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農村,一年給父母多少錢養老?

大連新視點


是啊!農村的父母,大半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說一個“摳土為食”也不為過。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全部的心血都花在兒女身上,撫養著他們一天天的長大,又生吃儉用他們唸完了小學、中學甚至大學,這還不夠,還要為他們婚嫁操心,子女們都有自己的事業、家庭了,絕大部分父母還要替兒子還債、還貸。可這個時候,他們已經老了,就因為是農民,沒有退休,始終沒有個頭。養老確實是個現實的問題,不能不去面對。

父母的養老,子(女指招贅的)一年到底該給多少錢?這也沒有一定的規定和標準,取絕於幾個方面:

【1】幹著公事的。這些子女都是上過大學,“凡進必考”有了工作,夫妻倆人都是“公家人”,家裡雖說有新建的房子,可他們畢竟生活工作在城裡,城裡的房子是板上釘釘要買的,這就不得不貸款,車也得買,這房貸、車貸、孩子上學、個人生活,僅憑兩人的工資已經維持不住了,給父母的養老錢,也就是個“隨心的不是”,沒有定數,一月就給一、二百元,有的根本不給,只有在父母生日、過年時給一二百元的錢“孝敬錢”。農村的父母手細,也不愛花錢,租地款、賣糧錢等等還交給兒女。自己靠每人每月七、八十元的養老金及賣個雞蛋、打個零工生活著。


【2】打工種地的。農民的子女大多數還是“子承父業”,當著新時代的農民。新時代的農民大都有這樣的特點,種、收莊稼忙活完,就出門或就近打工。孩子成了“留守”的,父母成了“空巢”的,在家專帶孩子唸書的,也有邊帶孩子邊打零工的,在外掙錢的子女會每月有500一1000元的生活費打回家裡,生活費也罷,養老錢也罷,而且過年的這一月,種收莊稼的這兩季,還不會給這麼多,因為兒女在家啊!倘若又想在城裡買房的,父母都會走向有幹公事兒女的這一路。


農村的老人養老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誰也不指望子女一定要給多少,只要子女們日子過得開心,沒有負擔,才是對他們最大的安慰,至於自己的養老畢竟米麵油自產著,起碼餓不著。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不能自理了,還不是要兒女侍候!過隨遇而安的生活,順其自然的好。


為生活而提神


給父母多少錢養老這個問題,似乎不能簡單的一刀切,應該根據每個家庭不同的情況甚至地域的不同而論。


農村有句老話說養兒防老。可現在農村有的年輕人整天遊手好閒,怕苦怕累,不愛種地也不想上班,做買賣又沒有經商的腦袋,連自己都養活不了,何談養老!就連他們的孩子都得靠父母幫著養。從上幼兒園的入托費開始,到上學以後的各種費用,都是厚著臉皮讓父母掏,就是名副其實的啃老族。

在我們村裡有一家兄弟五個,父親已去世多年,剩下一個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因病常年臥床不起,作為長兄的大兒子不僅一分錢都沒有,常年幾乎都不去探望一下自己生病的老孃。幾個弟弟沒有辦法,只好求助村委調解。萬般無奈,大兒子跟幾個弟弟輪流送飯給老孃吃,但是有個條件,要把老孃多年來存的幾千塊錢分了,還有村裡每年分的糧油錢也分了。開始老孃不捨得那存了多年的幾千塊錢,可大兒子說反正你也不能動,留著錢也沒用,於是就逼著老人把錢拿出來分開了。後來輪到大兒子家送飯的時候,可憐的老孃說想喝點熱水,大兒媳說煤氣錢還沒有發,拿什麼燒水給你喝!就在水缸裡舀一瓢涼水給老人。


或許曾經老人有過不對的地方,但無論如何她都是給你生命的那個人。

在農村給父母多少錢養老,法律沒有明文規定更沒有具體的數字,要看自己家的實際情況,如果父母的經濟來源充裕,自己情願不要子女的錢,可以少給或者不給,只要父母高興就好。但如果父母沒有了勞動能力也沒有任何經濟來源,那麼老人所有的開銷,兒女們應該全部負責,你責無旁貸!


一品小十六


在農村一年給父母的養老錢,我們沒有固定給數額,姐妹之間也沒有明文規定給多少,農村的父母活的都比較節儉,身體健康的話,一般不願意花孩子的錢,覺得花孩子的辛苦錢就是孩子的拖累,在農村父母沒有為自己活的,都是為兒孫忙碌,能動的都去找活幹。

前幾天菊花成熟,去摘菊花,每斤4毛錢,地裡面烏壓壓的全是老頭老太,上到7.80歲的,年輕點的有50多的,天不亮就起床了,帶點乾糧,一直到晚上才回家。第二天還是早早的起來。

我給母親的零花錢,她還給我攢著,不捨得花孩子的錢,我現在不直接給錢,給買東西,隔斷時間去孃家看看,買點吃的,用的,還能嘮嘮嗑!


三農電商豫見美食


類似的話題回答過。鄉村裡不到七十的父母岳父母是不用靠我們贍養的,時不時還會支持子女們一些。比如前年小姨妹買車,岳父打了個一萬大紅包給加油。比如今年,大姨妹想買個門面,岳父立馬贊成,開口就肯出資五萬。平時回去看望,也都是乾魚臘肉土雞加蛋、新鮮果瓜時蔬乾菜茶葉塞滿尾箱回。

南洞庭風光,圖文無關。

倒是妻子的外公外婆還在,二老加起來180多歲了。還在的三個兒子規定每年三百,兩個女兒不用給。兒女、孫輩加起來近二十個戶頭,都已經有家有室。逢年過節壽辰,每戶一百兩百地大都會給。二老又節儉,手頭上存著六七萬鉅款呢,每年還有結餘。

二老勤勞慣了,日常生活不需要幫忙,每年撿枳實什麼的自己還能掙幾千。畢竟上了年歲,偶爾有個病痛,那還是需要人送醫買藥的。

南洞庭風光,圖文無關。

雖然簡樸,二老覺得現今的生活,那是比舊社會地主老財還滋潤的。竟然是相約老頭子活到102歲,老太太活滿100歲,再一起駕鶴西遊。小市民祝福他們健康,如願以償百年同老。


小市民的茶餘飯後


在家庭式養老中,給父母多少養老錢幾乎沒有任何硬性規定,都是家庭內部根據自己協商看著來給的。當然如果要更詳細的分析的話,“家庭式養老給父母多少錢”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和以下幾個方面還是有直接關係的。

1.當地的一個大致養老水平

通常農村地區誰家子女每個月給了父母多少錢這一點上還是比較透明的,因此,很多子女在給錢上也就在這個數字上下,比如每個月500-800元是比較平均的水平。一年也就在1萬元左右吧。

2.子女自身的經濟條件狀況

在這個平均水平的基礎上,如果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也許會更高,畢竟現在農村裡柴米油鹽也要買了,不像以前那樣上山砍柴就能生火做飯了,除去基本的生活花銷,父母平時也要上個街買買東西,有的還會打打牌娛樂娛樂等等,因此有的也會每個月給父母一兩千,一年下來好幾萬。當然這是家裡條件比較好的情況了。

而家庭條件一般的,有的會給的少點,有的不是按月給的,而是逢年過節給紅包,至於包多包少這個就不一定了。

當然也有的從來不給父母錢,甚至一年到頭不著家,因此這個家庭式養老很大程度上和子女的良心有關了,因此其實在農村養老這一塊還是需要有更多的保障才行。


土地論壇


孝敬父母,天經地義。那麼在農村,一年給父母多少養老錢呢?其實,孝敬父母,養老錢真不在多少。

在農村,如果以成家過日子算起,也就是開始孝敬父母了。然而,現實中卻又不是這樣的。二十三四的小夥子結婚後,在父母看來還是小孩子,只要自己能夠顧好自己,攢下錢就是最好的孝順。這時候,父母五六十來歲,還能幹些雜活,不僅攢下錢給自己養老,親戚來往花銷,還能補貼兒女。這時候的父母很少花孩子的錢。當然,作為子女,平時百兒八十的能夠給父母零花錢,即使他們嘴裡說不要,心理還是樂滋滋的。

而對於一些老人,由於各種原因,很早就不能再外出幹活,那就需要做子女的贍養。除去醫藥開支,除去農村每月的養老金,根據自己能力,不在多少,有則多給,窮則少給,1000元是孝心,100元也是孝心,有個零花錢就行。

一旦,父母上了年齡,身體衰老加速,隨之而來的一些疾病纏身。可能常年吃藥,也可能住院花了不少。一兩萬元,或者三五萬元,對於子女來說都能接受,孝敬父母,錢多錢少不重要。

在農村,一年給父母多少養老錢,500可以,1000元也可以,也可能1萬或者3萬,都是一種孝心。慢慢的父母年老體弱,再多的錢也只是個數字,他們更需要子女的陪伴。孝敬父母,不再錢多錢少,只要有子女的陪伴,才是最好的孝心。


路慢慢


第一類人群:60年代的人

出生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人,雖然她們已經有50多歲了,但她們的父母依然健在。對於這個年齡段出生的農村婦女而言,她們每年過節時,都會給父母300元左右的生活費,一年下來大約就是1000元。

而對於這個年齡段出生的男同志而言,他們雖然平時不給父母的養老錢,但是,父母的一日三餐都是他們包了。但父母住院時,都是他們幾個兄弟湊錢出醫藥費的。

第二類人群:70、80年代出生的人

出生於上個世紀70年代的人,他們的父母的年齡應該在65歲以上,他們的父母還有勞動力。所以,出生於上個世紀70年代的婦女而言,她們逢年過節是會送很好的禮品給父母的,至於給父母的養老錢,這個就應人而異了。

而對於出生在上個世紀70、80年代的男同志而言,他們雖然很少給父母的養老錢,但是他們一般會給父母購買養老保險的。

第三類人群:90後與00後的人

這兩個階段出生的人,沐浴在改革的春風下,過著相對寬鬆的日子。由於這兩個階段出生的人的父母年齡偏小,都有勞動力。因此,很多90後或00後的人出去打工,過著“月光族”的生活,他們的父母,還會經常的打電話問他們手上還有沒有錢。所以這兩個階段出生的人,給父母養老的錢是有限的。


贇子曰


說實話,題主能問出這個問題,說明還是很有孝心的,願意給農村的父母贍養費,但現實是,在農村很多子女可能都沒有這個意識。為什麼這些人不願意給父母養老錢,可能有幾個原因。


首先,子女太多。

按理說,子女多,每家給一點加在一起就多了,但要是碰到不孝順的子女,大家互相“學習”都不願意出錢,反而會讓父母很難過。因為人多,思想就難統一,各人都會有各人的考慮,尤其家裡有多個兒媳婦的,這家嫌棄老人沒給看小孩了,那家嫌棄老人不給幫忙下地幹活了,各種理由對老人不滿,最後導致家庭關係緊張,可能平時都不願意進彼此的家門。

其次,家裡經濟困難。

在有的農村,可能經濟還比較落後,子女有心孝敬父母卻沒有經濟能力,這種情況不少見。

那麼,有條件的給父母多少錢養老呢?這個真是一個隨心意和根據自身能力決策的事情。比如我自己,我剛畢業參加工作兩年,勉強能餬口,過年的時候給父母買了兩套新衣服和鞋子,就沒有給他們錢,現在我的經濟能力還沒到那麼高的地步,現在能不伸手要錢已經很不錯了。


作者:小蝸牛姐姐,鮮農場運營作者&悟空問答優質答主,田管家農技問答簽約專家。


鮮農場


在農村,一年給父母多少錢養老?

全國農村那麼多,各地的風俗習慣和經濟條件不一樣,一年給父母多少錢養老,很難有統一的標準。如果沒有特殊的風俗習慣要求,有錢就多給點,沒錢就少給點,大部分農村父母不會要求一定要給多少錢。農村父母在乎的不是錢的多少,而是子女是否孝順,是否會逢年過節會回農村陪自己過年過節。

1、剛參加工作時,逢年過節會給父母一些錢

剛走出學校,參加工作時,在傳統節日端午中秋春節等,會給父母一些錢,幾百幾千都有,金額不固定。但父母都會把平時寄給他們的錢全部存起來,一分都沒有用,結婚的時候才拿出來。結婚時父母拿出幾萬塊,說這是平時寄給他們的,他們都存著,結婚時用得著都還給我了,還自己貼錢給我辦酒席。

2、結婚後,逢年過節給些紅包,帶小孩每月給些生活費

結婚後,過年會給父母紅包,過節也會給些。小孩給父母帶,就每月給些生活費,幾百塊一個月。父母四五十歲,他們也不會要求你沒有要給多少錢給他們養老。而且小孩他也幫忙帶著,每月給些小孩老人的生活費就可以。有些老人都不會要生活費,貼錢帶小孩。

3、父母60歲-70歲,還在忙碌,也不要求每月給多少生活費

在農村,健康平安的父母,一般都是活到老為子女操心到老。他們的身體健康,60多歲也會想方設法自己賺點生活費,減輕子女的負擔。

4、70歲以上的農村父母,養老靠兒子媳婦

在農村,70歲以上的父母,養老靠兒子媳婦。年紀大了,就在家裡忙這忙那,一日三餐。也很少要求子女每月給多少生活費,兒子吃什麼他們也吃什麼。

村的父母,用有句話概況“活到老,為子女操心到老”,“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年輕時撫養子女長大,為子女的婚事操心,為子女的孩子自己的孫外孫勞心,老了做不了,也很少要求給多少生活費。農村的父母要求子女陪伴到老,錢多錢少他們不是在乎。


昕瑞生態


在農村給父母養老錢的人畢竟是少數,畢竟農村人結婚比較早,可能抱孫子了父母也才50多歲,這時候一般都是父母給孩子帶孫子,自己還要掏錢,又怎麼會問孩子要養老錢呢?基本上子女過年的時候給父母買身衣服給點小錢也就行了,當然父母一般只會拿一小部分。

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65歲以上還在工作的農民佔總量的36%,一般在70歲之前農村的父母還是會繼續堅持在外打工,當然從事的都是體力勞動,只要他們的身體健康,那就會想辦法賺錢,這樣一來子女也就沒有給父母養老錢的概念。很多農民只要身體健康,那就會一直堅持幹下去,不然就是種植農作物,反正不會讓自己閒著。

而對於那些身體不好的老人來說,這時候子女自然會盡到贍養老人的責任。一般父母都在世的時候,如果一方身體健康的,那子女就會每個月提供一筆1000元的養老費用,這樣的話就可以保障父母平時的治病需求。但如果是父母雙方身體都不好的話,那一般子女都會在老人的身邊,子女多的情況下就是輪流贍養老人,這樣一來也就不存在給老人養老錢的說法了。

但對於那些子女在外面打工,而父母在家裡帶孫子的情況下,一般年輕的子女都會給父母一定的帶孫費,保障孩子和父母能夠生活好一些。這筆錢老人都會用在給孫子的開銷上,一年大概一萬元這樣。如果是經濟條件比較好的話那給的錢自然就會更多一些,但生活條件壓力大的話,那可能就不會給生活費了。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