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帶著長焦掃街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邵金明


對於初次掃街的攝影者來說,常常面臨這樣的問題,就是害怕被發現,不敢近距離拍攝,大家更期待用大長焦,神不知鬼不覺的把遠處的人或情節拉到眼前。這樣做真的不好嗎?

其實我個人也是有這樣的想法的,就想買個70-200街拍。結果的體驗是太吸引眼球。即使拍遠處的人文,附近的人都會投來各種複雜的目光。結果自己倒成了焦點。這種感覺很不好;另一種體驗就是長焦鏡頭太過沉重,有悖於街拍需要靈便的屬性;還有的體驗當然就是所拍的角度,不是人的正常視角,真的很像偷拍。

當然,長焦很多時候確實能讓人克服直面被攝者的內心發虛的感覺。或許用長焦街拍也是一個遞進過程也沒什麼不好。

現在,我偶爾也會出去掃街,但更多用掃街的定焦頭35mm、50mm的定焦頭。把角色定位放好,心態放平和。提前把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做好應對策略,也就無所畏懼了。

用掃街鏡頭的優點是長焦頭沒有的,輕便、快速、真實。作為掃街的攝影者瞭解自己鏡頭的視角、對焦速度,加上自己的審時度勢,一般都不會被正在活動的被攝者發現。即使難免被發現,可以採用搖攝的狀態,在適當的畫面中稍微停頓,按下快門。這樣可以產生迷惑性,比直接對著人家拍攝要容易讓人接受。

長焦鏡頭掃街確實體驗不好。還是那句話,定位好自己的攝影師的角色,放平心態,做好可能出現狀況的預案,掌握街拍的技巧,會讓你很快愛上街拍。街拍真的是最有意思、內容最豐富、最容易讓你產生成就感的攝影題材。



攝影中級班


我經常帶著長焦掃街。我覺得帶長焦掃街,雖然容易引起別人的關注,但關鍵是被攝人或物是“被蒙在鼓”裡的。因為你的焦點在遠方,雖然會引起身邊人的注意,但遠處的被攝人卻是因為沒有發現你,表現的更為自然。這是我喜歡用長焦掃街的主要原因!

近幾天我正在頭條發一八廊街人物系列,這些都是用長焦80-400拍攝:

八廊街上有一間閒置的門洞,裡邊有一個小院。發現這個門洞後,我差不多在這兒待了一個上午。
門洞裡基本沒人進來,很是安靜,門外就是熱鬧的朝聖路,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各色人等潮水般從眼前的門框裡經過。

門洞裡有些暗,這位小姑娘即使往裡打量了很久也沒有發現我的存在,哈。
門框好像就是一個界,門裡門外兩個世界。

冷靜地觀察這個世界,客觀地觀察正在發生的故事,這不就是掃街的目的,換句話說這不就是人文片麼?!
整整一個上午裡,也許就這個孩子在跟父母哭鬧時意外地發現了我,他竟然停止了哭聲,望著我看了好久,滿眼都是好奇的樣子,哈。

這麼小哥從我跟前拐上旁邊的樓梯都沒有發現躲在“陰暗”角落的我。你想想這是多麼地不引人注目啊!

這就是長焦的好處,一個人靜靜地躲在一個不容易引起注意的地方,將鏡頭對準自己感興趣的人或地方,能真實記錄下眼前的一切,正在發生的一切。

說到這兒,順便說一下廣焦拍紀實。一般都認為廣焦才是拍紀實、人文的首選鏡頭,認為廣焦才能貼近自然、讓人感覺更加真實、畫面有張力等,但廣焦都走到人跟前去了,先不說會不會引起別人反感,至少會被鏡頭影響到了,即使已經受影響,那環境、人物表情、心理狀態是不是也受到了影響?還是真實再現麼?恐怕都要打一個問號。

個人覺得,廣焦鏡頭掃街,最大的好處不是輕便、操作方便,最大的好處是在受限空間時,能發揮它視野更廣的優勢!


南方之南


攝影,有很多種玩法,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好!


對於有錢人來說,可以買入很多個機身和很多個鏡頭,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但是,對於很多沒有錢的朋友來說,也只能有什麼用什麼呢!


比如說,你的這個問題,帶著長焦掃街是怎樣的體驗?

這個問題,有點複雜,以下一一分析:


一、長焦鏡頭並不昂貴

比如說,長焦卡片機,長焦一體機,也就是1000多塊錢就可以買到的了。

帶著一款長焦卡片機或者長焦一體機掃街是怎樣的感覺呢?

因為我買過和用過很多長焦卡片機和長焦一體機,因此,我應該是很有發言權的了。

對於這種機器來說,其實,主要還是用廣角端和正常的中焦焦段,這個確實是用的最多的了。


有口皆碑的松下長焦一體機,現在也只要幾百塊錢就可以買個玩玩的了,掃街真心是不錯的,旅遊更是拿手好戲的了


偶爾,有時候,在大街上看到了一個美女,遠遠就看到了的,那就只能先用長焦拉近呢,就當望遠鏡用了。

事實上,這種長焦鏡頭拍攝的畫質,如果是拍攝花花草草比如說荷花還是非常不錯的,但是,拍攝人像,就真的是渣渣的了。

這種長焦鏡頭,確實只能當成望遠鏡來使用,不太建議真的用於紀實攝影創作,也不要指望能夠拍到唯美的美女照片。


二、最最廉價的單反或者微單的長焦鏡頭

這種廉價鏡頭,我用的不多,不過也經常用,但是對我來說經常用,不代表用的多。因為我用的多,是長焦一體機和高檔長焦鏡頭。


以上這類超級廉價的70-300,其實真的不適合掃街的了,甚至還不如長焦一體機呢!


廉價的長焦鏡頭,700-800塊錢的,這種拿來掃街的體驗是非常糟糕的了。

因為這種鏡頭,自動對焦很慢,而且經常拉風箱,來來回回的對不上焦。

因為這種鏡頭,紫邊很重,畫質很渣渣。

因為這種鏡頭光圈小,防抖也沒,用起來很麻煩的了。


三、新時代的最新款的廉價長焦鏡頭,僅限於55-250這種類似規格

這種長焦鏡頭,比起700-800塊錢的70-300有了明顯的改善。

這種長焦鏡頭,用於掃街拍攝,基本上具備了不錯的實用性。


四、高檔長焦鏡頭,售價超過3000塊錢或者更貴的

對於售價超過3000塊錢的長焦鏡頭,基本上都是可以用於掃街拍攝的了。

當然,大家最喜歡的可能還是70-200mmF2.8了,這個鏡頭很威猛,很吸引眼球。

嗯,這種70-200mmF2.8,基本上可以夠得上是大炮級別了。

有了大炮,就能吸引人的眼球了,拍照的時候,容易引起圍觀,給使用者帶來極大的心理滿足。


70-200F2.8,勉強稱得上是大炮了,這種大炮鏡頭,是新聞攝影掃街的利器,但是對於人文紀實攝影來說,就談不上是什麼最佳鏡頭了


五、掃街,其實還是最適合使用手機、高檔卡片機

這個,其實長焦鏡頭真心不是掃街的最佳設備了,也不是掃街的最常用設備,更談不上是掃街的必須設備的了。


對於真正熱愛掃街的人來說,手機就是非常不錯的工具,這是我的真心話。


當然,如果你就是有錢任性,買個高檔的相機也是不錯的,比如說富士X100F,比如說徠卡相機,等等。


光線攝影學院


帶著長焦掃街相對我來說有點難度,這主要是我這個人面子矮,怕人說裝X,其實,現在已經進入全民攝影時代,揹著個長焦掃街也沒啥另類的,應該說還是比較正常了。

心理這個坎過了,剩下的就是怎麼去拍了。

掃街是攝影術語,指攝影人身背相機隨走隨拍,是每個攝影人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功,它能培養攝影人敏銳的觀察能力、提前預判能力以及快速的捕捉能力。

京城待久了,熟悉了巷陌街路,隔段時間走走,每每總會有種不一樣的感覺。


攝影人靠著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用相機捕捉記錄轉瞬即逝的時刻分享給大家,其實就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

帶上長焦要不吝體力,有時會感覺比較重。為了不打攪到拍照對象,可充分利用長焦鏡頭遠攝能力,這樣既能不輕易被發現遭到拒絕,又能拍出自然的人物影像。


掃街時用的長焦會比較顯眼,可在長焦頭上適當套上偽裝外套,減少關注度。另外,選擇拍照點也跟重要,既要角度合適,又要不引起被拍照者注意。

掃街拍照時要謹記安全。不能只顧拍照而干擾影響到別人,這點尤其注意。現在有些攝影師不管不顧的抵近人物拍照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比如,大家比較知道的三里屯拍美女。如果不文明拍照,當人家明顯表示不願意拍照時,還追著趕著拍人家,這樣就不好了。



我的這種體驗,不知道說明白了沒?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文鏡觀天下


我認為長焦鏡頭並不適合掃街,會非常難拍。

很多人會認為帶著長焦鏡頭掃街,可以離被拍主體遠遠的,不容易引起關注。但實際上正相反,舉著這麼長的一個大炮筒,而且一般能配大炮筒的相機也必須是高級專業級的全畫幅單反,如此專業裝備一出街就會立即引起路人們的注意,實在太高調了!尤其佳能的幾款著名的長焦還都是白色的鏡筒,想不引起路人注意都不行!

另外,一般長焦鏡頭在使用時容易因抖動而產生模糊,而掃街又恰好是需要抓拍很多動態效果的“決定性瞬間”,所以,長焦掃街時的對焦對於新手來說也有一些難度,掃街又不便於用三腳架。

實際上,最適合掃街的鏡頭是24-70mm F2.8標準鏡頭,這個焦段適合拍攝風景、人文、紀實、新聞、靜物等多種題材,畫質很好,光圈夠大,應用很廣泛。而且鏡頭本身看起來並不算大,不會特別引人注目。至於你有沒有勇氣追在你中意的被拍主體前進行拍照,那就屬於攝影師或攝影發燒友的專業素質了。


帶上單反去旅行


長焦鏡頭因為視場角比較窄,可以在遠距離上獲取到更大倍率的影像。長焦鏡頭用於體育攝影、野外自然生態攝影比較多。一般體育比賽受場地距離的限制必須的要長焦鏡頭。而野生動物攝影必須得在不干擾動物的前提下才能拍攝。

一般的街頭攝影師可能會更加強調攝影的現場感和既視感,彷彿只有陌生的被攝對象凝視鏡頭時才稱得上好的街頭瞬間,其實任何焦距鏡頭都可以用來做街頭攝影。給大家舉兩個在街頭使用長焦鏡頭的攝影師案例,來了解使用長焦鏡頭一樣可以掃街。

英國街頭攝影師NickTurpin

他所拍攝的一組公交人像作品。 這組作品也告訴我們,在街頭攝影的傳統認知和經驗中,不要使自己限制在固定或者某些所謂的規則之中。


Turpin選擇遠距離拍攝公交車裡絲毫沒有察覺有人拍攝他們的乘客,有的在打瞌睡,有的在思考中,形形色色、動作百態的城市人們。


使用長焦鏡頭有效壓縮了畫面的空間感,選擇冬季拍攝,車窗上的霧氣和背後若隱若現的畫面更讓人延伸了想象空間。

攝影沒有規定什麼鏡頭必須做什麼,打開攝影的初心,拿出你塵封已久的長焦,去掃街吧。

美國街頭攝影師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亞

他的《街頭系列》作品使用長焦鏡頭拍攝不受控制的街頭行人。他在街頭廣告牌後架設人工光源,選擇時機按動快門,當自然光與人工光混合時,他的街頭攝影有了超越現實的舞臺感。



迪科西亞使用超遠攝的望遠鏡頭,拍攝人物清晰的上半身。作品中背景已經不再重要,由於長焦鏡頭景深較小也使背景深邃暗淡,更加突出了人物的視覺中心作用。

這種遠距離的拍攝同時帶有了一種偷窺的角度,讓被拍攝者毫無防備,也從一定視角映現出城市人麻木而脆弱的神情。
通過以上兩個案例,想說明儘管長焦鏡頭很多人認為在紀實攝影中的現場感和參與性不夠,但看了以上作品你一定會有所觸動。攝影重要的還是思維,無論你有什麼鏡頭,只要用心都會拍出有意義的攝影作品。


歡迎轉發、評論每圖帶給你的攝影解答。


每圖


帶著長焦掃街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個人認為相當的爽

不知道是不是和個人性格有關係, 有時我很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的拍照一個東西,觀察一個物體等。

特別拍照人物時,躲在遠遠的地方,“偷拍”,效果相當的好,(因為這樣模特和攝影師沒有恐懼感,可以拍出模特最真實的一面。


攝影PS醉美證件照


現在我手頭上就有一款18-400的變焦鏡頭。在掃街過程中有一種無與倫比的快意!無論被拍對象的位置如何,都可以輕鬆一按搞定。無論是靜止的,移動的,甚至在飛翔中的各類目標,一鏡收入囊中。試想一下,如果你帶個70-200的頭,再帶一個廣角頭,在掃街中遇到的稍縱即逝的精彩畫面,您頻繁換鏡頭,那黃花兒菜都涼啦!成功的作品是看最後的題材和效果,不是看像素和畫幅,這一點所有攝影者必須點頭稱是才對!


喬家大健


長焦掃街,真的靈光。下面這張就是用70一200長焦端在公園掃街所拍,與大家分享。



做個好朋友6


腰痠背痛腿抽筋,提著個磚頭到處跑,還沒舉得起來人就被嚇跑了,自從有了榮耀AI攝影,拍一片頂過去拍五片,方便!您看我,一口氣上五樓,不費勁。新榮耀10AI攝影,一天10張片子,效果不錯還實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