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質疑優信虧損,就像當年質疑京東和亞馬遜虧損一樣幼稚

​​​5月30日凌晨,優信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IPO申請。照例,這個時刻,是一個公司備受挑戰的時刻。一方面,自己處於靜默期,不能對外公開發表與公司有關的觀點和信息;另一方面,在上市的關鍵節點,輿論肯定會拿著放大鏡和顯微鏡去研究你,自然會有各種聲音。

這不,優信的招股書一亮相,就陸續招來了不少質疑的聲音。這些聲音幾乎都指向了同一個信息:優信的虧損。招股書顯示:2017年,優信淨虧損達27.478億元人民幣,而這一數據在2016年只有13.92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達97.3%。於是,“優信燒錢”、“優信鉅虧”等質疑的聲音不絕於耳。

質疑優信虧損,就像當年質疑京東和亞馬遜虧損一樣幼稚

看著這些似曾相識的一幕,我現在最想說的一句話是:質疑優信的虧損,就像當年嘲笑京東和亞馬遜虧損一樣的幼稚。

1 是要盈利的現在,還是長遠的未來?

眾所周知,被抨擊虧損最慘的無疑是京東。當年,京東連續十幾年虧損,不斷地燒錢,引來眾多的質疑。同樣,亞馬遜也是類似,曾經在歷史上長達20年虧損。

但是,後來的事實說明了什麼?京東的虧損,是對未來的投入,是暫時犧牲短期的盈利,而換一個長遠的未來。就像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在被質疑的時候說過的,“我們可以隨時盈利,但是那樣我們就會失去未來。”京東投入巨資在自建物流和技術上,終於給自己構築起高高的競爭壁壘,讓自己在2016年實現整體盈利,且與阿里巴巴形成電商的二元格局。

亞馬遜也是如此,20年來的虧損,本質上是貝索斯對未來的投資。終於,這些投資構築了強大的核心競爭力,讓亞馬遜的市值超過了8000億美元(按照6月6日的收盤價)。

優信做的是二手車電商的生意,本質上也是電商,仔細研究它的招股書,其虧損和京東、亞馬遜沒有什麼區別,都是犧牲短期的盈利,而獲得未來持久的競爭力。二手車電商比起普通品類電商來,更加不同,涉及的產業鏈條更長,包括車輛的信息查詢、評估報告、檢測情況、過戶流程、金融保險、保養情況以及後續的售後維修等多個環節,這決定了二手車電商要想做好,必須走重模式以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

優信就是這樣做的,通過投資建設線下店,形成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新零售體系;通過投資建設物流體系,打破了二手車之前支離破碎的格局,形成了全國一盤棋的大市場;通過投資在技術和服務上,進一步提升了消費者交易二手車的體驗。

優信的招股書顯示,優信在全國超過270個城市擁有670家線下門店,總面積496000平米。擁有7個區域B2B交易中心,總面積422000平米,這些就是優信因為“虧損”構建的競爭壁壘和護城河,這個虧損太值得了。

質疑優信虧損,就像當年質疑京東和亞馬遜虧損一樣幼稚

2 精彩才剛剛開始,現在還遠不到收穫的季節

二手車電商和其他電商還有一個不同,那就是現在仍然處於市場培育的階段,精彩才剛剛開始。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二手車交易量約為1234.33萬輛,較2016年同比增長將近20%。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預測,二手車如果保持目前年均20%左右的增速,2020年二手車市場將達到4000萬輛左右,將趕上或者超越新車交易量。

如果看看美國的情況,就知道中國二手車市場仍然處於初級階段。去年美國新車銷量為1800萬量,二手車交易量為3900萬量,二手車是新車銷量的2-2.5倍,而上述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預測,不過是按照2020年1:1的比例,未來中國二手車市場的前景無限廣闊。

因此,當前的二手車電商市場,仍然處於一個市場培育的階段,遠遠沒有到收穫的季節。對於優信等廣大二手車電商來說,當務之急是投入、投入、投入,不僅是在線下門店、物流、服務、技術等方面的投入,證明二手車電商有好的體驗;而要在營銷推廣上投入,去教育用戶,跑馬圈地。

3 對於高速增長期的電商到底看什麼指標?

如果仔細研究優信的招股書,可以看到另外一個驚人的信息:虧損的擴大是一個假象!

從表面看,優信在2017年的淨虧損為27.478億元人民幣,與2016的13.929億元人民幣的淨虧損相比,同比增幅達97.3%,的確很嚇人。

但是,如果扣除掉股權薪酬及衍生負債公允價值調整帶來的一次性影響,優信按照非美國會計準則(NON-GAAP)的淨虧損則將收窄至16.961億元,相比2016年的虧損金額增幅也將下降到61.5%。這一增幅,遠遠低於優信2017年實際營收的增幅(136.7%)和毛利潤增幅(313.4%),也低於整體成交額和成交量的增幅。

今年第一季度,優信的NON-GAAP淨虧損為4.7799億元,同比僅增長11%,虧損增幅大幅收窄,並且11%的增幅,遠低於營業收入93.2%的增幅以及毛利潤119%的增幅。

所以,優信虧損擴大的幅度並沒有那麼嚇人,尤其是今年一季度,情況正在向好的方面轉變,虧損增幅在顯著收窄。

這裡牽扯到一個重要的問題:對於高速增長期的二手車電商,到底應該看什麼指標?其實,從電商行業來看,這個階段的當務之急仍然是跑馬圈地,所以看的指標不是利潤,而是增長、增長、增長,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評論家可以質疑京東、亞馬遜、優信的虧損,但是對於理性的投資人來說,最看重的莫過於增長指標。

從優信的招股書來看,在增長上,優信交出了一個出色的答卷:優信2017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6.7%,毛利潤同比增長313.4%,毛利率由2016年的35.3%增長至2017年的61.7%。再來看看今年一季度的業績:2018年Q1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3.2%,毛利潤同比增長119%,依然是持續強勁增長的勢頭。

而且,優信的投入在市場份額上也在換來回報。優信二手車2C份額從2016年的32%提升至2017年的41%;2B份額從2016年的40%提升至2017年的42%。

所以,橫豎看優信的招股書,都是一副強勁增長、欣欣向榮的勢頭,所謂虧損,不過是對未來的投入所致。這種投入,在當下二手車電商高速增長、跑馬圈地的關鍵時期,是必須要做的,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二手車交易有好的用戶體驗,才能推動二手車電商市場的加速發展。

在一次採訪中,劉強東這樣回應外界對於京東虧損的質疑:“我們的虧損其實是投資,我們用這個投資建設出了全球最好的用戶體驗,相信所有的這些投入,未來都一定能夠為股東和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價值。”

現在,優信面臨類似的境地,希望優信能不為這些噪音所動,堅持自己,為了用戶體驗的長遠未來,在二手車電商上開創出一片大大的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