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36周早產,新生兒有可能會出現哪些症狀?

無能為力的魚


36周的早產兒,家長應該要特別注意,因為這個時間段出生的新生兒,和足月的新生兒相比,在身體健康方面,有很大的差別。

早產兒會出現的症狀:

1、肺功能發育不完善

因早產之故,寶寶肺部無法充分膨脹,影響正常呼吸,甚至可致其死亡。

2、肝臟系統發育不成熟

早產使肝臟系統發育不成熟,會造成新生兒VK缺乏,易引起出血等。

3、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差

早產兒免疫力低下,抗病毒、抗細菌能力差,受周圍環境影響大,容易出現肺部感染等症狀。

4、吮吸能力差

新生兒因吮吸能力差,餵養有難度,可能會引起低血糖等症狀。

5、影響中樞系統發育

早產的嬰兒體溫中樞系統發育不全,脂肪又少,體溫自我調節能力差,容易出現硬腫和肺出血症狀。

6、容易引發黃疸

早產兒容易引發黃疸,而且病情比較嚴重。

如何預防早產?

孕媽媽在懷孕期間要注意很多事項,通過早期預防能夠很大程度上避免早產的發生。

1、要定期進行產檢,這樣能夠及早發現問題並及時治療。

2、預防疾病,謹慎用藥。為了胎兒的健康,孕媽媽要預防疾病感染,也不要隨便用藥,避免因用藥不當而致使胎兒流產、早產、胎兒畸形等問題。

3、合理放鬆休息。準媽媽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於勞累,保持愉快的心情,多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若有不適或異常及時就醫。

4、注意周圍的環境。孕婦要保護胎兒不受外界有害物質的影響,如噪音、環境汙染、粉塵、高溫等。

5、避免羊水過多。若出現此情況,一旦子宮張力過大,可引起早產。如果孕婦出現呼吸不暢、慌神、無力的症狀時,要及時做B超檢查羊水量。

6、孕晚期最好禁止性生活。特別是32周以後,這個時候進行性生活會感染炎症,或者會因刺激過強誘發宮縮,進而引起早產。


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


你好,非常高興為你解答問題,相信對於無數準媽媽來說,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健健康康的來到這個世界。但卻有很多事與願違的事情發生,比如說寶寶早產。一般來說,胎齡在37周以前出生的寶寶都被稱為早產兒。


36周算不算早產兒?胎齡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產嬰兒稱為早產兒或未成熟兒,他們由於組織器官發育不成熟、功能不全、抵抗力低等原因,必須在餵養、保暖和預防疾病上給予特殊護理。早產兒的媽媽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來照顧自己的寶寶。

早產兒其出生體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頭圍在33cm以下。其器官功能和適應能力較足月兒為差者,仍應給予早產兒特殊護理,可能需要送進新生兒科的溫箱。

不過臨床上很多36周出生的寶寶體重都超過2500g,發育也很好,基本上和足月兒沒有什麼區別,所以即使是36周出生的新生兒也不要太緊張,是要看每個寶寶具體情況的。

36周早產兒有哪些缺陷 ?

1、器官發育不成熟 對於足月的胎兒來說,在出生的時候,身體的各項器官已經逐步發育成熟了,所以身體的抵抗能力較好。但是對於早產兒來說,身體的各項器官尚在一個正在發育的階段,並不成熟,因此早產兒的身體抵抗力就會變得非常弱,對於外界的一切入侵就無法通過自身的免疫力來抵抗了。

2、容易感染 因為自身免疫力低下的原因,早產兒就容易感染一些疾病,比如說腦部的一些發育以及身體各項器官的逐步發育都必須要時時監控,必要的時候要放在保溫箱,確保早產兒早日生長到正常胎兒的體重。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祝福寶寶平安健康!


陳慶華大夫


不知道題主的寶寶出生體重多少呢。早產兒或低出生體重兒根據出生體重的不同,所面臨的問題也不同。

孕36周胎兒的大腦在不斷髮育中,細微的腦神經也很發達了。

腸胃等內臟器官基本都發育完成了,最後發育完成的肺部也幾乎完成,已經做好肺呼吸的準備了,但全部器官完全成熟要40周左右。

其實,關鍵還是看寶寶出生時的體重。根據體重的不同風險也不同。

以下為早產兒的障礙率:

體重不足1000g-10~20%

體重為1000~1500克-5~10%

體重1500~2000g-5%

體重超過2000g-5%

懷孕36周的嬰兒的平均體重是1950--2700g,身高45cm。

所以如果寶寶在宮內發育正常,體重達標的話,孕36周出生的早產兒殘障風險很低,跟普通足月兒相差不大。


(上圖,孕26周出生的小寶寶長大啦!)

孕36周早產兒可能會遇到的疾病病:

據說體重在1500克以上的早產兒患有大疾病的幾率很低。

但也有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生後一週左右可能會患有呼吸疾病(如呼吸窘迫症、肺炎),腦室內出血,敗血症,黃疸等。

出生一週後會有貧血、視網膜病變、敗血症、壞死性腸炎、新生兒慢性肺部疾病等,重危的話,會有殘障。

腦室內出血或壞死性腸炎嚴重的話,心臟、腦、眼睛也會有障礙。

我一個同學是37周生的 8斤多,因為低血糖,也住院了一段時間,花了不少錢。

我兒子因宮內窘迫32周破腹產的,3.2斤,因為肺部發育不全,重度窒息,所以不能自主呼吸,治療的項目和遇到的問題也比較多。

所以說,每個早產兒遇到的問題都各不相同。



但早產兒在餵養方面或多或少都遇到以下幾個問題。

1.吸奶能力較差。早產兒本身就擔負著追趕體重的重任,所以建議題主有條件就全母乳餵養,儘快開奶。剛開始寶寶可能吸吮能力很差,甚至完全吸不了。寶媽先讓寶寶吸,吸不了也讓他吸幾口,慢慢就上手了。這個時候寶寶很難吃得飽,寶媽要把奶吸出來,用奶瓶喂。

2.早產兒都要做視網膜篩查,即使被告知有病變傾向也不要太擔心,定期複查,遵醫囑儘早干預儘早治療。

3.早產兒在發育方面有稍微有些落後也是正常的,日常要多觀察留意寶寶的發育情況,多給寶寶做些被動操、排氣操、用黑白卡彩色卡給寶寶做追視。出生前幾個月每月要回院做發育評估。

轉載必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最後祝寶寶健康成長!


美媽很帥


哈嘍!寶媽沐沐來為你解疑答惑咯!

一般的胎寶寶都是37周足月,而36周的胎寶寶已經很接近足月了,只要胎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情況一切都好的話,是可以很健康的成活的,只不過體型可能會比正常的足月兒要小一些。

沐沐自己的寶寶就是35周+出生的,出生的時候體重只有2500克,因為有宮內窘迫的情況,出生的時候連哭都不會,所以寶寶生下來後就住進了保溫箱吸氧。

我當時住的是婦幼醫院,婦幼醫院的新生兒科平時是不允許去探望的,只能通過醫生護士瞭解一些情況。

但是剛去的時候寶寶的狀況真的非常不好,黃疸、呼吸暫停、自己無法排出胎便......每一次得知結果都很揪心,但在保溫箱住了幾天以後,寶寶的情況開始好轉,黃疸值下降、呼吸暫停的次數逐漸減少、能獨立排出胎便了.....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發展。住了一週多寶寶就出院了。

早產兒的護理也是很重要的。有的早產兒可能會有吸吮力差的問題,吃母乳的時候可能會吃一會兒歇一會兒。如果是人工餵養的寶寶,一定要注意奶瓶孔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容易發生嗆咳,太小寶寶吸吮的會非常累,長期間可能會引發營養問題。

早產兒的宮內儲備比較少,容易缺乏各種維生素與微量元素,當時醫生就讓我家寶寶每天吃魚肝油。而且早產兒的免疫力比較低,室內環境溫度要適宜,24-26度左右就可以了,換尿片的時候動作要快,不要涼到寶寶。體重低於2.5千克的時候,不要給寶寶洗澡,用毛巾蘸溫水擦拭就可以了。

早產兒黃疸一般退的比較慢,所以出院以後仍有黃疸的寶寶,家長們也要密切觀察喔!

我是沐沐,一名90後寶媽,謝謝你顏值這麼高還來看我的文章!祝姐妹們好孕!

沐依蘿


36周早產兒出現的症狀

早產兒的問題就是肺部發育不成熟,需要在保溫箱內照料他,到能自主呼吸。

一般來說,35周以後出生的早產兒已經發育的比較好了。已經有足夠的肺表面活性物質,沒有必要機械通氣,但是需要在鼻子上暫時插一些管子來確保足夠的氧氣。


不光早產兒需要特殊照料,體重低於2公斤,即使37周以後出生,也需要同樣的看護。

各項檢查正常

B超,胎心監護都正常,自己感覺胎動也非常規律,我認為不是很嚴重。正常住院也是要測這些指標。

一般醫生都會把風險級別提高,就像剖宮產手術,其實成功率非常高,但是在手術前籤同意書時,也會把所有可能的風險向你詳細說明,這是程序、責任劃分問題。


要生的症狀

肚子發硬就是宮縮,如果不是很頻繁,就是不是真正的宮縮。如果3-5分鐘疼一次,每次持續十幾秒,並且持續時間越來越長,這就是真的宮縮了,意味著快生了。

其他臨產徵兆就是見紅、破水、分泌物增加、肚子下降、大腿根部疼、小肚子不舒服、有排便感等等。

不過,現在在醫院裡,還是請醫生好好判斷,因為最直接的情況都掌握在他手裡。

以上就是我瞭解的,希望大人孩子都健康平安!如有疑問,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我是兩個寶寶的媽媽,也是經驗豐富的育兒問答達人,歡迎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信息。

凝媽悟語


母乳是最適合新生寶寶生長髮育最好的食物,所以早產兒最好全母乳餵養。這就需要新媽媽要有足夠的乳汁,讓寶寶吃飽。

如果媽媽乳汁不夠的話,就要多吃些黃豆花生燉豬蹄、鯽魚湯、豆漿煮鵝蛋、絲瓜、黃花菜、牛奶來幫助下奶。這些食物都是經過很多哺乳媽媽實踐過的,催奶效果特別棒。

寶寶生下來滿2周後,要給寶寶補充魚肝油,以防治小兒貧血和佝僂病的發生,也可以直接給寶寶補充AD滴劑,吸收也會很好。

為了防治病菌感染,要儘量少帶寶寶去人多的地方,因為人多的地方空氣不好,又容易傳播細菌。只要用心護理,早產寶寶的身體也會漸漸長得棒棒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