收拆遷)、拆違拆臨建綠透綠、城市更新、治霾、治堵、脫貧、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壯大縣域經濟、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障改善民生18個方面的主要措施。

好消息!濟南今年研究開展共有產權住房試點!

好消息!濟南今年研究開展共有產權住房試點


研究開展共有產權住房試點


在棚改舊改(徵收拆遷)方面,濟南市安排新開工省級棚改安置房41167套,市級19019套,徵收拆遷1350萬平方米,整治改造老舊小區749萬平方米以上,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研究開展共有產權住房試點,加快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探索公共租賃住房貨幣化補貼保障方式,向符合條件的群體發放住房補貼,支持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利用自有土地建設公共租賃住房。同時,抓好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片區、文博西片區、華山北片區等14個涉及保障性安居工程、舊城區改建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項目。

拆違拆臨建綠透綠方面,全年計劃拆除違法建設3329萬平方米,同時嚴防新的違建行為。對歷史遺留、公益性質、基本符合規劃要求等情況,採取市區聯動、民主協商方式予以分類處置。堅持即拆即清,提高垃圾處置能力。實行拆違拆臨與建綠透綠高效銜接,計劃建綠透綠50萬平方米,新建道路綠化36萬平方米,改造提升綠地46萬平方米,實施“裸土復綠”50萬平方米,完成新增造林5萬畝。


增加二環內公共綠地和空間


城市更新方面,濟南將實施“中疏”戰略,增加二環路以內公共綠地和公共空間,降低建築高度和容積率。提升泉城國際旅遊標誌區,保護歷史風貌區,完成商埠區和芙蓉街、將軍廟等地區實施性城市設計,編制歷史建築保護圖則。繼續實施“1+5”特色街區綜合更新項目,加大城中村、城市出入口、路口通道等整治力度,紮實開展背街小巷、佔道經營等專項治理和杆線整治,集中清理各種積存垃圾。在具備條件的新建小區試點優質地下水直飲工程。

濟南還將加快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實施智慧便民服務應用“一點通”工程,擴大重點區域免費WIFI開放範圍。新建和改造一批便民菜市場、生鮮連鎖超市和放心早餐直營連鎖店,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


推動長途總站部分班次外遷


治霾方面,濟南將繼續推進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編制實施清潔取暖熱源規劃、天然氣熱電聯產規劃和加氫站佈局規劃,穩步推進外部能源調入。建立空氣質量微觀監測站2000個,嚴格整治露天燒烤行為。

治堵方面,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等工程建設,再打通27條丁字路和瓶頸路,開通工業北路、二環西路、二環東路燕山立交至二環南路魯能領秀城段3條BRT線路,新開通公交線路10條、優化調整10條。完成東客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推動長途汽車總站部分班次外遷。此外還要開工濟萊城際鐵路、濟濱城際鐵路等項目,加快濟南機場擴建,加密中歐班列,新開通2條洲際直飛航線,復飛香港航線,推進小清河復航。

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方面,組建投融資平臺。加速建設引爆區,先期實施若干標誌性、引領性項目落地建設。完成徵收拆遷工作,建設高標準安置區和公共設施配套,讓當地群眾共享先行區建設成果。加快濼口穿黃隧道、齊魯大橋、鳳凰大橋建設,改造濟南黃河大橋。實施好黃河國家公園建設、國省道調線、生態水系建設、煤炭採空區治理等重大工程。


研究啟動南山生態保護立法


在民生保障方面,今年濟南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7392元/年和4928元/年,新增養老服務設施211處。為3萬名有康復需求的持證殘疾人和殘疾兒童實施精準康復服務。制定醫改工作規劃,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為門診統籌簽約參保人提供部分免費藥物。建設中小學、幼兒園學生集中就餐場所50處。

此外,制定“網上辦”“一次辦”“我來辦”政務服務事項清單。試點組建行政審批專門機構,清理整治紅頂中介,全力打造“十最”政務環境。

在生態保護方面,開工建設山體公園20處、山體綠化提升35處,推進歷城區雲臺寺、玉河泉和長清區北大山等郊野公園試點建設。完成小清河城區段生態清淤。保護南部山區,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制定生態補償標準和補償辦法,研究啟動南部山區生態保護立法。優化南部山區村鎮佈局,促進人口內聚外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