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貿易戰中國為何敢出底牌?兩位老人畢生研究,解決兩億人口糧

近些日子,中國和美國可謂是霸佔了全球熱搜榜,在4月4日,中國終於甩出了一張底牌,公佈了擬對美國大豆等106項商品加徵關稅的清單,若是美國執意下去,中國定然奉陪到底。

大豆對於美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美國大豆對於中國的影響也不小,要知道中國大豆有三分之一是依賴於美國,還有肉製品等等,對美國農業下手那麼國內的需求如何保證呢?

貿易戰中國為何敢出底牌?兩位老人畢生研究,解決兩億人口糧

選擇向其他一些國家進口固然是一種方法,但提高國內耕地的利用率和產量無疑是最好的途徑。

鹽鹼地,一種由於鹽分含量高而無法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全世界共有將近10億公頃的鹽鹼地,中國就佔到十分之一,如此大片的土地不做點什麼未免太過可惜,科學家們便開始研究一種可以在鹽鹼地裡生長的水稻-海水稻。順便糾正一個誤區:海水稻並不是在海水裡生長的水稻。

貿易戰中國為何敢出底牌?兩位老人畢生研究,解決兩億人口糧

4月8日,據央視新聞報道,中國海水稻研究工作取得新的進展,目前已經從耐鹽鹼水稻研究基地挑選出了176份優良品種,在經過檢測、審定之後,從這些品種中選出至少一個最優品種,並且在今年進行全國大範圍試種。

據悉,中國大約有15億畝的鹽鹼地,能夠開發利用的超過2億畝,而根據袁隆平院士所給出的每畝至少300斤的年產量,這些海水稻所增產的糧食可以至少養活2億人。

貿易戰中國為何敢出底牌?兩位老人畢生研究,解決兩億人口糧

能取得這樣的成果,這兩位老人居功至偉:陳日勝、袁隆平。

陳日勝,被譽為我國的“海水稻之父”,在之前的新聞報道中,我們大多聽到的是袁隆平的名字,其實陳日勝對於海水稻的研究所做的貢獻絲毫不遜色於袁隆平院士。在1986年陳日勝偶然間在海邊的蘆葦叢中發現了一株野生海水稻,此後三十年一直堅持研究,他的努力沒有白費,終於成功培育出了“海稻86”這一海水稻品種。

貿易戰中國為何敢出底牌?兩位老人畢生研究,解決兩億人口糧

陳日勝的成果引起了國家的重視,在2014年,“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帶領團隊開始參與“海稻86”的改良工作,在2016年便成功將海水稻的試驗畝產量超過了500公斤,而這只是開始,在一年之後這個數字又取得突破,達到了620.95公斤的畝產量。更重要的是,這個產量是用含鹽6‰的鹹水(簡單淡化處理後的海水)進行灌溉培育得到的,這是相當有價值的技術突破。

也正是因為陳日勝、袁隆平兩位老人在海水稻方面的研究成果,使中國更有底氣去和美國硬碰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