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解鎖胖人最佳吃肉法!為什麼要壓抑自己愛吃肉的天性?

說到胖,實在是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情......

一顆吃肉的心從未停止過騷動。於是邊吃邊胖,胖完再減,沒減完又胖了。循環往復,伴隨我們一生......

解鎖胖人最佳吃肉法!為什麼要壓抑自己愛吃肉的天性?

日常生活中,很多減肥的人總會給自己設置各種飲食標準。比如堅決抵制各種肉類、每餐吃得越少越好。

肉不是不可以吃,前提是要“吃對了”。

胖紙該怎麼吃肉?

很多人把肥胖歸因於愛吃肉,說“最近長胖了,不敢再吃肉了”,硬是斷了自己吃肉的念頭。其實胖人只要選好肉的種類、把握好肉的量、搭配好蔬菜和穀物,吃肉也可以很健康。

1多吃禽類和魚蝦

禽肉和魚蝦脂肪含量較低,利於控制熱量,建議胖人增加禽肉和魚蝦攝入,適當降低畜肉比例。

吃禽肉時最好將雞皮、鴨皮去掉。皮膚脂肪含量高達50%,可謂一口皮半口油。如果偏愛畜肉,可優先選擇熱量更低的純瘦肉。

2吃肉頻率要控制

胖人每週最好吃3頓魚或蝦,每次可以只吃100克(相當於10只蝦)。

或者每天都有一頓吃魚蝦,比如每天早餐40~50克魚或蝦(大約是4~5只蝦),午餐可以再吃40~50克畜肉或禽肉,畜肉和禽肉可以隔天換著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指出,對魚、禽、蛋和瘦肉的攝入要適量。每週應吃魚280克~525克,畜禽肉280克~525g克,蛋類280克~350克,平均每天攝入總量在120克~200克之間。3葷素搭配要合理

如果不習慣早上吃肉,可以選擇中午和晚上。除了按照推薦量吃肉外,每餐搭配150~200克蔬菜,再根據自身飯量搭配200~250克穀類、50~75克薯類。蔬菜、全穀類食物和薯類的膳食纖維可降低脂肪吸收,有利健康。

【烹飪也很重要】

解鎖胖人最佳吃肉法!為什麼要壓抑自己愛吃肉的天性?

解鎖胖人最佳吃肉法!為什麼要壓抑自己愛吃肉的天性?

烹飪方式很重要

雖然說魚肉是低卡路里的肉,可是當把鱈魚做成了炸魚塊,熱量可就和牛肉丸也差不多了!但是,清蒸鱈魚的熱量就低多了,因此,蒸是最適合的烹飪方式,不僅少用了不少油,而且像蒸的方式一般會比紅燒的辦法少用很多糖。

烹飪時間別太長

在肉類的烹飪上,要減少烹飪時間,因為在肉類烹飪上,時間越長,就意味著使用的調料會越多,比如滬式紅燒肉,那可是一把把地放冰糖呀!而咕老肉看著糖汁粘膩,也放不了那麼多糖,所以,儘量少吃燉入味的肉,而改吃澆汁入味的肉菜。

這些肉還是要少吃

肉吃多了傷身,這個觀念已被大家熟知,但肉吃不對更傷身,卻被很多人忽視了。

解鎖胖人最佳吃肉法!為什麼要壓抑自己愛吃肉的天性?

1燻肉、臘肉吃太多,早亡風險高

瑞士一項調查顯示,吃太多(每天超過40克)的熏製、醃製等加工肉會縮短人的壽命,每天吃160克以上的人比每天吃10~20克的人,早亡風險增加了44%。

這種肉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容易阻塞血管,引發冠心病。而且這類肉中含有致癌物——亞硝酸鹽的含量高,影響健康。因此專家建議,人們應將加工肉製品的攝入量限制在每天28克以內

2烤肉致癌風險高,燉肉最健康

肉類在高溫下直接燃燒,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上,再與肉類蛋白質結合,會產生“苯並芘”這種強致癌物,常吃會嚴重損害健康。肉最健康的烹調方式是燉。

實驗表明,長時間燉肉可減少肉類30%~50%的膽固醇。其次是涮肉、蒸肉。如果要吃烤肉,最好用綠葉菜包著。

此外,有研究發現。提前用大蒜汁和桂皮粉、迷迭香等醃製肉片,可以減少烤制時致癌物的產生數量。用番茄醬和檸檬汁塗在烤肉上吃,也能減少致癌物的危害。

解鎖胖人最佳吃肉法!為什麼要壓抑自己愛吃肉的天性?

3肥肉更要少吃

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脂肪含量較高,但其瘦肉能起到補鐵防貧血的作用,肥肉則一定要少吃。

禽類、魚類等白肉脂肪含量較低。專家建議,體力勞動者可適當吃紅肉,腦力勞動者則要多吃白肉;男性對紅肉需求大,女性可多吃白肉。

老人身體機能退化,多吃紅肉易致心血管疾病和認知障礙,應以吃白肉為好;孩子處於發育期,兩種肉都要吃。另外,患有肥胖、三高等慢性病的人,最好少吃肉,以豆製品代之。

這三種肉看著瘦,吃著肥

解鎖胖人最佳吃肉法!為什麼要壓抑自己愛吃肉的天性?

很多人認為直接吃東坡肉、紅燒肉、蒜泥白肉、梅菜扣肉之類的,才算是吃肥肉。

實際上,肥肉隱藏在在日常的各種飲食中,很可能你在不知不覺中就攝入過量了。

1排骨

肉類櫃檯上,排骨為什麼總是最受歡迎?正因為它肥而不顯,香嫩可口。

高達30%的脂肪,不動聲色地分佈在骨棒四周,並深入肌肉紋理當中。儘管膽固醇和能量相當高,人們卻總是愛不釋口。

2涮肉火鍋店裡的各種涮肉,“手工羊肉卷”、“牛肉卷”都是“肥中有瘦、瘦中有肥”的層疊狀態。人們只顧上享受肉片滑膩的口感,卻意識不到已經吃進過多的肥肉。3肉糜類食品

肥肉在哪裡隱藏得最深?

當屬肉腸、魚丸、餃子餡之類的肉糜狀食品。廠家經常宣稱自家肉腸“無澱粉”,卻從不說“無肥肉”。

按國際慣例,灌腸類產品中都含有超過20%的脂肪,其中主要來自於故意添加的肥肉糜。如果沒有肥肉幫忙,不僅少了香氣和美味,還會讓灌腸切片困難,口感粗硬。

解鎖胖人最佳吃肉法!為什麼要壓抑自己愛吃肉的天性?

某位烹飪大師傳授做魚肉餃子的秘訣時,重點提到,魚肉脂肪太少,必須加入適量的肥肉糜,餃子餡才能香濃多汁。

魚丸也是一樣道理,肥肉和澱粉都是常見配料。即便是普通老百姓,也都知道做丸子和餃子餡的肉必須三肥七瘦,否則不會產生誘人的口感。

說到這裡,很多人都會驚呼——原來自己也沒少吃肥肉。“吃什麼補什麼”這句話,雖然並不完全符合科學道理,但用在肥肉上,卻相當貼切。

無論什麼形式偽裝的肥肉,吃完之後若消耗不掉,就會變成脂肪貼在身上。因此,建議大家對以上提到的“隱形肥肉”引起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