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中國銀聯免密支付額度大幅提升,其意在何為?

中國銀聯免密支付額度大幅提升,其意在何為?

在支付寶、微信支付逐步吞食市場之際,銀聯也在加快對 移動支付 這一市場的爭奪。近日,據中國銀聯消息,自本月起,銀聯小額免密免籤支付業務的單筆限額將由此前的300元上調至1000元。今後使用銀聯閃付消費額1000元以下,不需要輸入密碼和簽名,即可完成付款。

據瞭解,銀聯有公告表示,今年六月起,所有銀聯成員機構都將會提升這一額度限制。限額提高後,自然支付風險也會上升,為此銀聯聯合各商業銀行為持卡人設置專項賠付金,提供72小時失卡保障,若因卡片遺失或失竊導致的小額免密交易,持卡人可在72小時內獲賠,每年累計獲賠金額達30000元。

同時,髮卡機構和收單機構在業務開通前應當履行向持卡人告知的義務。持卡人如不願開通此功能,只需向髮卡行申請關閉雙免功能,就可輕鬆關閉。

可見此事對於用戶來說並無什麼後顧之憂,但事實上,銀聯此舉有兩層含義,一是為簡化消費者支付流程,提高辦事效率;二是隨著移動支付領域微信、支付寶兩大巨頭的崛起,銀聯自身也十分恐慌。為了應對此種危機,銀聯不得不為自身的發展考慮,以此來吸引更多的用戶。

不過,銀聯的這種危機感在2017年就已經存在。在2017年12月11日,中國銀聯攜手眾多銀行、支付機構等發佈了銀行業統一APP“雲閃付”。“雲閃付”App是銀聯及各大銀行的支付工具、支付場景及特色服務的聚合,是移動支付的統一入口平臺。

通過雲閃付的推出能夠有效解決支付分散的問題,同時銀聯也希望通過“雲閃付”來抵擋支付寶和微信的衝擊。但此方法似乎成效並不大,於是在2018年4月份,央行又下發通知,要求從4月1號起對掃碼支付進行限額,這對於銀聯來說自然值得慶賀,再加上銀聯和微信支付牽手成功,正式開展條碼支付業務合作,從而進一步推動自身的業務佈局。

但就目前來看,中國銀聯一邊限制移動支付的支付額度,另一邊又大幅提升自己的免密支付額度,便可見其中端倪。至於銀聯的種種舉動,能否撼動微信和支付寶在移動支付領域的地位還無法下定論,單就現狀來看,銀聯的目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難以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