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重磅!234只A股入MSCI,炒股的春天來了?最新專業解讀都在這裡了!

重磅!234只A股入MSCI,炒股的春天來了?最新專業解讀都在這裡了!

中經金融:follow me!

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的234只A股股票名單日前出爐,自

多家機構預測,中長期來看,“入摩”將為A股市場帶來千億增量資金。同時,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也有望被改變。更為重要的是,藍籌板塊有望在MSCI的催化劑下展開修復行情。

瑞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國股票主管、董事總經理施斌認為,指數納入將為A股市場帶來更多長期機構投資者,這將帶來不同的投資實踐(以長期投資為導向,更偏向價值驅動),以及改變市場結構。目前個人投資者在交易行為上仍佔據多數。

A股納入因子比例將提高至5%

MSCI透露稱,此次加入的A股將在MSCI中國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分別佔1.26%和0.39%的權重。而根據MSCI的規劃,

雖然短期內,“入摩”對A股市場的影響有限,但平安大華基金則表示,“入摩”短期內會存在“事件驅動”效應。

根據該公司統計數據,13個國家和地區納入MSCI後,指數半年和一年後均有所上漲。如果把土耳其400%漲幅這一異常值去掉,另外12個國家和地區,入摩後上漲的概率達到77%和69%,平均上漲幅度達8%和27%。

平安大華基金認為,入摩對市場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入摩後外資佔比不斷上升,並促進市場更為理性。“MSCI 指數方法是基於境外投資者角度和理念編制,因此在外資影響力不斷變大的過程中,MSCI指數的成份股票或更受市場青睞。”其解釋稱。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開始,外國投資者持有A股股票的數量已經在增加。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到2018年3月底,境外投資者在中國的在岸股票持有總額為1.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5%。深港通、滬港通的開通啟動了中國在岸市場的投資,自此海外投資者在過去2~3年的過程中持續增加中國股票投資。

在施斌看來,在過去的一年中,外國投資者已經被分配到A股市場,並且由MSCI納入引發的隱含投資規模相對於總市值和每日營業額而言仍然較小。指數納入對A股市場是正面的,而且從長遠來看,影響將更加顯著。

必須提及的是,A股“入摩”後,追蹤MSCI指數的基金被視為最大受益者之一。

據瞭解,MSCI指數體系共有6大系列,其中,按照GIMI(全球可投資市值指數)方法編制的MSCI市值加權指數系列最為重要。具體而言,該系列自上而下構建,上層指數包含下層指數,下層指數是上層指數的子集。

對此,平安大華基金指出,這種指數構建方式意味著,A股納入MSCI不僅僅是納入一個指數,而是同時納入一系列指數。“自上而下,A股將分別納入到MSCI全球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亞洲市場(除日本)指數,並影響以上述指數為基準的被動或主動型基金。”

數據顯示,目前,跟蹤MSCI全球、新興市場、亞洲(除日本)指數的資產規模分別達3.2、1.6、0.4萬億美元。

白馬股最先受益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很多外資之前不配置A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A股不在MSCI指數中。加上在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之前,外資只能通過QFII來投資A股,流動性受限比較嚴重。

“現在,外資投資A股的通道已經完全打通。滬港通、深港通每日的額度提高了4倍,且每年的額度已經取消。在A股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之後,將會有更多的外資流入到A股市場,其帶來的資金量可能是指數基金配A股資金量的5到10倍左右。”他指出。

平安證券策略研究團隊認為,2018年的首輪納入預計給A股市場帶來千億規模的增量資金,境外資金正在成為重要的邊際交易變量,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比重抬升,給予價值投資更多估值溢價。2018年4月以來北上資金已經開始呈現加速流入的跡象,在金融開放市場化以及制度化的雙重推動下,A股市場的全球配置價值在逐漸顯現,全球資金的陸續進場是大勢所趨。

平安證券策略研究團隊強調,當前A股市場的機遇大於風險(中美貿易戰以及流動性邊際改善),上證綜指估值已經從年初估值分位數的88%的高位回落至51%,藍籌板塊有望在MSCI的催化劑下展開修復行情。

根據MSCI此次調整半年度指數成份的結果,A股納入名單在原有基礎上新增11只,剔除9只。最新確定的234只成份的行業佔比發生變化,令受益板塊有所調整。

南方基金指數投資部兼數量化投資部總經理羅文傑分析指出,醫藥、紡織服裝和傳媒行業佔比增加,受益最多。受中國經濟消費升級、刺激內需的影響,這三個板塊自今年前期最低點以來都有不同程度的漲幅,尤其是醫藥板塊,自年初以來漲幅已達11.42%。而非銀、銀行等板塊自1月底最高點以來有較大的回撤,因此這次行業被納入MSCI國際通指數的權重有所下降。

施斌則指出:“至於行業方面,我們注意到MSCI指數中包含的公司名單是針對金融和消費行業的。”

個股層面,楊德龍指出,首批納入新興市場指數的成份名單中,無一例外是一些優質的白馬股,基本上代表了各個行業的龍頭地位,涵蓋了金融、消費、新能源汽車等板塊。“隨著A股市場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將來資金會進一步偏向於行業龍頭,一些優質的白馬股將會有更多的投資機會,而績差股和題材股則會進一步被市場邊緣化。”

羅文傑表示,從成份權重來看,權重最高的依然是指數原有的成份:貴州茅臺、中國平安和招商銀行等。另外,從成份變動來看,則新納入的通化東寶、片仔癀、科倫藥業、海瀾之家等都有可能引起海外增量資金的關注。

施斌認為,將A股納入MSCI指數將有助於改善公司治理和A股市場的其他方面問題,因為中國公司將提升管理標準,使其更符合國際投資者的預期。

在楊德龍看來,MSCI新興市場指數成份公佈後,也相當於給國內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可供參考的股票池。“這個股票池是外資根據他們的選股標準來選擇的一個投資組合,但這給A股市場的投資者提供了很重要的參考意義,投資者可以從這次公佈的成份股中選擇一些優質的個股進行配置。”他進一步解釋稱。

楊德龍強調,雖然外資選入的成份不一定每隻都會有比較好的表現,但是一般來說,外資在基本面選股上還是具備比較大的優勢。外資比較注重公司基本面的研究,而不在乎短期市場的波動。

中經金融是《中國經營報》旗下專注財經領域新聞的公眾號,內容覆蓋銀行、保險、券商、基金、交易所等多個金融行業,每天多條原創,旨在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