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百年恰是風華正茂

百年恰是風華正茂

百年恰是風華正茂

1919 年11 月26 日新民學會會員在長沙合影,後排左起第四為毛澤東

百年恰是風華正茂。

100年前,毛澤東、蔡和森等先進青年在長沙嶽麓山下發起成立了五四新文化時期的革命團體新民學會。最初以“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隨後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影響下,確定了“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宗旨,樹立了社會主義信仰,選擇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成為在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的重要革命組織。

記得1988 年紀念新民學會成立70週年之際,曾遍訪當時健在的新民學會主要會員蔡暢、張國基、羅章龍、易禮容,得到他們的回信和題詞。88歲高齡的國家領導人蔡暢,用顫抖的手寫下了“毛蔡寄廬流芳千載,新民學會建黨先聲”十六個大字,深情表達了她對以毛澤東、蔡和森為代表的中國革命先驅的崇高敬意與高度評價。

初心百年為主義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新民學會舊址長沙蔡和森故居

湖湘文化中,屈賈精神的血脈情懷生生不息,千年傳承。從“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大義凜然,到“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的崇高氣節,從“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的湖南血性,到“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悲壯豪邁,在長期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創造中,湖湘文化凝聚出激越昂揚的愛國精神、憂國憂民的忠貞情懷、質樸深厚的民本思想和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擔當等文化精髓,成為激勵一代又一代湖南人民的寶貴財富。

在新民學會群體的人生歷程中,深受這種文化基因的傳承、滋養,並浸透到他們的心性、風骨、品格、血脈之中,“胸中日月常新美”“沖決一切網羅”,追求革新創造,與新的時代同步。青年蔡和森編寫《近百年來國恥史綱》,決心“做一箇中國青年,應該立志團結一切愛國人民,拿出力量來抵抗列強,洗雪國恥”,有這種精神內涵和文化底蘊,一批新民學會會員後來獻身真理、流血犧牲、捨身成仁。

人們都說,宋明理學對湖湘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但屈原、賈誼、范仲淹、王船山的思想,對湖南人的影響更大。特別是新民學會的精英群體,“年少崢嶸屈賈才,湖湘精神浸薰陶”。

毛澤東在《講堂錄》中恭敬地抄錄了《離騷》和《九歌》,寫了心得、提要。並常到屈賈祠、賈誼故居尋訪憑弔,激勵自己和同學的愛國思想,探求國家、民族的興盛之道。

新民學會那一批青年,“策喜長沙傅,騷懷楚屈平。”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湖南之魂,孜孜不倦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新民學會群體的人生,毛澤東他們的人生,可以說湖湘文化風骨和性格特徵融會貫通、從始至終。他們自奉一生的理想人格、文化淵源、性格基因、精神追求,無不出於上下求索、創先創新的湖湘之魂。

湖湘文化充滿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經世致用、奮鬥創新的精神特質。心憂天下,敢為人先,是湖南人民優秀文化傳統的精神瑰寶。

《岳陽樓記》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青年毛澤東的“身無分文、心憂天下”“改造中國與世界”,湖南人民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心繫蒼生、以人為本,力爭上游、追求卓越,在中華民族和中國社會的發展歷史上獨樹一幟,不斷書寫新篇。

經世致用,奮鬥創新,是湖南人民實事求是、興我中華的科學務實態度。他們敢於任事、勇於擔當,與時俱進、奮鬥為樂,體現了求實求真、求新求變、開拓新道路、創造新局面、建設新生活的過人膽略和時代精神。

由於志同道合,新民學會會員結成青年同志、生死摯友,開始了“恰同學少年”的崢嶸歲月,畢生不改初衷。他們的志向比其他青年更宏偉,求知慾望比其他青年更強烈。他們進入湖南省立一師等長沙名校以後,便利用一切條件刻苦學習,並且善於獨立思考。

毛澤東一針見血地指出:“西方思想,亦未必盡是,幾多部分,亦應與東方思想同時改造。”

蔡和森說:“中國文化及一切制度,不必盡然,而西歐文化制度用之於我,不必盡是。”

新民學會那一批青年所持的實事求是的冷靜眼光和分析態度,無疑是對當時“全盤西化論”與“保存國粹論”的有力批評,也是對今天的歷史虛無主義的嚴肅駁斥。

正是這種獨立思考、去偽存真的探索,使他們歷經曲折的探索之後,勇立時代潮頭,敢於開拓創新,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他們立志改造中國,積極探求真理。他們創建新民學會,踴躍參加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與學習,參加中國共產黨的醞釀與創建,為“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箇中國共產黨”、確定“唯物史觀是吾黨哲學的根據”,作出了創造性的傑出貢獻。

毛澤東回憶建黨時說:“在法國,許多勤工儉學的人也組織了中國共產黨,幾乎是同國內的組織同時建立起來的,那裡的黨的創始人之中有周恩來、李立三和向警予,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唯一的一個女創始人,羅邁(李維漢)和蔡和森也是法國支部的創造人。”

初心百年為人民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新民學會這一批先進的湖南人,許多人成為革命先驅,他們投身革命、犧牲奮鬥,初心就是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

在創辦《政治週報》時,毛澤東明確宣示:“為什麼要革命?為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福。”簡練直白的語言,把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實現民族復興的革命初心和理想訴求,宣之於世,告之於民。

蔡和森主編黨的機關刊《嚮導》,被譽稱“兩千年來歷史上破天荒的榮譽作業”“黑暗的中國社會的一盞明燈”“得立在輿論的指導地位”。他在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中,為生活在黑暗中的中國人民尋找解放的理論,盜取革命的火種,點燃真理的火焰,實踐他“匡復有吾在,與人撐巨艱”的人生理想和社會諾言。

中國人民之所以選擇共產黨,選擇毛澤東,選擇社會主義,與一代偉人毛澤東、蔡和森他們那一批青年精英奉獻終生追求真理、實踐主義、服務人民、造福民生分不開。

自鴉片戰爭以來的百年間,救中國,救人民,實現國家的獨立、統一、民主、富強,成為中國各族人民的美好願望和不懈追求,成為共產黨人上天入地、浴血探索的堅定信仰和共同理想。

新民學會在毛澤東、蔡和森的影響下,一群風華正茂、志同道合的年輕朋友,同心協力,致力於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偉大事業,為了光輝燦爛的世界“拼命地向前!”

他們那一代人的“中國夢”,開天闢地破天荒,深得國運與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中國人民的獨立自由解放的革命理想,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得以夢想成真。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從“改造中國與世界”宏偉抱負,到“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的偉大創新意志。新民學會70多個會員中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有30多個人。

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以後,按照中共一大的要求和鬥爭形勢的需要,毛澤東由上海回長沙後,就開始籌建中共湖南地方組織。1921年秋天,在長沙城外協操坪的一個小叢林裡,毛澤東、何叔衡主持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省級黨支部——中共湖南省支部。

毛澤東負責傳達了黨的一大精神,向與會幾位同志宣佈了中共湖南省支部(中共湖南省委的前身)正式成立。毛澤東擔任第一任湖南省支部書記,何叔衡、易禮容任湖南省支部領導成員。這幾位都是新民學會核心會員。

中國共產黨和湖南省支部先後建立以後,新民學會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新民學會與生俱來的創新基因和為民宗旨,通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民學會全體會員和湖南共產黨人的傳承,發揚光大,在中國人民革命鬥爭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創造作用。

正如毛澤東所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

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正是懷著這種“初心”,緊緊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走上了社會主義康莊大道,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發展奇蹟。

毛澤東的家鄉,湖南人民為革命犧牲數以百萬,英名在冊的烈士15萬。

大革命失敗時,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遭到野蠻屠殺。據黨的六大時的不完全統計,從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殺害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達31萬多人,其中共產黨員2.6萬多人。

革命戰爭年代,一共有18位湖南省委書記,其中有10位為革命獻出寶貴生命。他們是郭亮、林蔚、彭公達、王一飛、賀昌、楊福濤、蔣長卿、夏曦、徐少保、任作民。

新民學會會員蔡和森、向警予、夏曦、郭亮、羅學瓚、張昆弟、何叔衡、彭璜、李啟漢、陳昌、謝南嶺、陳子博、彭道良、歐陽澤、羅宗翰等人為革命犧牲。

他們都是湖南共產黨人的傑出代表,“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典範,讓青春和生命融化在為人民的事業中,讓後來的人們想起他們就肅然起敬,永遠緬懷他們。

毛澤東發展入黨的夏明翰,以“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的壯烈和決絕,演繹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精神的本質和靈魂。

夏明翰給妻子鄭家鈞寫了一封遺書:

親愛的夫人鈞:

同志們常說世上唯有家鈞好,今日裡我才覺得你是巾幗賢。我一生無愁無淚無私念,你切莫悲悲慼慼淚漣漣。張眼望,這人世,幾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拋頭顱,灑熱血,明翰早已視等閒。“各取所需”終有日,革命事業代代傳。紅珠留作相思念,赤雲孤苦望成全。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

夏明翰夫婦為女兒取名夏赤雲,意為紅色的雲彩,寄託了夏明翰“子子孫孫,一代接一代,永遠赤化下去”的願望。

習總書記高度評價說:“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這些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誓言生動表達了共產黨人對遠大理想的堅貞。

新中國成立以後,毛澤東曾經狠狠地批評黨內、軍內和國家機關內的不良傾向,要求“把我們黨艱苦奮鬥的傳統好好發揚起來”。他說:因為革命勝利了,有一部分同志,革命意志有些衰退,革命熱情有些不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少了,過去跟敵人打仗時的那種拼命精神少了,而鬧地位,鬧名譽,講究吃,講究穿,比薪水高低,爭名奪利,這些東西多起來了。人沒有餓死,就要做革命工作,就要奮鬥。一萬年以後,也要奮鬥。共產黨就是要奮鬥,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是中國共產黨亙古不變的初心。

初心百年為精神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毛澤東說,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習近平說,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著豐富優良傳統作風和偉大革命精神的先進政黨。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毛澤東反覆說過的“我們要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拼命精神”,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中國共產黨在近百年的艱苦奮鬥歷程中,形成了獨特的革命精神譜系,建構了豐碑高聳的一個個精神座標,成為強大的精神支撐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勇氣,我們就能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就能堅定不移開闢新天地、創造新奇蹟,向世界、向人類、向歷史展示強大的精神力量。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如飢似渴追尋真理的“霸蠻”精神。蔡和森在到達法國蒙達爾紀不到半年的時間裡,以頑強的毅力,用“霸蠻”的精神,“猛看猛譯”馬克思主義著作,先後譯出了《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共產主義“左派”幼稚病》《國家與革命》等一批馬列著作的重要章節,為中國革命尋找經驗、求索真理,付出了驚人的艱苦勞動。

他不但自己“猛看猛譯”地研究吸收馬克思主義,還及時向國內的毛澤東等會友宣傳、擴散、介紹,並相互討論分析。他通過大量的閱讀、比較,確認“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顯然為無產階級的思想”,而“極端主張:唯物史觀,階級戰爭,無產階級專政”。

赴法的新民學會會員有19人之多。在國內外會員之間宣傳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10多封信件中,蔡和森寫給毛澤東的三封長信,是系統地宣傳介紹馬列學說基本原則的重要文獻。其他赴法會員向警予、李維漢、羅學瓚、蕭三、張昆弟、劉清揚、蔡暢等,在赴法勤工儉學中,都積極學習和向國內傳播馬克思主義,努力轉變自己的世界觀。

“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民主開放精神。五四新文化運動,形成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也促進了新民學會的轉型和發展。

毛澤東的詩篇《沁園春·長沙》,張揚了那一代湖南青年“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豪邁氣魄,他們敢於發出“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天問”,敢於“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渴望“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這一群時代英雄,有毛澤東,有蔡和森,也有向警予。他們是革命刊物《新青年》的忠實讀者,在新文化運動中成長為傑出的新青年。

他們樹立了奮鬥和向上的人生觀。新民學會集合同志、奮鬥向上、致力於“改造中國與世界”,是湖南赴法勤工儉學運動、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的領導中堅。

毛澤東讚揚:“這個學會對中國的事情和命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他們人數不多,但都是思想上很認真的人。”“其中許多人後來都成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史上的有名人物。”

他們確定了“國外發展”和“國內研究”並重的開放觀。毛澤東和蔡和森倡導赴法勤工儉學,萬里求學,世界開放。

同時,毛澤東留在中國,研究解決湖南和中國的問題,“從事實際的改造”。他對向警予強調:我們同志,應該散於世界各處去考察,天涯海角都要去人,不應該堆積在一處。最好是一個人或幾個人擔任去開闢一個方面。各方面的“陣”,都要打開。各方面都應該有去打先鋒的人。這段話特別精彩!這種大開放觀、真開放觀、大發展觀,是他們創造人生輝煌的重要動因。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中華民族的改革將較任何民族為徹底”的改革精神。新民學會會員,投身了較任何民族更為徹底的中華民族改革。湖南先進青年絕不坐而論道,他們在五四運動中打先鋒,為國家爭主權,為平民爭人格。陳獨秀稱讚是“一班可愛可敬的青年”,撰文《歡迎湖南人底精神》。

五四運動成為他們職業革命生涯的分水嶺。毛澤東後來說:“我是《湘江評論》的主編;這是湖南學生的報紙,對於華南的學生運動有很大的影響。我協助創辦了文化書社,這是一個研究現代文化和政治趨勢的組織。書社和新民學會都強烈地反對當時的湖南督軍張敬堯。”

《湘江評論》出至第五期,被張敬堯查禁銷燬,但是它在湖南、在中國的影響卻與日俱增。任弼時、郭亮、蕭勁光都受它啟蒙。北京、上海、成都的報刊予以轉載評論。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這些新文化大師也給予讚賞。

毛澤東在《民眾的大聯合》中指出:大聯合的基礎是各革命階級的共同利益—— 要求解放,要求自由。這種大聯合要以工人、農民為主體。中華民族的改革,將較任何民族為徹底!《湘江評論》開中國人現代思想解放之先河:“ 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經濟的解放,男女的解放,教育的解放,都要從九重冤獄,求見青天。”

蔡和森的母親葛健豪也曾書贈《湘江評論》:“波駭濤驚,湘江掀起滔天浪;筆飛墨舞,評論發表激揚文。”

《湘江評論》被查封后,毛澤東又接手辦起了《新湖南》週刊,“刷新宣言”確定該刊宗旨是:一、批評社會;二、改造思想;三、介紹學術;四、討論問題。言明“什麼都可以犧牲,唯宗旨絕對不能犧牲!”《新湖南》又成為《湘江評論》的“化身”和精神繼承者。它宣傳社會主義,抨擊反動軍閥張敬堯的禍湘虐政,後又被張敬堯查封。而戰鬥正未有窮期,不屈不撓的毛澤東利用《大公報》《女界鍾》等報刊發表文章,繼續用鋒利如刃的手中之筆同軍閥的統治作鬥爭,喚起湖南人民的覺悟和勇氣。

向警予給侄女寫信說:“現在正是掀天揭地社會大革命的時代,正需要一般有志青年實際從事。……毛澤東、陶毅這一流先生們,是我的同志,是改造社會的健將。我希望你常在他們跟前請教。”毛澤東在給向警予信中指出:“政治界暮氣已深,腐敗已甚,政治改良一塗,可謂絕無希望。”“吾人唯有不理一切,另闢道路,另造環境一法。”

李維漢在《回憶與研究》一書中寫道:“新民學會雖然還不是馬克思主義的團體,但在它存在的三年中,在中國革命動盪轉變的年代裡,逐漸由民主主義接近了馬克思主義,在思想上和組織上為建立中國共產黨作出了它應有的貢獻。”

新民學會的許多革命品格和精神風範,成為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紅色基因和寶貴素材。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選自《新湘評論》)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本週熱文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