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濟南布政司街往事:曾經的苦樂年華,如今卻物是人非

說起布政司街,不是老濟南人可能很陌生,不知此街在何處。布政司街地處老濟南府中心繁華地段,歷史久遠,據說元朝時此街稱“憲衙街”、“同知巷”、“澄清裡”;到了明朝,稱之為“布政司街”。

濟南布政司街往事:曾經的苦樂年華,如今卻物是人非

省府前街舊貌

布政司是當年朝代的行政機構,管理田賦商稅的衙門,清朝時改稱為“布政司大街”。新中國成立後,因省政府設在該街北頭,改稱為“省府前街”。布政司街由南北向的大布政司街和東西向的小布政司街構成。老濟南人習慣上將省府前街稱大布政司街,將東西向的省府西街、省府東街稱小布政司街。

省府前街南北長不過幾百米,解放初多是商鋪,飯店,門頭雖不大,但因南靠院西大街東臨芙蓉街這些商貿聚集地中心,所以買賣興隆。路西有濟南七十二名之一的玉環泉,玉環泉有兩個石雕圓形井口,形似玉環。附近居民皆依此泉為生活用水,洗衣服做飯,所以每天打水之人絡繹不絕。

濟南布政司街往事:曾經的苦樂年華,如今卻物是人非

山陝會館殘留的石碑

玉環泉北有一西向半截衚衕,座落著著名的山陝會館,解放後改為民辦中學。路西有洗澡堂浴德池,座落在街的靠北端,路東除去幾家住戶和歷下醫院診所外,省府前街小學佔了很大面積。六十年代中期,實行初中普及教育,取消考試製度就近入讀,在街南頭路東修建了濟南四十中學。

玉環泉對面有一小巷,雖不起眼卻名聲響亮,曰“皇親巷”,想必某朝曾有皇親國戚棲身此處。八十年代省呂劇團演出《逼婚記》,後來還拍成電影,是否取材此處,沒有考究。皇親巷東頭往北拐,有一條更窄的街巷叫尚書府街,是因為元朝禮部尚書張養浩曾經在此居住而得名。街北頭連接小布政司街,該街窄處不過兩米,當年的尚書不知為何選中此處居住,騎馬坐轎都不方便。

省府東街東接芙蓉街,北連貢院牆根直通大明湖,街上有幾處深宅大院。據老人講,再早有多家客棧,《老殘遊記》中記述的高升店就在這條街上,那都是過去的事了。在我印象最深的是街上的點心鋪桂馨齋和東頭的肉鋪了。桂馨齋是一家前店後廠的點心鋪,有三四十平方的門面櫃檯,後面生產雞蛋糕長壽糕到口酥等糕點。

濟南布政司街往事:曾經的苦樂年華,如今卻物是人非

高升店廂房。據《生活日報》

票證年代,可能是為了票證集中統一回收吧,又增加了菸酒糖果茶葉等副食品。當年我家姊妹兄弟五個,人口多,發的票證相對也多。可是那時候連口糧都吃不飽,哪有閒錢買點心,經常發了票之後找該店營業員給換成糧票或低價賣給他們。當然這些都是要偷偷摸摸私下交易的,弄不好扣個投機倒把罪名。

營業員都是老熟人,知道我家情況,也肯幫忙。有時候還會幾毛錢一斤賣給我們些不用票的碎點心,用開水衝著當油茶喝,也算嚐到點心味了吧!肉鋪子營業員也是如此,那時候除非年節,我們家票證都不會買來自己用的,家裡來客人,買個三五毛錢的,肉鋪也就不要票了。

濟南布政司街往事:曾經的苦樂年華,如今卻物是人非

省府前街今貌

時過境遷,如今省府前街,東街,西街,街名還在,老建築老店鋪已蕩然無存。皇親巷尚書府山西會館及浴德池舊址上建成了飲食購物一體的紅尚坊泰府廣場,省府東街當年的桂馨齋和肉鋪舊址還在,可已物是人非,成了芙蓉街小吃一條街的延伸店鋪。過去的幾個深宅大院,也幾經易主,六十年代是濟南鑽石工具廠的地盤,當今成了聚仙樓酒店。

現在,每次故地重遊,身處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望著新起的各型建築,我的思緒常常飛回從前。磨的光滑的石頭路,那破敗的,熱鬧的,充滿市井氣息的老街道,雖然沒有現在宏偉繁華,可時常讓我想念,因為從小在附近長大,那裡有我終身難忘的苦樂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