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廣州醫生又出“爆款”科研成果

廣州醫生又出“爆款”科研成果

廣州醫生又出“爆款”科研成果

广州医生又出“爆款”科研成果

研究成果被全球頂級腫瘤學雜誌《柳葉刀腫瘤》在線刊發。

結直腸癌是世界第三大常見惡性腫瘤,近10年來我國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對此,世界各國的頂尖腫瘤專家一直孜孜以求,苦尋更優良的治療方案。

那麼,一種在歐美已經被證實副作用大,因而被各大國際指南基本PASS的治療方案,有可能在國內大放異彩嗎?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徐瑞華教授領銜的中日韓研究者團隊就做了這樣一件事。

他們的研究,首次證實改良的“卡培他濱+伊立替康”雙藥聯合方案(簡稱X方案)有效且耐受性良好,並很快就在全球頂級腫瘤學雜誌《柳葉刀腫瘤》在線發表,為廣州腫瘤研究又增添一個“爆款”成果。

歐美研究陷入困境

近年來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新發結直腸癌病例數快速上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高居第5位。雖然早期結直腸癌可以通過手術治癒, 5年生存率可達90%;但別忙著高興,現實要“骨感”得多——結直腸癌起病隱匿,我國腸癌早期確診的比例僅為5%—10%。

如果沒發現,一不小心到了晚期,那麼就只有化療了。悲催的是,即便通過全身性化療控制,晚期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仍不足10%。

對於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基於氟尿嘧啶和伊立替康的雙藥聯合化療方案(簡稱F方案)是目前國際指南推薦的標準化療方案之一。然而,該方案需進行每兩週一次、長達46小時的輸液,並且治療前患者需接受中心靜脈插管的手術,應用極為不便。

這時,另一種新型化療藥物——卡培他濱跳入了研究者的視線。他們發現,與傳統的F方案相比,“卡培他濱+伊立替康”的X方案只需每三週進行一次2—3小時的輸液,且治療前無需進行插管手術,應用更為方便。

進一步的研究,很快讓人失望了。X方案在歐美人群中的副作用非常大,大量患者因無法耐受該方案而提前終止治療,療效也達不到預期的結果。所以該方案也一直未被結直腸癌的各大國際指南推薦使用。

改良方案取得良好結果

广州医生又出“爆款”科研成果

徐瑞華教授帶領團隊進行研究。

對新方案的摸索似乎進入了死衚衕,然而,中國醫生不信那個邪。對於歐美學者未能解決的臨床難題,徐瑞華教授以及亞洲學者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

基於其團隊前期開展的II期臨床研究,徐瑞華前瞻性地提出了科學設想:將X方案中的用藥適當降低劑量,會不會減輕化療副作用,改善療效呢?基於這個設想,徐瑞華與韓國峨山醫院金泰萬教授、日本愛知縣腫瘤醫院室圭教授共同帶領的一支超級國際研究團隊,開始了對改良的X方案的III期研究。

從2013年12月—2017年6月,三個國家98家醫院參與其中,650名一線化療失敗的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入組。研究結果顯示,接受改良的X方案的患者,平均生存期達到17個月,不劣於、甚至超過了接受傳統F方案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15個月)。而且,被歐美專家研究過又放棄的X方案,僅僅因為將其中卡培他濱用量下調至800mg/m2,伊立替康用量下調至200mg/m2,用藥週期調為每三週一次,就化腐朽為神奇,不良反應發生率大幅度降低至54%,其中血液學毒性(如白細胞減少等)的發生率更是低至20%,降了一半以上。

我國醫生改寫國際指南

广州医生又出“爆款”科研成果

研究成果得到國際同行高度認可。

隨著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生存時間不斷延長,如何提高這類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日益受到重視。徐瑞華團隊的研究首次證實,改良的X方案的療效與國際標準的F方案相當,且耐受性更好,應用更為方便,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也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此外,兩者治療費用相近,但改良的X方案返院用藥時間從每2週一次延長至每3週一次,且每次住院治療的時間從3天縮短至1天,大幅提高了患者的便利性。

這項研究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在《柳葉刀腫瘤》同期發表的專家述評中,澳大利亞臨床研究協作組組長Timothy Price教授表示,“口服化療藥物的化療方案能使治療更簡化;基於該研究的結果,改良的X方案將有望替代F方案成為世界範圍內、尤其是亞洲晚期結直腸癌患者新的標準化療方案,改變現有的臨床實踐。”

南方南君打聽到,在該研究結果公佈後不久,歐洲腫瘤內科學會泛亞洲結直腸癌指南就已將其採納。在此之前,西方國家一直在結直腸癌的研究領域處於優勢地位,該研究展示了我國結直腸癌領域臨床研究已並跑國際一流水平。

新時代,該伴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優秀臨床研究團隊必將在抗腫瘤道路上繼續乘風破浪,通過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造福患者。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南方南工作室 賀林平 黃金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