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很奇怪,為什麼梅州人都會有一個那麼損的“花名”!

對於一個梅州人來說,如果讓你叫出跟你父輩或者爺爺奶奶那一輩的人的本名,我想很少人知道。因為在梅州,記住一個人的“花名”比記住他的本名更加容易。而且如果說一個人的時候,肯定會說他的花名,而不是他的名字,因為幾乎每一個梅州人都有一個屬於他的“花名”,特別是年齡比較大的長輩,當然包括現在很多90後都會有。

很奇怪,為什麼梅州人都會有一個那麼損的“花名”!

過去,也就是三四十年前吧,生活在中下層的客家人,幾乎人人都會有一個甚至多個“花名”。如芋頭、番薯頭、樹頭、唐梨頭、叫花二、瘌痢三、五疤瘌、高腳六、矮古七等等。花名與正名、乳名、暱稱的含義是很不相同的,與小名和外號也有區別,其特點就在一個字:“損”,被叫者則“賤”。 女性的花名相對比較簡單,如果是童養媳,一般會在其原姓氏後加上個“嫲”,如羅嫲、陳嫲;非童養媳多叫二嫲、六嫲。

很奇怪,為什麼梅州人都會有一個那麼損的“花名”!

很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過去, 含義那麼損的花名,亦能被眾多的客家人所接受,這要是換做現在,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接受這樣的稱呼吧。其實這跟客家人的傳統思維方式有關,客家人之所以能接受花名的原因有三。

一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正中了客家俚語:“人愛人打落,火愛人燒著”的意思,正好能激發被叫者的學習激情,捋起褲腳做贏人的鬥智。

二是客家人認為粗生易長的生命絕大多數是被人們視為卑賤之物,不需要多少付出。如草木魚蟲,弱小卑賤並不影響其日後成為棟樑材。這與心底願望的初衷不謀而合。

三是 這是客家人面對現實的一種體現:是烏鴉就不願被人說是鳳凰,我家本來就不是富貴人家,你卻說我孩子是龍骨鳳坯,那麼,說者極可能別有用心,聽者一般也會心存芥蒂。如果雙方實事求是,不拘禮節,就容易促膝談心,拉近叫花名者和被叫花名者的距離,這未嘗不是好事。

很奇怪,為什麼梅州人都會有一個那麼損的“花名”!

我想,很少人知道為什麼自己會有一個獨特或者不太好聽的“花名”,即使感覺不太喜歡,單獨我們每個人依然都互相用“花名”叫喚對方。叫著叫著,習慣成自然,時間久了,就可能把一人的真實姓名給忘了,這也是為什麼說,當別人打聽一個人的時候,叫真實名字沒多少人知曉,但是一說“花名”,大家就不約而同的知道是誰了。

很奇怪,為什麼梅州人都會有一個那麼損的“花名”!

人名都是有一定含義的,花名亦然。而作為被叫者的監護人,對每一個下賤的花名都承載有一定的希望,希望這些磨難僅僅表現在花名裡,既然在花名裡已有過磨難,以後的生活就應該如雨後彩虹,三衰過後是六旺。我想這應該是梅州人能接受“花名”的最大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