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淺讀《易經》三

我們接著瞭解易經每一卦的組成。前面我們提到“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易傳·繫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孔子(傳說是孔子所著)對易經的解讀。

太極生兩儀,是宇宙根本力量的第一步演變。在這一變化完成以後,就產生了一個一級的“陰”和一級的“陽”。然而這兩個“陰”和“陽”內部仍然存在陰陽的力量的作用,還是會繼續演變。這樣的結果,第一次演變的“陰”就產生了“陰中之陰”——太陰和“陰中之陽”——少陽;第一次演變的“陽”就產生了“陽中之陰”——少陰和“陽中之陽”——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太陽是第二次的陰陽組合,統稱為“四象”。這個過程就叫做“兩儀生四象”。四象是第二級的基本元素。

淺讀《易經》三

注意:為了能讓大家看懂,我們這裡著重講一下

1,前面,我們提到“爻”(yáo),連著的一條我們叫著陽爻,分開的一條線叫著陰爻,代表的就是兩儀,即陰陽。

淺讀《易經》三

2,《易經》所有的符號,都由爻組成。組成的方式,是從下往上。也就是說,數這個數的時候,要從下往上數。這點很重要。

淺讀《易經》三

在產生了四象的基礎上,由於陰陽力量的繼續作用,又生成了新的陰陽組合。

太陽分解為:太陽之陽——“乾”、太陽之陰——“兌”

少陰分解為:少陰之陽——“離”、少陰之陰——“震”

少陽分解為:少陽之陽——“巽”、少陽之陰——“坎”

太陰分解為:太陰之陽——“艮”、太陰之陰——“坤”

乾、兌、離、震、巽、坎、艮、坤是第三級的陰陽組合,統稱為“八卦”。這個過程則稱為“四象生八卦”。

每天一點時間讀國學經典,關於《易經》個更多內容,下一篇接著呈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