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如何順利通過專家論證高支模方案,只要避免以下6點編制問題。

高支模作為施工現場較為常見的需要進行專家論證的施工方案,在實際編制過程中往往有一些常見的編制問題,今天分享!

如何順利通過專家論證高支模方案,只要避免以下6點編制問題。

首先明確高支模的界定:根據建質(2009)87號文《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附件二:二(二)規定:混凝土模板支撐工程 “搭設高度8m及以上;搭設跨度18m及以上;施工總荷載15 kN /m2及以上;集中線荷載20 kN /m及以上;”需要進行專家論證。

常見問題

1、材料質量要求不準確、有遺漏

材料質量符合要求是保證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只有把好材料質量關才談得上保障施工安全。專項施工方案中應明確根據工程所需的鋼管、扣件數量按JGJ130附表D中的要求進行抽檢和安排材料進場,而不能只是籠統的說進行材料抽檢,沒有具體抽檢內容。

方案中鋼管質量允許偏差容易直接套用JGJ130的表8.1.8,這種做法不符合建材市場和施工的實際情況。JGJ130表8.1.8是根據φ48.3×3.6㎜的鋼管給出的偏差值,而現實的建材市場中幾乎沒有壁厚超過3㎜的鋼管。在以扣件式鋼管支架、可調頂託組合方案中,很多方案中根本沒有可調頂託的質量要求,對可調頂託的螺桿外徑、螺桿與螺母旋合長度、螺母厚度、託板厚度、螺桿總長是否滿足要求等質量參數沒有一點介紹,可調頂託受壓承載力設計值也沒有可靠報告。因為可調頂託被用於受力最大的梁底或其他關鍵部位,所以對可調頂託質量不能掉以輕心。

如何順利通過專家論證高支模方案,只要避免以下6點編制問題。

如何順利通過專家論證高支模方案,只要避免以下6點編制問題。

2、支架固結點描述不完整

高支模與四周或中間結構柱連接是必不可少的,可在方案中只是套用規範的原話,對固結點水平間距和豎向間距沒有具體的說明,因為規範中的話是原則性的規定,具體到工程實際中要有確切的間距。還有就是方案中對固結點具體作法表述不詳細,工程中常用的抱框架柱固結的方式沒有說明固結處是四個方向與支架固結還是部分方向固結,也沒有說明固結在支架的立杆上還是水平杆上。

如何順利通過專家論證高支模方案,只要避免以下6點編制問題。

3、梁下可調頂託與扣件式鋼管架組合使用節點不詳細

在建築工程施工中,把扣件式鋼管支架和可調頂託組合使用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特別是有較大梁的情況下更是如此,既能節約成本也能保證施工安全。但在編制施工方案時經常出現只說明梁底增加幾根可調頂託和順梁方向上的水平杆佈置,對梁橫方向上可調頂託的水平杆就沒有敘述。因梁底模主楞在可調頂託上方,在支架立杆側面,所以造成可調頂託和支架立杆不能共用水平杆,因此在方案中要說明可調頂託橫向水平杆佈置方法和橫向延伸幾跨,必要時配圖說明。

如何順利通過專家論證高支模方案,只要避免以下6點編制問題。

如何順利通過專家論證高支模方案,只要避免以下6點編制問題。

4、後澆帶處模板及支架沒有單獨方案

在一般模板方案中,對後澆帶處的模板架設需要單獨編制,說明後澆帶處模板支架與其他模板支架的關係,對模板拆除有無影響,如何保證其他模板拆除後後澆帶處混凝土結構不受影響等方面的內容。在高支模方案中極容易把這部分漏掉,一種情況是不說明有無後澆帶,另一種情況是有後澆帶也不編制單獨的後澆帶模板方案。大部分模板拆除後,後澆帶處模板及其支架的高寬比如何控制、如何保證後澆帶澆築時的安全非常重要。

5、方案中出現無關的內容

編制方案的人對工程實際情況不作具體的分析,直接套用一些商業軟件提供的模塊,出現各種不使用的材料、工程結構等,例如高支模中不涉及剪力牆,但方案中有剪力牆模板的安裝與拆除;沒有用木立柱而出現木立柱施工要點等,還有應急救援預案對危險源分析出現陰差陽錯,如施工處於冬季時出現預防高溫中暑等低級錯誤。

如何順利通過專家論證高支模方案,只要避免以下6點編制問題。

6、模板及支架施工質量檢查不詳細

高支模支架作為施工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方案中對支架施工質量檢查要求不明確,檢查的技術指標與檢查的時間節點缺一不可,有的僅有立杆垂直度、縱橫間距、步距偏差值,而沒有檢查時間節點,有的根本沒有支架質量檢查。在支架施工質量檢查中,不但要明確施工過程檢查次數,還要明確每次檢查的內容,特別是支架施工完成後,必須是支架施工質量的檢查驗收合格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施工。

如何順利通過專家論證高支模方案,只要避免以下6點編制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