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李嘉誠正式宣佈退休,如何評價李嘉誠和他的商業帝國?

meng0130


永遠的李嘉誠,和他的16字做事哲學

3月16日,李嘉誠在長和業績會上宣佈正式退休。

在最近百年的華人商業社會,無論以企業經營與財富成就而論、還是以社會貢獻和影響而論,李嘉誠若謙稱第二,恐無人敢稱第一。

今年,李嘉誠90歲。從12歲出道至今,李嘉誠從來沒有真正停下來休息過。

文/華商韜略

12歲時,李嘉誠隨父親到香港,就開始從學徒做起自謀生計。1943年,父親罹患肺結核辭世,15歲的李嘉誠獨自在港面對和處理父親的後事。此後他繼續走街串巷,打工求生,17歲進入一家塑料貿易公司工作,兩年內被晉升為總經理。

1950年1月1日,22歲的李嘉誠拿出所有積蓄,又找舅舅借了些錢,用5萬港元本金在香港西環創立了“長江塑料廠”——一間100多平方米、生產塑膠花的小工廠。

這是日後一個商業王朝的開幕。

1958年,李嘉誠開始涉足地產業,1971年,長江地產成立,後改名長江實業,沒幾年,長江實業成了香港最大地產企業。如今,在香港每7個私人住宅單位中,便有一個由長實建成。

依靠地產躋身一線企業家之後,李嘉誠快速將產業向其他行業延伸:

併購和記黃埔創下香港華商併購外資紀錄;

收購加拿大赫斯基能源擁有全球性的能源公司;

進軍3G移動通訊及現代高科技業務;

中國改革開放後大舉投資內地;

金融海嘯後大規模投資歐洲公用事業,是李嘉誠成為殿堂級企業家的最重里程碑。

隨著長和的發展,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李嘉誠的財富和影響力迅速成長,長期保持華人首富、亞洲首富的地位多年無人動搖。

而近兩年,隨著內地第一代企業家的崛起,李嘉誠多次失去榜單上華人首富的地位。不過華商君依然認為,若真正以公司創造的淨利潤計算,排行榜上的後來人恐怕很難超過他。

在交棒長子李澤鉅之前,李嘉誠已將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資產合併及重組。

重組後的長和集團,在全球50多個國家經營著上天入海的多元化業務,擁有超過29萬名員工,全球最大的港口和零售業務,領先的地產、基建、能源、電訊與數據人工智能等業務。2016財年,集團合計實現營收3730億港元(480億美元)。

【2】

李嘉誠曾經總結事業發展時,強調了三點:

第一,要追求那個行業最好的知識、行情信息,以及最好的技術,且必須處於最佳的狀態;第二,努力、毅力,要用力到極致;第三,建立好的制度與人才團隊。

經營企業需要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獲取最新信息,是李嘉誠一直堅持且深信不疑的道理。

從學徒時期,李嘉誠就堅持學習,並且深信知識改變命運。他的學習涉獵廣泛,包括英文、中文古書,從《曾國藩家書》《論語》《老子》等傳統中國古典裡學習到很多為人處世的哲學;新聞報紙;甚至各家公司財報資料、高科技產業趨勢和動態的資訊及著作。

不斷的學習和積累,讓李嘉誠成為同代香港華商中對國際資本市場有更多瞭解,並擁有更廣闊經濟和經營視野的人,也讓李嘉誠找到以資本運作產業的成功密碼。

而前沿信息的獲取,也讓這位耄耋之年的企業家,一直保持著“年輕”。這種年輕體現在他對最前沿產業的關注、投資和推動上。

據媒體梳理,目前李嘉誠已通過旗下的私人投資公司——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累計投資超過70家最前沿的科技企業,涵蓋互聯網、虛擬現實、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3D打印、甚至電競等新興風口產業。

▲圖:年輕時候的李嘉誠

此外,李嘉誠曾用16字總結自己做事的哲學:好謀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無為而治。

“好謀而成”是凡事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

“分段治事”是洞悉事物的條理,按部就班地進行;

“不疾而速”,是你早就有了謀劃,早就洞悉了事物的調理,並且早就對各種問題胸有成竹了,因此,當機會來臨便能迅速把握,一擊即中;

“無為而治”則要依靠好的制度、好的管治系統來管理。

做事業一定要先想失敗,考慮能否承擔其風險,還得仔細研究可能出現的意外及解決辦法。從1950年到今天,李嘉誠從來沒有財務危機,也沒有一年交過虧損的答卷。

但注意風險並不代表停滯不前。

他說:“‘審慎’也是一門藝術,是能夠把握適當的時間作出迅速的決定,但是這不是議而不決、停滯不前的藉口。”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華商韜略


屬於李嘉誠的國際資本家呼風喚雨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幫助,物質變得極大豐富,創新層出不窮,最大的權力已經悄然從國際資本家轉移到強大的政府和科技公司手中,無論美英法德,就連中國在富有了之後,也開始強調騰籠換鳥,產業升級,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轉變。

真的,時代變了,不是長和的生意模式不好,而是做生意的模式變了,客人變了,需求變了。持有大宗地產、能源、電力、傳媒公司,把香港變成李家城,佔有香港人民和城市的剩餘價值的生意模式,已經走不下去了。

總體量

這兩年總是說李嘉誠撤離大陸、香港,撤出的資產超過千億元;但是千億元人民幣這個量級,對於中國目前這些成功的獨角獸公司規模來說,好像又看起來不大。僅以滴滴為例,從2013年8月到2015年9月,兩年時間裡,融資了67億美元,瞬間變成了中國最大的網上出租車公司,通過大數據算法實現客人和車輛的配對,雙方都得到便利,而不是零和遊戲,真正增加了社會總財富。


再看海航集團,最近一直在拋售國內國外各種資產,短短三個月時間就拋售了300億;孫宏斌的融創收購王健林的13個文旅城項目和北京萬達嘉華、武漢萬達瑞華等76個酒店,交易總金額632億。而中石化投資的中科煉化,一個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的煉廠,總投資就是400億;北京一條地鐵的成本也要200億。


舉這些例子,是想說明李嘉誠的商業帝國固然很大,但是已經不是呼風喚雨、令人仰望的龐然大物了,影響力可遠遠比不上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了。

商業模式

李嘉誠的商業帝國的生意模式,其實一脈相承,就是賺取地租和溢價;所以李家改革開放早期在大陸拿了不少土地,一直捂盤不肯開發,反而是等到地價高漲以後再進行賣出;在香港持有大量土地並做成商業和住宅,收取地租;購買交通、電力、能源、電信這種壟斷性的資產,直接切入居民的最終消費。


這種模式已經被馬克思論述得非常清楚了,就是抽成。在人的衣食住行中賺取高額溢價;李家的商業帝國並沒有創造出改變世界的、令生活更美好的商品和服務,而是一直在抽成。


回想起董建華特首當年想給香港居民建設八萬套廉租房的時候,正趕上經濟危機,於是香港市民在某些勢力的鼓動下,強烈反對建設廉租房的方案,就因為擔心房價會因此下跌——現在香港最出色的年輕人,奮鬥一輩子又能買得起多大的房子?在香港的高樓大廈裡,還有多少人一輩子困在劏房、棺材房、籠屋裡?

香港有今日,本土富豪難辭其咎

香港作為一個城市,錯過了金融中心、錯過了芯片業、錯過了創新港等種種機會,,連中國大陸的優秀公司都紛紛去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香港的富豪們不希望改變香港的政治格局和業態,不希望攪局者再進來;他們更希望通過立法的方式,固化既得利益者的階層,同時固步自封,拒絕變化。李超人作為香港人望所歸,真的造福桑梓了麼?


還有香港青年的佔領中環,拒絕普通話,鼓吹GD,如果沒有傳媒不停的在後面鼓吹,他們為什麼更願意放棄龐大的發展空間,選擇固步自封在香港島上?GD也只是一樁生意而已。


形勢變了,風色也變了;現在是個歷史轉折點;傳統的炒地皮收租子的模式,明顯抑制了人民的各種意願;而租售並舉也好,建設雄安新區也好,都打破了傳統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的創新,包括騰訊、支付寶、順豐、大疆、華為、小米、滴滴、OFO、美團、快手、今日頭條等等一切,都在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地租。


上一代能把地皮炒到十萬一平米,這一代就能把比特幣炒到十萬一個。規則也即將由新生力量制定,但從電訊盈科這些年操作來看,李澤楷也沒有擁抱創新,擁抱變化,商業模式仍然一成不變。


世界曾經是資本家的,現在可能已經有競爭者出現,但是未來一定不屬於資本家,而是屬於知識和創新的力量。


任易


3月16日,李嘉誠正式宣佈退休。李嘉誠是真正的李超人。一般人到了這個年紀早就享清福去了。他到現在還在工作,退休後還要做資深顧問。可見他的身體素質是非常好的。如果沒有這麼好的身體素質,恐慌也幹不到這個歲數上。

李嘉誠是我的老鄉,說這話,你可能覺得我是不是在套近乎。其實不是的。因為他的老鄉太多了。我也只是其中一個。他創辦的世界潮青會,我還去參加過一次。當時李超人因為有事沒來參加。派他的助手來了。馬化騰也去了。我只見到了小馬哥。真人看上去很年輕。



不可否認,李嘉誠的一生是精彩輝煌的。他的眼光獨到,做事果斷,資產管理得非常好。就連其他大家族出現的家庭紛爭,他也是提前做好計劃,提早分家。避免出現家庭紛爭出現的慘劇。可見,他做事真是滴水不露。考慮問題非常周全縝密。我們只知道他表面上的風光,其實都忘記了他背後的努力。看他每天早上很早就起來鍛鍊身體,我們有多少人能做到?我對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晨練,風雨無阻。正是有了很好的身體,才造就了他的帝國。這點很多人可能都忽略了。



而關於他的帝國,太多的讚譽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不易。可是李超人把江山守得這麼好,也不得不佩服。他還熱心於青年事業。象前面提到的潮青會就是他一手創辦並維持至今的。貢獻不少。是很多人一生的榜樣!

“他讓我們相信,如果我們全身心地從事我們想做的事情,我們也能創造奇蹟,我們也應該懷抱全球雄心。”


股海重生2015


結論:李嘉誠是華人世界裡向大中華區捐款最多的華人富商,他累積向大中華地區捐款136億+人民幣;無論是馬雲還是劉強東,都沒有他捐的多。


2015年胡潤研究院發佈了《2015胡潤全球華人慈善報告》,歷年捐贈超過100億人民幣的有三人,分別為李嘉誠、馬雲和馬克·扎克伯格的妻子普里西拉·陳。


李嘉誠基金會官網顯示,截至目前其捐款已逾200億港元(約合170億元人民幣),遍及全球27個國家及地區,其中超過80%用於支持大中華地區項目。


《公益時報》披露了李嘉誠基金會北京辦事處於2012-2015年的年度工作報告。李嘉誠基金會北京辦事處是李嘉誠基金會的代表機構,於2007年設立,主管單位是民政部,業務範圍涵蓋捐資開展醫療衛生、教育文化、困難群體救助、救災扶貧等公益項目。


根據2015年報告,北京辦事處總收入(含總部直接撥合作單位的資金)約為6.01億元,總支出為6.02億元,其中用於公益事業的支出佔總支出比例為98.88%,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佔總支出比例為0.96%。


李嘉誠基金會主要資助教育和醫療事業。在醫療方面,基金會的項目包括“人間有情”全國寧養醫療服務計劃,“長江新里程計劃”全國殘疾人服務、西部教育醫療計劃、全國醫療扶貧行動、農村衛生扶貧項目等。據其官網介紹,李嘉誠基金會撥款64億港幣資助全球醫療項目,共有463所醫院受惠,有5463名醫生和近20萬義工參與。


1981年4月,李嘉誠將首筆捐款3000萬港元匯到了汕頭大學籌委會的賬戶上,汕頭大學開始破土動工。據官網介紹,截至2018年,基金會對汕頭大學的支持款額超過了80億港幣。


2002年,李嘉誠基金會捐資創辦長江商學院,並獲得國家正式批准,是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工商管理碩士授予單位”。


2008年汶川遭遇地震之際,李嘉誠與長和系集團先後共捐資1.35億元港幣賑災,並與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合作,免費為受傷的斷肢災民提供義肢裝配服務及輪椅;2013年4月四川雅安地震,李嘉誠基金會通過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向災區人民捐贈3000萬港元。


李嘉誠最近一個大型慈善項目,是捐贈了1.3億美元,讓以色列理工大學同意與汕頭大學共同創辦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2017年開學季,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迎來了第一批222名新生。


無論如何,李嘉誠基金會累積向大中華地區捐贈了136億人民幣,目前,他依然是向大中華地區慈善捐款最多的華人,超過了馬雲、劉強東。


蘭臺


作為一個潮汕人,絕對為李嘉誠感到驕傲!李嘉誠雖然在少年時代就離開潮汕遠赴香港避戰亂,但是他在潮汕大地上留下的烙印,對於我們一個土生土長的潮汕人還是影響深遠的。這麼說吧,古代有個韓愈,現代則是李嘉誠。海灣大橋、汕頭大學、汕頭大學第一、第二附屬醫院(潮汕人都是直呼叫李嘉誠醫院),這些就可想而知,李嘉誠在潮汕人心中的地位了。

1. 作為一個生意人:

12歲開始工作,18歲做經理,19歲總經理,後來拿出全部積蓄和向舅舅借了一點5w港元創立了“長江塑料廠”,從來開始了塑料花起家開掛的人生~~他的商業版圖遍佈全球52個國家,通信、基建、港口、石油、零售、房地產,集團員工超過30萬人。

2.作為一個父親:

李嘉誠和他的子女們,蠻好詮釋了教養、修養對於成功的意義,李嘉誠在教育上還算是蠻正面的,兒子至少不會成為敗家子。大兒子作為繼承人接班人、守業者,而李澤楷則作為一個創業者,發展新事業。

3.作為一個慈善人士:

1979年,整個潮汕地區連一座大學也沒有,捐贈了3000港元建立汕頭大學。後來無論他在汕頭商業投資如何減少,而對汕大工程從來沒少過,到1989年已投資5.7億港元,2001年達到18億港元,真心難得。鄧少平曾在大會堂會見李嘉誠,李嘉誠說,“辦汕頭大學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事,發展教育事業對於促進祖國……我願意為此而努力”每年汕頭大學還會出席畢業典禮並發表致辭,實屬用心良苦啊。希望李嘉誠退休後,繼續對汕頭大學一如既然的支持,是我們每個潮汕學子的福音。

“克勤克儉,不求奢華”是李嘉誠送給兩個兒子的話。其實也蠻適合送給這個時代的每個年輕人,但願我也能自勉~(好吧,可能有人覺得我有點古板)

————————————————————————————————————

我是艾禾,半職媽媽一枚,關於職場刀光劍影、育兒喜怒哀樂,率性而為,為而不爭,樂在分享~~歡迎關注我


艾禾


是的,李嘉誠這位超人,在今天2018年3月16日宣佈正式退休,一直退休的傳聞終於在今天兌現。李嘉誠的商業傳奇,暫時告一段落。


我是熊焰,一名投資20年經驗的老司機,在中信證券工作期間,曾獲騰訊2012中國最佳投資顧問。


在此分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分析,為大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下面重點分享李嘉誠在資本市場的帝國風雲。


一,李嘉誠旗下的香港四大上市公司。


1, 00001長和,公司是香港恆生指數的成份股。長和的業務方向是:物業發展與投資;經營酒店及套房服務組合;物業及項目管理;證券投資;資訊科技、電子商貿及新科技投資。


目前長和的股價是98港幣,總市值是3815億港幣,每股收益4.13元,市盈率11倍。最近幾年,公司股價一直在80元附近波動,沒有太大的波動。具體信息,看下面的圖片:



2,00013和記黃埔,公司是香港恆生指數的成份股。和記黃埔的業務方向是:房地產和港口,在過去的很多年,和記黃埔一直在國內投資房地產行業。


目前該股已經退市,李嘉誠將和記黃埔私有化,準備打算重新去歐洲上市。下面是和記黃埔的股票情況,退市前的市值接近5000億港幣,每股收益15元,市盈率7倍。

3,00006電能實業,公司是香港恆生指數的成份股。電能實業的業務方向是:電力供應、電力投資等公用事業。


目前長和的股價是71港幣,總市值是1519億港幣,每股收益1.89元,市盈率23倍。最近幾年,公司股價一直在60元附近波動,沒有太大的波動。具體信息,看下面的圖片:


4,01038長江基建集團,公司是香港恆生指數的成份股。長江基建集團的業務方向是:全球基建投資,包括能源、交通、水務等方向。


目前長和的股價是66港幣,總市值是1773億港幣,每股收益2.25元,市盈率18倍。最近幾年,公司股價一路上漲,表現很好。具體信息,看下面的圖片:


從上述四家公司的情況與走勢看,公司市值都是超過1000億元,典型的藍籌股,並且市盈率較低,股價穩定,這些特點也是李嘉誠性格和事業的反映,非常穩。


李嘉誠還擁有和記香港電訊、匯賢產業、和記港陸、置富產業、TOM集團等18家上市公司。

二,李嘉誠在海外資本市場的投資。


李嘉誠從2000年關注科技產業,他在科技圈的投資,也主要是由他的長期合夥人周凱旋的維港投資集團在運作。


維港投資集團在過去的日子裡面,成功投資了許多美國著名的創業公司,包括Facebook,Skype、Spotify、Waze、Siri、DeepMind、Summly,Spotify在近期準備上市。

三,李嘉誠的財富總值。


李超人的財富,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個人持有的財富,大概300多億美金,也是福布斯富豪榜公佈的數據。


第二部分是家族信託基金持有的財富,大概是600多億美金。


第三部分是李嘉誠基金會名下的資產,大概是100多億美金。


所以,如果全部統計李嘉誠的資產,合計超過1000億美金,可能已經超過亞馬遜的貝索斯,是全球首富。

四,李嘉誠辦公室的一幅字。


李嘉誠辦公室懸掛的唯一的一幅對聯,清代儒將左宗棠題於江蘇無錫梅園的詩句: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這幅字,就是他人生的最佳詮釋,做最好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認認真真做事,實實在在做人。


向李嘉誠致敬,向李嘉誠學習。


遇見是緣,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您點贊和轉發,謝謝您的支持!



雄風投資


生活小世界: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的李超人於2018年3月16 日,正式宣佈退休;已經90高齡的李超人終於可以不再“天空飛翔”,可以安心退休去旅行了;在過去數十年,他一直被人稱為“華人首富”,李嘉誠說這是一個很複雜的滋味,競爭與挑戰並存,而自己更要有智慧,要有遠見,要有創新,怎能不令自己身心疲憊。

以上是長和公告,作為華人首富的李嘉誠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從12歲開始工作,到現在已經工作了整整78年,下面就回顧一下李超人傳奇一生。



他這一生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勤奮和獨到而有遠見的目光,每天工作16.7個小時,幾十年如一日,而且每天晚上都會抽空一個小時出來看書,另外他健康的身體也是他成功的基石,不然再有遠見的目光和想法沒有好身體,他也不能夠工作78年整。


生活小世界



3月16日下午,世界華人領袖、香港上市公司長和董事會主席李嘉誠今天宣佈退休。李嘉誠今年將滿90歲,出任長和系主席達46年,集團主席一職將由長子李澤鉅接任,歷時近70年的香港“李超人”時代過去了。

李嘉誠從學徒到塑膠花再到多元化的商業帝國,創造了商業奇蹟。1939年李嘉誠來到香港,創辦長江塑膠廠賺得了第一財富。1958年他開始轉型投資地產,並於1971年成立長江實業。1979年李嘉誠宣佈透過長江實業向匯豐銀行購入英資第二大洋行、市值約60億港元的和記黃埔22.4%股權,其後逐步增持,終於成為首位收購老牌英資商行的華人。

身為香港商界風向標式的人物,李嘉誠的一舉一動總能掀起不小的震動,除了地產大亨的身份以外,其在科技圈投資的多次成功案例也一直被各界人士津津樂道,堪稱“投資大師”。 事實上,李嘉誠從2000年開始便關注了科技產業。全世界第一大社交網絡,活躍用戶超過20億人的Facebook在2007年所獲得的兩筆投資,一筆來自微軟,另外一筆就來自李嘉誠。除Facebook外,Skype、Spotify、Waze、Siri、DeepMind和Summly等投資案例,都有李嘉誠團隊的參與。

在這裡說個花絮,2018年初,李嘉誠在一次晚宴中透露自己也投資了比特幣終端市場,他表示比較保守,2014年只投資了1個多億港幣到比特幣終端市場。

經過數十年的苦心經營,李嘉誠打造了一個富可敵國的商業帝國,並於1987年首次登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今年1月,《福布斯》雜誌公佈2018年香港50大富豪排行榜,李嘉誠以360億美元身家,連續20年蟬聯香港首富之位。

李嘉誠一生努力勤奮,為華人樹立了榜樣。李嘉誠非常熱衷於慈善事業,特別是為教育發展貢獻頗多。


震長


記得兒時就聽到李嘉誠的各種傳說,而現在早已過了而立之年李嘉誠依然活躍在最頂尖的商業領域。不得不說,李嘉誠真的是老當益壯、商業持久力爆棚!自1950年創業開始,李嘉誠正式開啟了一段延續至今長達68年的商業奇蹟。作為香港商界的領軍者和標誌性人物,李嘉誠的一舉一動都牽涉到香港乃至整個亞洲的經濟。

而在李嘉誠身上的諸多標籤中,最被人熟知的就是“地產大亨”。 1958年,李嘉誠開始涉足地產生意。關鍵時間節點是1967年香港地價一落千丈,李嘉誠以敏銳的眼光成功抄底去大量低價購地,一個商業帝國的雛形開始顯現。

此外,李嘉誠還積極進軍海外,如加拿大等。而在中國內地改革開放之後,李嘉誠又在中國內地開啟全面擴張之旅。而近年來,李嘉誠的投資方向轉為歐洲市場。比如到2015年,李嘉誠旗下的公司已控制英國天然氣近30%的市場、電力分銷25%的市場和供水約5%的市場,甚至被英國媒體評價為“買下了英國”。

可以看到,李嘉誠被譽為“超人”是有著諸多原因的。既在於他擁有著敏銳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識,還在於他有著敢於大手筆投入的決心,最終能夠越做越大。當然,除了關注地產領域外,李嘉誠也與科技領域有著不解之緣,他的諸多科技投資也展現出敏銳的商業嗅覺。

早在2000年,李嘉誠就開始關注科技領域。直到現在,李嘉誠已經投資了近60多個科技項目。2007年12月,李嘉誠以1.2億美元買下Facebook的0.8%股份。彼時Facebook還完全沒有展現營收的能力,但李嘉誠只用了5分鐘時間就決定投資。

此外,李嘉誠也投資了很多當年還沒有成名的科技公司,包括語音應用Siri、音樂應用Spotify等。而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李嘉誠與“人造漢堡”之間的趣事。2011年,Impossible Foods(不可能食物)公司成立,致力於用植物製品來替代肉和奶酪。據說,李嘉誠試吃一口後就為這家公司投資千萬美元。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略的是李嘉誠在慈善方面也有著巨大的投入。去年6月8日,胡潤研究院發佈的《胡潤全球華人慈善榜》顯示,李嘉誠以7420萬元躋身《胡潤全球華人慈善榜》前十,並且他歷年捐贈額累計超過了100億!

總的來看,李嘉誠的商業帝國是成功的,而他本人更是成功的。從社會意義上看,李嘉誠也受到人們的群體尊敬。或許,這就是真正的傳奇吧!


科技新發現


成就李嘉誠和他的商業帝國的不是別的,是他的這6種生活習慣,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鑑!

1、勤奮和自律

從早年創業至今,他一直保持著兩個習慣:一是睡覺之前,一定要看書,非專業書籍,他會抓重點看,如果跟公司的專業有關,就算再難看,他也會把它看完;二是晚飯之後,一定要看十幾二十分鐘的英文電視,不僅要看,還要跟著大聲說,因為“怕落伍”。這種勤奮和自律,非一般人能比。


2、未雨綢繆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危機感很強的人,他每天90%的時間,都在考慮未來的事情。他總是時刻在內心創造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給自己提問,然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式,等到危機來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3、不斷的學習

李先生的學習方式很有意思——除了看書之外,他還有代入式體驗學習法。一位跟了李先生十幾年的下屬透露,他喜歡看電影,而且,看電影時,他的“代入感”很強,每次都會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然後隨著劇情起伏,“過他們的生活”。


4、顛覆自己

他並不是一個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人,相反,他對潮流的把握遠超很多年輕人。李嘉誠旗下公司無數,連很多下屬都數不清,直接向他彙報的,就有200人左右。每個月,李先生都會跟海外管理層進行會議,每年會“出外巡檢”三四次。85歲的人,他用的是最新最潮的電子設備。


5、學會認錯

大家都知道,1996年李嘉誠的長子被綁架,對方單槍匹馬到李家,開口就要20億,李當場同意,但表示“現金只有10億,如果你要,我可以到銀行給你提取”。李先生的鎮靜,連悍匪張子強都很意外,張子強問他:你為何這麼冷靜?李回答道:因為這次是我錯了,我們在香港知名度這麼高,但是一點防備都沒有,比如我去打球,早上五點多自己開車去新界,在路上,幾部車就可以把我圍下來,而我竟然一點防備都沒有,我要仔細檢討一下。


6、較為保守

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旱時,要備船以待澇;澇時,要備車以待旱。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以破產,一家公司的現金流是正數的話,便不容易倒閉。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歡迎關注「職場黑馬訓練營」,職場人的聚集地,老司機助你成為職場黑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