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Kappa品牌會過氣?

潮流有貨


《鹿鼎記》中有一句很拉風的話:平生不識陳近南,縱稱英雄也枉然,這句話後來被深夜黨給玩壞了。

Kappa當紅的時候,這句話是這樣說的:平生不識背靠背,走到街上遭人啐!

當年,很多青春少年都穿過這個牌子!

當年到底有多遠?其實也就是六七年前——原來一個紅極一時的品牌,被人遺忘,幾年的時間就夠了!

當年很多人喜歡Kappa,有以下兩個原因——雖然這兩個原因都是錯的!

其一,哎喲不錯,外國牌子喲。

實際上,Kappa雖然是1916年誕生於意大利的品牌,我們也曾經在看意甲時不經意看到這個牌子,但是就算在意大利,它還是一個小品牌。

直到2006年時,中國人買斷Kappa在中國的LOGO,Kappa才在中國大行其道,但是那些年我們在街上看到的Kappa,已經是“假洋鬼子”了。

其二,這個牌子很潮的。

從圖標上看,男女特徵非常明顯的兩個人背靠著背,加上用色明豔,Kappa給人的感覺很潮,但實際上Kappa是如假包換的運動品牌,和耐克、阿迪一樣。

除了以上兩個原因,Kappa在中國能火是適逢其時——趕上了2008北京奧運會,在全體中國人愛國荷爾蒙高漲的背景下,Kappa在當時創造了無法複製的奇蹟。

2007年,Kappa還只是一個年入17億的小品牌,三年後收入已增長到42.6億。 2010年,Kappa的淨利潤超過14億元,員工人均創利達150萬元,成為當時增長最快的體育用品公司,連耐克、阿迪都感到膽寒!

鼎盛時的Kappa,在全國開有4000多家門店,其經銷商的利潤高達15%,“要掙錢,賣Kappa”已是那些年最成功的商業法則之一。

操盤手陳義紅

Kappa是陳義紅一手帶大的,他也是演員苗圃的老公。

進入李寧體育之前,陳義紅有兩個身份,一個是乒乓球選手,一個是軍人。

這也讓他的人生籠罩著個人英雄主義色彩。

從1991年加盟李寧體育,到1997年成為李寧體育的總經理,陳義紅達到人生的第一個巔峰——作為李寧體育的“二當家”,當時他在公司的股份僅次於李寧家族。

但人生總有太多的不如意:2001年,李寧公司改制,陳義紅的北京李寧要直接向李寧體育董事會負責——對43歲的陳義紅而言,這就是變相的失業。

陳義紅日後坦言,這是他人生最黑暗的時刻。有首歌是怎麼唱的?是不是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簾,忘了掀開?

但是一個好的獵人永遠是善於等待的。

2002年,陳義紅等來了北京動向成為Kappa中國地區總代理並出任董事長的機會,代價是放棄李寧公司的股份。

2005年6月,他等來了人生的另一次契機:出資購買北京動向80%的股權,成為北京動向的老闆,同年9月,正式脫離李寧公司董事會。

成為北京動向的老闆後,陳義紅開始實踐一個瘋狂的計劃:將北京動向變成中國動向並在港股掛牌。

當時,有一個機會擺在他面前:花3億元買斷Kappa在中國大陸和澳門的品牌所有權和永久經營權,前提是簽下對賭協議,保證北京動向2006年的淨利潤達到1.8億元。

2005年,北京動向的淨利潤才3780萬元,1.8億是2005年淨利潤的4.8倍!

陳義紅簽下了對賭協議,並且到2006年底時,交出了稅後利潤3.06億,同比增長705%的成績,陳義紅對個人英雄主義的追求完美變現了!

2007年,中國動向在香港掛牌,市值達到298.7億,

超過了此前在港上市的李寧和安踏。陳義紅個人身價達到159億,超過老東家李寧的100億。

2007年的胡潤服裝業富豪榜,陳義紅排名首位。

他做到這一切,用了不到20年!

冰點2011

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2011年後,奧運紅利消失,市場迴歸理性,整個中國的運動品牌迎來一個向下的拐點。

此時,曾經給Kappa帶來鉅額增長利潤的輕資產模式成為放大鏡下最刺目的缺點,因為正是它造成了Kappa的失控。

2010年,Kappa的輕資產模式雖然帶來4000多家門店,但這些門店都是代理店,沒有一家是直營的。

像淘寶店一樣,這種模式的優點是:投入小,增長快,爆發力強。

但是一旦市場惡化,瓶子裡的魔鬼就紛紛跑了出來,經銷商看到無利可圖,就會全速退出,品牌商會喪失對經銷商的控制。

代理店還有一個先天不足:容易培植假貨。

從某種程度來說,輕資產模式帶來了Kappa的瘋狂擴張,但隨之而來的假貨大潮也迅速吞噬了Kappa的品牌價值。

Kappa還犯下了一個致命的失誤:在鼎盛時沒有趁熱打鐵,將品牌向專業運動品牌方向轉型。

作為一家運動品牌,Kappa可以說是最沒有運動味道的:耐克是籃球場上的王者,阿迪達斯是綠茵場上的精靈,你想得出Kappa為哪個運動代言嗎?

很多人都覺得Kappa 是個潮牌,而不是運動品牌。

這跟Kappa本身的定位有關,不管是陳義紅還是洋CEO麥考林,Kappa一直定位於時尚運動品牌,陳義紅本人也被認為是中國時尚運動的“教父”。

其實這是一個危險的選擇,時尚運動本質上是一種快消費,當設計和生產能力跟不上快消費的節奏時,市場就會果斷將你摘除掉。

正是因為定位的不準,一方面,Kappa一直自絕於運動品牌的大本營。另一方面,隨著各種快時尚品牌的爆發式湧入,Kappa原有市場被蠶食殆盡。

Kappa還能迴歸嗎?

這些年,中國動向一直調整不斷,比如說,讓老外麥考林任CEO,麥考林卸任後,陳義紅的老搭檔——和王大冶長得神似的秦大中又出任首任運營官。

目的就是為了搶救正在被人快速遺忘的Kappa。

其一,調整經營模式,由輕資產轉向重交道。將現在1400多個門店中的200多家轉成直營,同時通過電商、自營和經銷渠道,逐步消化13億庫存。

其二,重新定位產品屬性,由時尚運動向體育專業轉型。

其三,跨界營銷,加強品牌擴散力。比如說2016年和韓國藝人權志龍合作。

但總體而言,以上措施產生的效果有限——事實上,因為不能挽回頹勢,秦大中也已於2014年黯然離職。

Kappa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也許是:今天的中國人並不缺錢,他們的生活閱歷和審美能力也在提高,有一天他們突然發現,之前一看就喜歡的Kappa 竟然越看越醜,像那些嘲笑過我女朋友口味的人一樣,對這個牌子的心結就留下了。

這個結,究竟該怎麼破?是擺在陳義紅面前的難題。

好在,中國動向手裡現在還握著近50億現金流,向上,還是向下,他們完全能自己決定,向左,還是向右,也有的是時間。


【電商報原創,歡迎關注我們。重磅新聞跟蹤報道,中國電商媒體影響力第一!】


電商報


看到有些大佬對Kappa的家世瞭如指掌,非常佩服。

曾經有一段時間,全家人都特別喜歡Kappa,三口人全穿Kappa,我家差不多成了Kappa的代言人。

在那個年代,毛驢就總譏諷我們老兩口,你倆穿什麼Kappa,你倆都多大歲數了,還穿Kappa!

可見,那時的kappa,就已經出現了定位模糊,到底是運動裝?還是休閒裝?到底是適合年輕人?還是老少皆宜?

這幾年,kappa經營確實在走下坡路,逛哈爾濱比較有名的運動用品連鎖店申格,會發現曾經風靡一時的kappa櫃檯越來越少,甚至從一些店面退出了。

其實,不單單是kappa,除了耐克和阿迪,其它運動品牌都在走下坡路,包括德國puma、法國公雞、國產李寧都在走下坡路。

這可能跟一個現象有關,就是在一個相對專業的領域,一般最著名的品牌通常只有兩個,如碳酸飲料的兩大巨頭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你還知道第三家嗎?

而運動服飾品牌,除了耐克和阿迪,其它均只能淪落為二線品牌。

現在正在激烈角逐的戶外運動品牌,過幾年肯定也只剩下兩個一線品牌。

因此,在這樣的領域,你只能爭第一第二,第三與第三十是一樣的,只有喝湯的份兒。



初三的時候,家裡給我買了一套,1000多塊錢,當時不敢想象這麼貴。但是我穿到了現在!15年了!每年春秋季還拿出來穿!感覺一點都不過時,質量真的槓槓的!沒話說!黑色的上面有🇮🇹國旗的


底層碼農你農我農


剛進國內的時候,運動市場不如現在那麼大,kappa進國內較早,所以一度佔據不少市場份額。隨著經濟發展,各種一二線品牌進入國內,國人選擇更多。而來自意大利的kappa本身服裝配色特別誇張(FILA 迪亞多納 樂圖其實差不多),質量一般,logo個人覺得又大又醜,相比耐克阿迪,專業運動產品稀缺,更多是休閒,沒有超級體育明星代言,在耐克360和阿迪NEO、三葉草以及艾斯克斯的鬼冢虎大量開店後,kappa過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江寧奧特曼


kappa巔峰時期應該是在2010年左右,那時候kappa那青春時尚的風格火遍全國,那時候我們這邊還叫它背靠背,穿著kappa人大街上學校裡隨處可見,那時kappa就是時尚,然而慢慢地身邊穿kappa的人越來越少,現在已級很少看見這個牌子了,對於kappa的消失我認為有兩點原因。

(1)山寨的擠壓,大規模的山寨貨開始流入市場搶佔著市場搶佔著kappa的份額形成了一種品牌仍在假貨居多的局面一點點將kappa拉下神壇,人們穿著正品,但會被認為是山寨的這種觀念越來越嚴重, 門店越來越少,成為一個被山寨幹倒的品牌,。

(2)運動服裝行業的興起和創意無新意,kappa在以時尚運動為特點大火後,慢慢並並沒有更好的創新,加上其它的品牌的追趕甚至超越,而kappa已經打上了時尚的標籤 而沒有好的創新來引領 ,加上其它品牌的百花齊放,讓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很難再為你買賬 。所以說慢慢的淡出市場和消費者的視線中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最後,現在kappa好像又慢慢的迴歸市場,在小部分範圍內又開始火了起來,決策層也慢慢做出改變,在慢慢尋找重回主流市場的方向,這對消費者的需求來說也是多了一個可購的選擇。


手心微光醉


當年還有一個茵寶也不錯,現在也不見了,總的來說這些品牌,還是發展後期對於潮流的風向標沒把控好,雖然你要有自己品牌的個性,但是你像阿迪耐克,都有自己的分類,什麼阿迪生活耐克生活,三葉草AJ,都有不同的目標群體,必須要根據市場和人群的喜好變化自己的風格,千篇一律肯定被市場淘汰


意外不呢


盛極而衰!商業上的各種事情我說不明白,只有一點,當我們這邊所有的足浴店服務員,大爺大媽都穿著背靠背的衣服和鞋走上大街的時候就知道這個品牌垮了……就像阿迪的三葉草一樣,穿的人多了後續就不怎麼會有人去買了


墨然81307177


logo不行。

你比如,我把它上半身擋住後。

像啥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