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醫生,如何才能讓我的宮頸不“糜爛”呢?

宮頸糜爛這個已經過時的疾病,已經有很多醫生做了很多科普了。但仍然還有很多女性在因為這個擔心。今天門診就遇見一27歲女孩娟子,常規體檢完後就迫不及待的問道,醫生,我以前檢查說我有宮頸糜爛,這次還有嗎,怎樣才能讓我的宮頸不“糜爛”呢?

於是,我就再一次對女孩科普起來。

關於“宮頸糜爛”,過去一直在對這個進行治療,但是自從20世紀80年代,國外便陸續取消了這一術語,國內本科生教材從第七版開始也取消這一說法。

那麼“宮頸糜爛”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宮頸的解剖。

醫生,如何才能讓我的宮頸不“糜爛”呢?

宮頸其實就是一個管道,長約3釐米左右。宮頸的中央是一個前後略扁平的管腔,叫宮頸管,宮頸管是一個長梭形的管道,長約3cm,最寬部分有7mm,宮頸管向上通向子宮腔,向下通過宮頸外口與陰道相連接。所以說,宮頸就如同是子宮的門戶,像一個城牆連接著子宮體和宮頸外。

醫生,如何才能讓我的宮頸不“糜爛”呢?

在宮頸上,有兩種上皮,宮頸陰道部的鱗狀上皮,和宮頸管的柱狀上皮。

宮頸的柱狀上皮非常菲薄,下方的毛細血管隱隱約約的透出來,於是就呈現出了粉紅色。

宮頸的鱗狀上皮和柱狀上皮的交接部位在宮頸外口,叫做原始的鱗柱交界。

在青春期和生育期,尤其是妊娠期,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增多,於是宮頸管的柱狀上皮就外移到宮頸陰道部,這個時候就會被醫生在婦科檢查時發現。

但是當到了絕經後,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宮頸的柱狀上皮又縮回到了宮頸管內,這個時候,所謂的“宮頸糜爛”也就不會再出現了。

所以說呢,宮頸糜爛並不是一種疾病,尤其是年輕的女孩子們,不用擔心和害怕,這個也不會影響要寶寶的!現在我們叫做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或宮頸外翻。所謂的“宮頸糜爛”只是隨著女性身體裡的雌激素的水平的變化,而出現的一種生理現象,並不是一種疾病。

在醫學上,現在的”宮頸糜爛”僅指“真性糜爛”,也就是由於各種原因,如單純皰疹病毒、梅毒等感染性疾病,所導致的宮頸上皮的脫落。

醫生,如何才能讓我的宮頸不“糜爛”呢?

儘管現在“宮頸糜爛”已經不被認為是一種疾病,但是大家仍然要引起重視,需要定期進行宮頸防癌檢查。

因為,在宮頸早期癌變時,宮頸的外觀與“宮頸糜爛”並沒有顯著差異。

當醫生用肉眼發現“宮頸糜爛”時,有可能是宮頸的柱狀上皮異位,也有可能是宮頸的不成熟轉化區,

或者是宮頸的癌前病變,甚至有可能是ⅠaⅠ期的宮頸癌等等。

所以,對於“宮頸糜爛”,我們既不要過於擔心緊張,也不能視而不見。

只有宮頸的防癌檢查結果正常,病原體檢查陰性,才可以定期隨訪,不做治療。

一番科普之後,女孩娟子滿意的離開了。

醫生,如何才能讓我的宮頸不“糜爛”呢?

科普健康知識,傳遞健康理念。右上角一鍵關注【辛舒醫生】,帶給您最新、最靠譜的女性健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