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克里米亞半島對於俄羅斯到底有多重要?

大正的生活日記


克里米亞半島與歐洲大陸相連,半島的東部是刻赤半島,刻赤海峽連接黑海和亞速海,半島的海岸線形成幾個海灣和優良天然港口。


主要港口有刻赤、塞瓦斯托波爾、葉夫帕托里亞等,其中塞瓦斯托波爾是一個深水不凍港,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主要基地。


克里米亞半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1783年,克里米亞被俄羅斯帝國吞併,1853年10月因爭奪巴爾幹半島和黑海的控制權,發生了著名的克里米亞戰爭,奧斯曼帝國、英國、法國、撒丁王國等先後向俄羅斯帝國宣戰,戰爭一直持續到1856年才結束,以俄羅斯的失敗而告終。

1918年,克里米亞歸屬蘇俄,1921年10月建立自治共和國,1946年被降格為克里米亞州,1954年5月,被劃歸烏克蘭。蘇聯解體後,由於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來說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因歸屬問題,俄羅斯與烏克蘭一直爭議不斷,克里米亞也一直要求獨立或重返俄羅斯。1992年2月,克里米亞州更名為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



1992年5月,俄羅議會通過決議,宣佈1954年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的決議不再具有法律效力。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舉行全民公投,結果顯示,半島超過96%的投票者贊成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2014年3月17日,裡米亞議會決定,克里米亞獨立成為主權國家,議會還向俄羅斯聯邦提出建議,以新的聯邦主體身份加入俄羅斯聯邦。

同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命令,承認克里米亞共和國是獨立的主權國家,第二天,普京批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的條約草案並與克里米亞共和國領導人簽署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的條約,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俄羅斯黑海艦隊是俄海軍四大艦隊之一,一直駐紮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港。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黑海艦隊以租用基地的方式繼續在半島駐紮,克里米亞迴歸後,俄羅斯接管基地管理權。

黑海是歐洲和亞洲之間的一個內陸海,通過土耳其海峽與地中海相連接,是俄羅斯海軍通往地中海的重要通道,而地中海又是俄羅斯黑海艦隊通往歐洲、非洲、亞洲的重要通道。

所以,俄羅斯黑海艦隊擁有克里米亞半島,就等於擁有了出海權,對俄羅斯的政治、經濟、軍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俄羅斯應對北約東擴、西方制裁的重要堡壘。


正哥說民生


克里米亞半島對於俄羅斯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是俄羅斯絕對不能放棄的,尤其是在俄羅斯處處受到美國圍困的情況下。

克里米亞半島深入黑海,擁有大量的天然港口,對於俄羅來說重要性非比尋常。


俄國的彼得大帝從17世紀末開始不斷向黑海沿岸國家發動進攻,目的是為了獲得黑海出海口,俄國進攻了差不多一百年,終於在1783年佔領克里米亞半島,並在塞瓦斯托波爾建立軍事基地。

獲得克里米亞半島之後,俄國人發現了另一個問題:黑海就像一個水盆,即使是再強大的海軍艦隊,也只能被關在牢籠裡。

進出黑海只有一條路,穿過土耳其海峽,但是整個土耳其海峽都處於土耳其境內,把土耳其領土一分為二。土耳其肯定不會允許俄國軍艦從中穿行。

為了打通黑海和地中海之間的聯繫,俄國發動與土耳其之間的戰爭,1799年俄國與土耳其簽訂《俄土同盟條約》,允許俄國軍艦進出土耳其海峽。

俄國為了獲得克里米亞半島,打了一百多年的戰爭,得到克里米亞之後,又經營了200多年,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俄羅斯對克里米亞情有獨鍾了。

俄羅斯作為陸地大國,在歐洲部分最缺的就是出海口,優良港口只有波羅的海和黑海以及北冰洋的摩爾曼斯克。但是能夠作為軍港的也就只有克里米亞了。

波羅的海出海口


俄國向來垂涎波羅的海,為了奪取出海口,從十五世紀後期開始,俄國多次向立陶宛、波蘭和瑞典發動侵略戰爭。

十八世紀初期,沙俄發動“北方戰爭”,從瑞典手中奪得了涅瓦河口,在芬蘭灣東端建立了波羅的海上的第一個俄國要塞城市,也就是後來的俄國首都聖彼得堡。



波羅的海雖好,但是基本上失去了軍港必要的條件,因為隨著俄羅斯逐漸走向衰弱,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紛紛投入到北約的懷抱。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德國,丹麥,挪威,荷蘭,英國全都是北約成員國。

俄羅斯軍艦從聖彼得堡起航進入北海的整個途中,都會遭到北約國家的嚴密監視,如果北約與俄羅斯關係急劇惡化,離開聖彼得堡的俄羅斯艦隊將會遭到沿岸國家的攻擊,很難全身而退。

對於俄羅斯而言,聖彼得堡的軍港還有多少意義呢?

遠東港口


俄羅斯遠東地區面積廣闊,共有621.59平方公里,毗鄰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以及太平洋,其中堪察加半島更是深入太平洋,擁有無數良港。

但是遠東的缺點也很明顯,首先,遠東面積佔俄羅斯面積的1/3,但是人口僅有629萬(2010年),可以說俄羅斯的重心從來不在遠東。

其次,俄羅斯在遠東面臨的敵人同樣不少,無論是日本還是美國,都有強大的海軍,在俄羅斯歐洲部分面臨威脅的情況下,顯然不會把太多的注意力用來建設遠東。

天然良港克里米亞

俄羅斯奪取克里米亞半島之後,經營了200多年,所以對於俄羅斯來說,不缺港口,加上俄羅斯的戰略重心在歐洲,所以也強化了克里米亞半島的重要性。

俄羅斯的黑海艦隊通過土耳其海峽(波斯普魯斯海峽)可以直入地中海,出門左拐,繞過小亞細亞可以直抵敘利亞港口,支援敘利亞政府,進而影響中東,保持在中東的影響力。

如果沒有克里米亞半島,失去了良港之後,俄羅斯海軍將難以直接進入地中海,海外利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甚至要中斷對敘利亞的大規模支援,間接影響到中東局勢。

沒有俄羅斯的支持,敘利亞又能支撐多久?敘利亞倒下了,下一個就是伊朗,多米諾骨牌之後,中東將成為美國的天下。


不惜冒著全世界的非議奪回克里米亞,不僅僅是兩百多年的情愫,還有現實意義,無論俄羅斯做多少次這樣的選擇,結果都是一樣的。


視野新觀


要真正理解這個問題,得對“出海口”這個事情有點深入的理解。

怎麼理解?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西歐各國基本上都有舒舒服服的大把的出海口,不是面向大西洋就是朝著地中海的。而對於東歐和俄羅斯,像樣的出海口,就有點像奢侈品了。

雖然世界上也有瑞士這種內陸國家依然發展得很強大的案例,但是,對不起,多數內陸國家其發展命運,歷史以來就是比較悲催的,比如蒙古。

俄羅斯這麼大一個國家,說句實在話,像樣的出海口真沒幾個,特別是在西方,尤其是在蘇聯解體、波羅的海三國獨立之後。

當然,你也可以說俄羅斯海岸線可長了。可你得考慮,那有多大比例是朝向北冰洋的?你還可以說,太平洋方向,俄羅斯還是蠻富裕的;但問題是,俄羅斯人口目前依然主要在歐洲而不在亞洲。

然後,我們再看一下美國:

以及條件沒美國那麼好,但總體尚可的東亞諸國: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克里米亞的位置。

首先,咱們得知道克里米亞是一個半島,它位於黑海。

由此可見,從蘇聯到俄羅斯,把黑海艦隊的大本營放在克里米亞半島是自然之事。從黑海穿過土耳其海峽,來到亞得里亞海,才能進入地中海。

土耳其海峽(又稱黑海海峽)是連接黑海與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又叫伊斯坦布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又叫恰納卡萊海峽)

由此可見,克里米亞半島對於俄羅斯來講,其實可以說是相當於保障俄羅斯面向歐洲方向的出海口的不二選擇。因此,歷史上這個地方一直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西南遙望著巴爾幹半島,東南對著小亞細亞半島上的土耳其。

要是烏克蘭加入北約,把克里米亞半島轉成北約的軍事基地的話,對俄羅斯來講,可不就是被“關門打狗”了嗎?

這麼大一個國家,領土世界第一的國家,活生生就得活成一個準內陸國似的,這可就慘了!


建章君


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有多重要,反過來對於烏克蘭就有多重要,只不過烏克蘭算不上大國,烏克蘭控制下的克里米亞,遲早成為北約的軍事基地。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來說既有歷史情結,又有無可替代的戰略要塞地位。不僅是現在的俄羅斯人非常清楚這一點,早在18世紀之前俄羅斯為了獲得對克里米亞的控制權,與奧斯曼帝國進行了百年戰爭,最後才在1776年獲得了克里米亞半島。


而克里米亞的要塞地位受到各方列強的覬覦,1853年英法兩國合夥支持奧斯曼,發起爭奪克里米亞的戰爭。北極熊遇到了非常艱難的時期,為了能夠與英法爭奪克里米亞半島,俄羅斯以720萬美元賤賣了阿拉斯加。讓美國人賺了大個便宜,阿拉斯加的土地面積可是在150萬平方公里以上。圍繞克里米亞地位的故事有很多,總之俄羅斯歷時幾代人投入了爭奪克里米亞的戰爭,克里米亞最後成為俄羅斯的唯一不凍港和出海口。

(沙皇彼得一世)

克里米亞劃歸給烏克蘭,在俄國決策者和民眾心目中是永遠的痛。只因為當時與烏克蘭是同一個國家,遊戲般的將克里米亞從俄羅斯劃給了烏克蘭。到了1991年蘇聯解體,克里米亞在法理上已經完全屬於烏克蘭領土,1954做決策的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也想不到還會有蘇聯解體的事。

(女沙皇葉卡捷琳娜)

若說俄羅斯重新奪取了克里米亞,應該還是美國西方在烏克蘭搞的一系列的顏色顛覆,使得烏克蘭內部民眾發生東西方分裂。烏克蘭的親西方勢力為了投奔美歐的懷抱,無視與俄羅斯的鄰國關係。利用街頭暴力和廣場革命推翻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實行全面一邊倒親西方的敵俄政策。使得俄羅斯完全失去希望,等於是逼迫普京做出針對烏克蘭事件的選擇。



從現在回看2014年的烏克蘭事件,如果不是烏克蘭的那些無腦政客蔑視俄羅斯,不顧俄羅斯利益,不至於發生俄羅斯奪取克里米亞半島事件。縱使俄羅斯有兼併克里米亞之心,如果不是美歐策動的烏克蘭事件,普京還不足以下決心奪取克里米亞。很簡單,如果當時烏克蘭親俄的合法選上臺的舉亞努科維奇總統,不被暴力推翻,俄羅斯就不會直接使用武力奪取克里米亞。


應該說,在俄羅斯沒有武力奪取克里米亞的預案,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應該是應急之舉。如果烏克蘭內部局勢正常,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租用克里米亞的軍事基地條約要到2047年到期。當時如果普京不出手,烏克蘭很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北約成員國。如果發生了這樣的情況,俄羅斯的軍事基地將有不保的可能,北約軍事基地進入烏克蘭這是俄羅斯絕對不能容忍的。

俄羅斯奪取克里米亞儘管在法理上有瑕疵,但是普京為了使烏克蘭不能加入北約,也只能這樣做了。結果是俄羅斯重新獲得了黑海最為重要的戰略要塞克裡米亞,破局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計劃,滿足了俄羅斯人的克里米亞歷史情結。克里米亞不僅僅是戰略要塞位置對俄羅斯非常重要,更為嚴重的是烏克蘭差一點成為北約成員國。


亦新湖


克里米亞半島對俄羅斯到底有多重要?

“大正”認為克里米亞半島對於俄羅斯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從2014年俄羅斯出兵佔領克里米亞,強行納入本國領土範圍,而且不斷強化,為此不惜忍受西方國家全方位的經濟制裁之苦,今年俄羅斯總統大選,克里米亞就被格外重視,設立了總統大選的投票站,目的很明確,就是強調克里米亞是俄羅斯一部分,誰也不可能再從俄羅斯手中拿走了。

為此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大怒,宣稱要把在克里米亞幫助俄羅斯大選投票的人送進監獄去,用他的老對手普京的話來說“沒有實力的人的憤怒,毫無意義”。所以也註定這個具有西方國家背景的烏克蘭總統的憤怒註定是徒勞的。

至於說克里米亞到底對於俄羅斯有多重要,“大正”就從多個角度具體分析一下:

(一)克里米亞半島,在近代是沙俄夢寐以求的地方,在近代俄羅斯帝國為了自己能夠離世界文明中心——歐洲更近一點,跟上歐洲列強的腳步,所以一直尋找出海口,獲得不凍港,於是為此跟瑞典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打了百年之久,最終獲得最後勝利,俄羅斯帝國獲得波羅的海地的出海口地區和黑海出海口。

克里米亞半島就是俄羅斯帝國的黑海出海口,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1776年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手中爭奪過來的,為此可費了不少勁。之後蘇聯取代了沙俄,克里米亞半島在蘇聯的框架下,被蘇聯領導人從核心加盟國俄羅斯聯邦劃歸另一個加盟國烏克蘭,1991年,蘇聯解體,加盟國紛紛獨立,克里米亞如同嫁妝一樣被烏克蘭帶走。而今天俄羅斯重新佔領克里米亞,不知道算是迴歸還是侵略?真的很難下定義,但對於俄羅斯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從地圖上可以很直觀看到,克里米亞半島伸到黑海正中間,並且面積還不小,足足有2.5萬平方公里。在軍事戰略角度上看,只要控制克里米亞半島,就可以控制整個黑海,更重要是黑海還是俄羅斯唯一不需要考慮結冰問題的溫水海域,由此向西南方向越過土耳其海峽就可以進入地中海,而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之間的大部分海上貿易往來都要通過這裡來完成。

從國家安全角度來看,克里米亞半島距離莫斯科的距離不過1000公里,距離重鎮索契只有500公里。而作為俄羅斯南方屏障的高加索地區卻處於黑海沿岸,再向東就是俄羅斯重要的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由此可以看出這個僅有2.5萬平方公里的克里米亞半島對於俄羅斯的戰略價值有多麼重要。

沒有克里米亞半島,俄羅斯的外部環境更加惡劣,這才可以明白為何俄羅斯總統普京咬著牙扛住西方國家的制裁,也要出兵克里米亞的良苦用心了。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不論國土大小,領土問題從來就是國家的紛爭所在。似乎每個國家都有那麼一處“痛點”,不容他人侵犯。比如說克里米亞,它就是俄羅斯的痛點所在。克里米亞就是一個國土面積2.55萬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甚至連飲用水都不能自己自足,但俄羅斯卻為其費勁心神,究其原因是因為它對俄羅斯的意義巨大。

據瞭解,克里米亞不只是一個共和國那麼簡單,它是俄羅斯控制黑海的關鍵所在,有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從地理位置角度來看,俄羅斯只有通過控制克里米亞才能暢通無阻的在黑海海面上航行,開啟自己的海洋大國之路。因此,克里米亞就相當於俄羅斯通向海洋的最後一道也是唯一一道防線。

試想一下如果失去了克里米亞,俄羅斯就只能淪為陸地上的“困獸之鬥”,很難在海面上有大作為,對其國家安全極為不利。況且,從沙皇時代克里米亞都是俄羅斯資源出口的窗口、對外貿易的樞紐,一旦失去克里米亞俄羅斯幾乎變成一個內陸國,這與其自身發展而言是大大不利的,其發展肯定是處處受限的。

再者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克里米亞畢竟曾長期歸於俄羅斯名下,算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只是到了蘇聯時期,克里米亞才開始易主,但當時烏克蘭也歸俄羅斯所統治,嚴格意義來說:克里米亞一直是俄羅斯的領土。

矛盾是從蘇聯解體後開始的,克里米亞成了兩方爭奪的對象。對於烏克蘭轉頭向西方示好的做法,俄羅斯表示自己不能忍耐,也不會任由其發展,因此克里米亞的主動權必須握在自己手中,以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


利刃號


克里米亞半島是俄羅斯的寶貝,而且是俄羅斯事關國運興隆的命脈,如果一個國家存在龍脈,那麼克里米亞就是俄羅斯的龍脈。因為克里米亞這個地方,不僅有俄羅斯的誕生歷史、奮鬥歷史、崛起歷史、稱霸歷史,還有當代俄羅斯的戰略地位。如果失去了克里米亞,俄羅斯的歷史將不會完整,俄羅斯的國家精神也將不復存在。

圖為普京視察黑海艦隊,駐地就在塞瓦斯托波爾。

以上評價也是俄羅斯之所以要冒著北約的直接干涉,也要拿下克里米亞的原因,之所以給克里米亞這麼高的評價,是因為那裡有一個基地,叫做塞瓦斯托波爾。熟悉歷史的人看到這裡瞬間就懂了,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是俄羅斯海軍的發祥地,也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主基地,歷史上,從彼得大帝第一次取得溫水港口開始,就在塞瓦斯托波爾設立了海軍基地。

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黑海艦隊上岸打擊德軍的歷史故事繪畫,背景就是塞瓦斯托波爾的沉船紀念碑,紀念被鑿沉的黑海艦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俄土戰爭中,支持土耳其的英法聯軍一路進攻到塞瓦斯托波爾,俄軍進入了艱苦卓絕的抵抗當中,英法聯軍就公佈下,付出了數倍於俄國的代價才拿下要塞,但是他們也損失上萬部隊,多艘戰艦被擊沉,失去了繼續幹涉俄國的能力,最後俄國收回塞瓦斯托波爾,趕走了英法聯軍,這裡成為英雄之城。

圖為黑海艦隊的蘇軍上岸,進入塞瓦斯托波爾市區參加衛國戰爭,這輛T34坦克上飄著蘇聯國旗和海軍旗,塞瓦斯托波爾對於俄羅斯而言,是一座英雄城市。

二次世界大戰中,那個被擊沉了兩次的艦隊,也就是黑海艦隊,在這裡,他們面對德軍的瘋狂進攻,鑿沉了黑海艦隊的軍艦,全員上岸抵抗,在後方完全被切斷,德軍都已經打過整個烏克蘭的局面下,塞瓦斯托波爾硬是死戰不降,堅持抵抗,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衛國戰爭故事,也被人開玩笑稱:上了岸的俄羅斯海軍才是強大的。二戰結束後,蘇聯稱霸世界,這裡也成為蘇聯紅海軍黑海艦隊的主要基地,成為俄羅斯的海軍城。

圖為二戰中炮擊岸上德軍的蘇聯海軍甘古特級戰列艦。

這麼一座彪炳俄羅斯歷史的城市,他就在克里米亞半島,即便是後來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俄羅斯也以租借的名義繼續使用塞瓦斯托波爾。就現在來看,蘇聯解體後,北約持續東擴,過去的黑海從蘇聯的內海和俄羅斯絕對控制的海域,已經變成一個西方常駐的海域,美國人的伯克級驅逐艦都開進敖德薩了,俄羅斯在黑海上更加需要塞瓦斯托波爾乃至整個克里米亞的存在。

塞瓦斯托波爾在黑海最中心,控制這裡,就控制了黑海,就輻射到地中海和東歐以及中東。

克里米亞,已經成為俄羅斯戰略的前線,也是俄羅斯得以繼續控制黑海,影響東歐,輻射中東和地中海的重要據點,失去了克里米亞,黑海艦隊將會蕩然無存,地中海的俄軍就會失去依託,敘利亞和伊朗都可能支持不住,烏克蘭也可能丟失,東歐戰略也失去了立足點,所以,俄羅斯會死保克里米亞不失,這裡還將會留下新的俄羅斯歷史故事。

如今沉船紀念碑依然樹立在塞瓦斯托波爾,俄羅斯依然控制著這裡,他代表了俄羅斯的一段崛起的歷史,俄羅斯會死命保住這裡的。


海事先鋒


克里米亞被稱為“黑海的鑰匙”。黑海是俄羅斯的外貿出海口,是俄羅斯出地中海的戰略支點。擁有克里米亞就能夠牽制北約東擴,威懾烏克蘭以及格魯吉亞。相反,假如克里米亞不在自己的手裡,俄羅斯對高加索、巴爾幹等地的影響將會大打折扣,黑海艦隊就成了一個擺設了。

為什麼俄羅斯一直要等到現在才吞併克里米亞呢?因為之前由於烏克蘭的總統是親俄羅斯的,對於普京來說,這也算是能夠接受的局面。普京一直想讓俄羅斯再次強大,一個強國是不可能沒有強大的海軍的。可想而知,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核心利益之一。

正是這個地方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自古以來就一直被各家勢力爭奪。蒙古金帳汗國解體以後,1427年克里米亞汗國建立。後來奧斯曼土耳其侵佔了克里米亞,統治克里米亞長達300年之久。直到18世紀,克里米亞才成為了沙俄的一部分。

十月革命以後,克里米亞是屬於俄羅斯管轄的。1921年10月18日,克里米亞成為自治共和國。我們直到斯大林這個人有大國沙文主義,因此他把克里米亞上本土的韃靼人大批遷出,這樣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才被“俄羅斯化”了。

1954年2月,蘇聯人為了慶祝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併三百週年,特意把克里米亞送給了烏克蘭。這為後來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衝突埋下了禍根。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和烏克蘭就為克里米亞的半島的歸屬產生過爭議。但是那個時候俄羅斯是非常剋制的,因為它害怕西方,不想為了克里米亞而和其他國家關係關係弄僵。所以克里米亞變順理成章的變成烏克蘭的一部分。但是克里米亞有大量的俄羅斯人,因此克里米亞一直想脫烏入俄。


歷史是什麼


克里米亞對俄羅斯重要性可從戰略層次、戰術層次以及國民心態三個層次分析。

其一,戰略層面,其實本意俄羅斯非常不想和美國對抗,但這玩意不以俄羅斯意志為轉移,美國不斷向俄羅斯施壓,不斷侵奪俄羅斯勢力範圍,尤其是西面歐洲地區,更加嚴重,俄羅斯獲得克里米亞,雖然不能消除美國強大的戰略壓制,但是至少能緩解一些,保住一些勢力範圍,不至於過於被動。

其二,戰術層次,克里米亞半島,處於烏克蘭東南,亦是前出黑海之要地,俄羅斯獲得克里米亞,對烏克蘭形成威懾態勢,也在黑海佔據主動,對南部土耳其形成有效的壓制,佔據了克里米亞,使得俄羅斯在黑海地區贏得了主動,保持了制海權。

其三,國民心態上,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雖大,但是蘇聯時代大國地位一去不返,而且一直在衰落,對俄羅斯國民信心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對現狀更加不滿,不利於俄羅斯穩定。拿下克里米亞,則猶如一劑強心劑,一定程度上增進了俄羅斯國民的自信,凝聚了俄羅斯人心。當然,上面說了,這是強心劑,時效不長,如果不加緊發展經濟,那恐怕不能久遠。

至於還有什麼重要性,歡迎朋友們補充,不同意見歡迎留言,祝大家新年快樂。


北玄武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們拋開一切來分析,俄羅斯為了克里米亞不惜出兵入侵友好國烏克蘭,不惜和西方聯盟對峙,就算以犧牲經濟為代價都要把克里米亞拿到手。它有多重要?從公投到加入俄羅斯,普京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的迫切態度,就知道俄羅斯覬覦這塊肥肉多久了!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來說,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淵源,而且還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百年的糾葛

1774年俄羅斯施壓奧斯曼承認克里米亞獨立,隨後1777年,克里米亞汗王沙希因附屬於俄羅斯。以後又因為克里米亞貴族起義,沙希隨即俄國請求援助,隨後波特金率7萬俄軍到達克裡米亞平亂,1783年克里米亞半島終於被俄羅斯併入版圖。



1853年俄羅斯血戰克里米亞。1853年7月3日俄入侵多瑙國家。1853年10月16日奧斯曼帝國向俄羅斯宣戰。1854年3月27日和3月28日英國和法國先後對俄羅斯宣戰,12月2日 英國、法國和奧地利在維也納建立反俄同盟。這場戰爭中英法等聯軍雖然攻下了塞瓦斯托波爾,但是在俄軍激烈的反擊中還是沒能克里米亞。為了保住克里米亞,俄羅斯甚至賤賣了阿拉斯加地區。由此可見克里米亞在俄國人心目中的地位。

1953年,為了慶祝“烏克蘭和俄羅斯同盟300年”時任蘇聯統帥克魯曉夫把克里米亞劃分給烏克蘭,在當時看來是一件象徵意義的事情,最後演變成了克里米亞隨烏克蘭一起分家的悲劇。

重要的戰略要塞

第一,黑海心臟。看地圖我們很容易知道克里米亞地區的自然戰略地位。它像一支長矛直插黑海,掌握克里米亞就相當於掌握黑海地區,掌握黑海就等於保衛住俄羅斯的東南大門。



第二,天然港口。克里米亞的天然港口對俄羅斯來說有兩個重要意義,一個是經濟意義,一個是軍事意義。這個港口使得中歐之間的貿易距離縮短6000公里,考慮到每年1.5億噸貿易吞吐量,及中國和歐洲在製造業輸出上的地位,克里米亞的經濟意義不言而喻。

俄羅斯是一個領土大國,但是它的港口並不是特別的多,準確的說它的不凍港並不多。對於軍事來說,不凍港是軍隊駐紮的基礎,不然到了冬天你的海軍就只能是擺設。俄羅斯目前的不凍港只有摩爾曼斯克一出,對於俄羅斯這樣的領土大國來說,這樣的港口數量遠遠不能保衛龐大的領土。地處黑海的克里米亞,擁有優良的港口可以保證俄羅斯海軍的能夠更大的施展手腳,黑海–裡海–地中海–大西洋/印度洋都能任意暢遊。



綜上所述,俄羅斯想要克里米亞就像是一個飢渴的人在沙漠裡想要水一樣,熾熱,瘋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