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東漢的軍職是怎麼分的?

智多星俱樂部


我來介紹一下東漢時期的將軍,先簡單粗暴地排序。


將軍排序

大將軍

驃騎將軍

車騎將軍

衛將軍

前、後、左、右將軍(司馬彪如此說,蔡質則說順序是:左、右、前、後)

雜號將軍


《百官志一》:比公者四:第一大將軍,次驃騎將軍,次車騎將軍,次衛將軍。又有前、後、左、右將軍。
蔡質《漢儀》:漢興,置大將軍、驃騎,位次丞相,車騎、衛將軍、左、右、前、後,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師兵衛,四夷屯警。

在東漢開國後,是不常設將軍的,後來因為榮寵、戰事等緣故,才會去設將軍。一般來說,戰事平息了,榮寵沒了,將軍的位置也自然取消。

例如漢明帝(劉莊)繼位後,非常喜歡弟弟劉蒼,就拜他為驃騎將軍,留在京師七年,參與輔政,最終明帝還是免去他的將軍之位,讓他回封國當王去了。

在東漢早期,將軍之位是排在三公之下的,因為劉蒼有王爵的身份,所以,他的驃騎將軍位置在三公之上。


還有就是在漢和帝(劉肇)時,外戚子弟竇憲領兵出征匈奴,就拜了車騎將軍,打了勝仗,漢朝對匈奴戰爭中最著名的“燕然勒石”就是在他手裡完成的。

【封燕然山銘原址】


隨後,朝廷派使者前往涼州拜竇憲為大將軍,竇憲表面上推辭了一下,但還是接受了。他又為了面子,特意指使朝廷的人上奏和帝,要求把大將軍的地位提高到三公之上。和帝批准,竇憲這才耀武揚威的班師京城。

在東漢時期,大將軍地位高於三公,就是從竇憲開始的。


在桓帝、靈帝時期,封的車騎將軍比較多,靈帝還給一些高官重臣死後追贈“車騎將軍”印綬,以示恩寵,結果這事還被應劭吐槽:給死人送得太多,導致造反的人越來越多。

應劭曰:靈帝數以車騎將軍過拜孽臣內孽,又贈亡人,顯號加於頑兇,印綬汙於腐屍。昔辛有睹被髮之祥,知其為戎,今假號雲集,不亦宜乎!


再往後,衛、左、右、前、後將軍一般都是在戰時才出現,打完仗就會罷免。在漢末亂世,因為曠日連年的戰爭,所以,這些將軍名號也長期存在於史書記載中,道理也很簡單,只要有戰爭存在,就會有將軍。

例如,在建安初,呂布、劉備都先後擔任過左將軍。

劉備脫離曹操後,曹操控制的漢廷又約在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給於禁、樂進等人封左、右將軍。


雜號將軍及其他軍職

雜號將軍是除上述將軍之外的各種稱號將軍,例如漢末亂世時,孫堅、孫策父子的破虜、討逆將軍名號,陳登的伏波將軍等。

這些將軍純粹是個名頭,沒有跟左右前後將軍比肩的地位,名頭則是好聽,有寓意就行了。

例如在三國鼎立時,曹魏帝國的曹纂擔任殄吳將軍,孫吳帝國則有徐祚擔任平魏將軍,看看,一個要打爆吳國,一個要平定魏國,可謂針鋒相對。


將軍的下面依次是中郎將、校尉、都尉等軍官。再往下就是沒有討論的價值了。這三個軍職是可以單獨帶兵,帶有建制的軍隊。

在中平元年(184年),漢靈帝讓皇甫嵩、朱儁討伐黃巾軍,開始時就是拜中郎將,等到平定黃巾,因功封賞時,他們才被拜為左、右車騎將軍。朱儁在次年班師後,就被免了車騎將軍的軍職,做回光祿大夫的原職。
可見,中郎將是排在將軍之下的。


在朝廷中會有一些名號的中郎將,校尉、如左、右、五官中郎將、城門校尉等,這些軍職跟皇城、皇宮安保有關。而在亂世時,地方上也有許多的“中郎將”出現,其中原因是軍閥們自身都是將軍,不能給自己麾下將領也封將軍,於是他們會給麾下將領封以各種雜號中郎將、校尉就是很好的選擇了。


有一說一談歷史,不偏不倚話蒼生。

歡迎喜歡三國故事的朋友關注我。


潯陽鹹魚


大將軍衛青

在東漢的所有官職之中,地位最高的是三公。其中太尉本來是領兵的,但到東漢已經轉成了文官。實際上,東漢最高級別的將領是大將軍。而且,大將軍不僅掌握軍權,而且也往往被任命以“錄尚書事”負責朝廷的實際政務,地位十分顯赫。大將軍一般都由外戚出任,比如竇憲、梁冀、何進等人。

僅次於大將軍的是驃騎將軍,也可以稱為驃騎大將軍。金印紫綬,也是位同三公。東漢前期,漢明帝即位後任命東平王劉蒼為驃騎大將軍,受命輔政。

排在第三位的是車騎將軍,車騎將軍的地位也比擬三公。漢明帝時,曾經任命外戚馬防為車騎將軍。而竇憲在被任命為大將軍之前的職務就是車騎將軍。

排第四位的是衛將軍。衛將軍也在九卿之上,級別為萬石。在朝堂上的地位,大將軍在三公之上,其他三個在三公之下。

排第五位的前將軍,第六位的是後將軍,第七位是左將軍,第八位是右將軍。此外還有徵南大將軍、徵東大將軍、徵西大將軍、徵北大將軍等,曹操年輕時候的夢想就是做一個徵西大將軍。這些將軍的地位在九卿之下。伏波將軍、蕩寇將軍、橫野將軍等雜號將軍,所謂的雜號將軍,就是出征的時候給一個好聽的名字而已。

曹操年輕的夢想是做到徵西大將軍

以上這些將軍,都是不常設的。也就是說,在政府的機構之中,這些都是非常時期的臨時性職務。朝廷正式官職之中,位列九卿的執金吾、衛尉,都是負責皇宮和京城安全的官員,他們的級別都是中二千石。屯騎校尉、越騎校尉、步兵校尉、長水校尉、射聲校尉,都是負責宮禁安全的官員,他們的級別也很高,為比二千石。負責宮門宿衛的還有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等,也都是比二千石的高官。負責洛陽城城門管理的城門校尉,也是軍職,級別也是比二千石。

劉備也曾經做過左將軍


野叟雜談


東漢的電視劇看得少,基本感覺就是大將軍,將軍還有其他將軍,到了三國,又分為五虎上將和其他將軍,其他將軍裡會找一個將軍做先鋒。除了將軍就是兵了。有的將軍還會找點謀士什麼的,不過那些謀士一般都不穿軍服。


一個老豆


那麼簡單的說下,東漢軍職大體分為六個等級。

首先是大將軍,位列三公,相當於現在的軍委主席。

二品將軍,簡單點說就是,四徵,四鎮。像驃騎將軍就屬於這二品將軍裡的。三國蜀國建國,就封的,東南西北四鎮將軍,而沒有演義裡的五虎上將一說。相當於現在的軍區司令。

三品將軍,就是四安,四平等。也稱呼為雜號將軍。

四品將軍,主要說一些校尉。和一些中郎將。

五品將軍,主要說的是偏將軍,和副將。

六品將軍,說的是護軍將軍。

像題主提出的付波,蕩寇,等,都是雜號將軍,所謂的雜號,就比如我們現在部隊的,董存瑞連,士兵突襲裡的鋼七連。等,不是正規的叫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