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沒有劇本的舞臺最精彩——肅北國稅優化納稅服務紀實

本微訊 時間:2018年5月11日星期五

地點:肅北縣國稅局辦稅服務廳

天氣:中雨

事件一:容缺辦理 雨天裡的一把“及時傘”

場景一:肅北縣通達汽車運輸有限公司王會計急急忙忙冒著大雨來到大廳,叫號以後直奔窗口,到了窗口一看,“呀,發票領購簿怎麼忘了沒有拿?還要趕緊回去拿,車站還等著買票呢。”王會計是位老會計,知道辦什麼業務,需要什麼資料,從來不為難窗口人員,一想到發票領購簿沒有拿,扭頭就要走。導稅臺的小楊叫住了她:“王會計,不用著急,不帶發票領購簿也可以領票,只要填寫一個容缺辦理,隨後補全資料就可以了。”

導稅員小楊:“王會計,是這樣的,納稅人在辦理涉稅業務時,如果提交的主要涉稅材料齊全並符合法定條件,但次要條件或手續有欠缺,我們辦稅服務廳可以先受理,事後再由納稅人在5個工作日內補齊材料就可以,您帶了身份證,實名採集是通達公司的辦稅人,符合容缺辦理條件。”

王會計:“太好了,現在政策服務越來越好了,不然我還得跑一趟,腿腳又不太方便,盡會耽誤事。”

隨後,小楊拿出《辦稅業務容缺資料補齊承諾書》輔導王會計填寫完畢,製作好臺賬。容缺與誠信的緊密結合,不但精簡了辦事流程,而且保障了“最多跑一次”清單內容全部實現一次性辦結。

場景二:雨越下越大,馬路上的雨水匯成了一條條小溪流,辦稅廳陸續有納稅人借用雨傘。16:55,從門外衝進一個打著傘的納稅人,是肅北縣彩匯新興印刷廠的法人姚雪萍,雨滴不斷從雨傘上滴落。姚雪萍在叫號機前叫了一個號就開始整理雨傘,隨後就聽見了叫號機迫不及待的催促聲:請A052號到四號窗口(連呼三遍)。

姚雪萍很意外:“這麼快,我傘都沒整理好呢,就可以辦業務了,真不錯,你們的納稅服務又升級了。”說完笑著走到了窗口,“我要調整一下定額,今年的業務經營規模又擴大了,發票不夠用,我要從15000元調到32000元。”

窗口人員小朱微笑著對納稅人姚雪萍說道:“請出示一下您的證明材料。”

“這個……”納稅人姚雪萍摸著腦門說道,“還要這個啊,主要是今天下雨天,店裡沒什麼人,正好可以出來把定額調了,平常太忙,都出不來,我現在就回去拿……”。

“別急。”還沒等納稅人姚雪萍說完,窗口人員小朱就送上了雨天的溫暖:“沒關係,您填一下《辦稅業務容缺資料補齊承諾書》,下次來的時候記得把資料帶全補齊就可以了。”隨後小朱也製作填寫了《辦稅服務廳“容缺誠信”臺賬》《容缺受理辦稅事項登記臺賬》,給納稅人制作了《辦稅業務容缺受理通知書》,前後不到5分鐘就辦完了一項稅務行政許可類業務。

窗口人員小朱:“您好!已經為您受理了申請,三天後您就可以領取調整結果。”

納稅人姚雪萍:“這麼快就完了?真的不用我回去補資料嗎?”

面對納稅人的疑惑,窗口人員對“最多跑一次”政策進行了解答。“容缺受理”讓“最多跑一次”在優化營商環境的道路上擲地有聲,讓納稅服務更貼心,讓納稅人更滿意!

時間:2018年5月15日星期三18:16

地點:肅北縣國稅局辦稅服務廳延時服務窗口

天氣:夕陽西下

事件二:延時服務 和滯納金“賽跑”

場景:5月徵收期最後一天,大廳辦完了最後一筆業務,送走了最後一位納稅人,忙碌的一個週期可以畫上句號了。

就在這時,聽到一聲“先別鎖門”,真所謂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原來是分局的管理員小陳,氣喘吁吁地衝到大廳說有一位納稅人打電話要過來扣一下稅款,不然過了今天,該有滯納金了,讓我們稍等一會。

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十三分鐘,十四分鐘,十五分鐘,納稅人的“馬上到”始終沒有實現。食堂大師傅等著急了,大家於是商量好輪流吃飯,辦稅廳一直留著人等。八點一刻,“我到了,我到了。”原來是甘肅飛輝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的法人。

納稅人:“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實在不好意思,耽誤你們下班了,今天是徵收期最後一天,我的稅款還沒有扣,明天就該有滯納金了,專門從酒泉趕過來就晚了。”

窗口人員小胡:“不著急,您的稅款一共是55306.62元,請出示您的銀行卡。”

不到一分鐘,刷卡憑條就打印了出來。窗口人員小胡:“您好,已經為您辦完扣款業務,請您核對一下金額,麻煩在這籤個字。”

納稅人:“太好了,沒有滯納金,也不影響納稅信用等級評價了!謝謝你們!”

夜幕降臨,納稅人豎著大拇指感激地走出了大廳。近年來,肅北縣國稅局的“延時服務”好比一場接力賽,為納稅人贏得了時間,也贏得了納稅人的高度評價。

時間:2018年5月16日星期四

地點:肅北縣國稅局辦稅服務廳互聯網業務受理窗口

天氣:陽光明媚

事件三:交流面對面 雙語服務暖心田

場景:坐在五號窗口的小楊正忙著打印憑證入庫流水,突然有位納稅人跑過來。

蒙古族納稅人:“三白諾(蒙語音譯:你好)……”一位蒙古族納稅人對著小楊著急地比劃著什麼。

窗口人員小楊:“圖魯庫乃吉拜(蒙語音譯:請稍等一下)……”

小楊意識到這是位蒙古族納稅人著急辦業務,立馬一邊比劃,一邊用雙語服務培訓時學到的幾句常用蒙語讓納稅人不要著急稍等一下。小楊趕緊叫來雙語服務窗口的烏主任幫忙,經過溝通,原來這位蒙古族納稅人是要辦完稅憑證的。

雙語服務窗口工作人員輔導這位納稅人在電子稅務局上進行操作,“第一步……第二步……您看,這是您今天繳納的稅款,一共是426.13元,您核對一下金額,看合適嗎?”

蒙古族納稅人:“沒錯,這就是我剛才刷卡的金額,剛刷的,現在就出來了,不用排隊自己就可以打印了,真是方便!謝謝!”這位蒙古族納稅人高興地豎起大拇指,用一句不太標準的漢語“謝謝”表達對工作人員的感謝。

肅北是一個蒙古族自治縣,少數民族納稅人辦理業務的場景司空見慣,通過面對面、手把手的輔導交流,讓納稅人與稅務幹部不再隔著電腦屏幕和櫃檯的距離,肅北國稅的稅務幹部們學習一些日常蒙語用於交流,一言一語、一舉一動中拉近了彼此距離,讓少數民族的納稅人也能感受到來自肅北國稅的誠意和溫暖。

像這些大大小小的場景,每天都在全國各地的國稅辦稅服務廳裡上演,它們沒有劇本,看似平淡,卻組成了稅收工作的重要日常,稅務幹部努力用自己的優質服務讓每一個小故事精彩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