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毒蘑菇鑑別存在這些誤區,蘑菇不要隨便採來吃

眼下正是菌類生長旺盛期

也是蘑菇中毒的高發季節

相關數據顯示

春夏季節發生的

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最多

嚴重者甚至會中毒身亡

毒蘑菇鑑別存在這些誤區,蘑菇不要隨便採來吃

省食藥監溫馨提示

外出郊遊時

不要隨意採集、買賣、食用野生蘑菇

以防誤食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鑑別存在這些誤區,蘑菇不要隨便採來吃

白毒傘菇

廣東省食藥監表示,這些野生蘑菇中的毒蘑菇與食用菇外形相似,鑑別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並藉助一定的儀器設備,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徵難以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

同時,由於在野外,無毒的蘑菇往往與有毒的蘑菇混生,無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絲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種類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無毒品種的蘑菇,仍然會有中毒的危險

據專家介紹,毒蘑菇毒性極強,中毒的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大部分誤食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以及精神亢奮、精神抑制、精神錯亂、幻覺等精神症狀,嚴重的可出現溶血、肝臟和腎臟損傷等嚴重症狀。目前對有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且中毒症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

專家建議

廣大市民朋友最好做到“三不”

不採摘、不食用、不買賣!

若食用蘑菇後出現上述症狀

要高度懷疑毒蘑菇中毒

否則容易引起昏迷乃至死亡等嚴重後果

自我急救指南

1、立即呼叫救護車趕往現場;

2、要立刻進行催吐,可先讓誤食者服用大量溫鹽水,5-10ml一次,然後用手指(最好用布包著指頭)刺激咽部,促使嘔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

3、孕婦慎用催吐;

4、如果中毒者出現昏迷,則不宜進行人為催吐,否則容易引起窒息;

5、加蓋毛毯保溫;

6、凡食用過同樣蘑菇者,無論是否發病,均需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

7、食用過的剩餘蘑菇,應留存以供檢驗,查明中毒原因。

為了避免悲劇發生

廣東省食藥監還特意送上一組

辨別毒蘑菇的tips

大家看仔細啦

廣東常見的毒蘑菇有這些!

毒蘑菇又叫毒蕈,據有關資料顯示,世界上已知具較明顯毒性的毒蘑菇種類多達400多種,我國約有200多種,廣東則有100多種。我國含劇毒能對人致死的有10多種,常見毒性強的有褐鱗小傘、肉褐鱗小傘、白毒傘(致命鵝膏)、鱗柄白毒傘、毒傘、殘託斑毒傘、毒粉褶蕈、秋生盔孢傘、包腳黑褶傘、鹿花菌等。

廣東常見劇毒蘑菇種類有

白毒傘(致命鵝膏)、灰花紋鵝膏、黃蓋鵝膏白色變種、粘蓋包腳菇、簇生沿絲傘(簇生黃韌傘)

毒蘑菇鑑別存在這些誤區,蘑菇不要隨便採來吃

灰花紋鵝膏

毒蘑菇鑑別存在這些誤區,蘑菇不要隨便採來吃

灰花紋鵝膏

毒蘑菇鑑別存在這些誤區,蘑菇不要隨便採來吃

黃蓋鵝膏白色變種

毒蘑菇鑑別存在這些誤區,蘑菇不要隨便採來吃

簇生黃韌傘

毒蘑菇識別有哪些誤區?

根據傳統的個別簡單方法和特定經驗來識別不同地方複雜多樣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誤食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廣東省食藥監提醒大家,不要嘗試用聽來的所謂的“民間偏方”去分辨毒蘑菇,因為很多方法都是訛傳,沒有科學依據。即使是專家,在分辨的時候可能也需要用到專業的儀器才能將外形相似的品種分辨開來。

關於毒蘑菇的N種錯誤說法

錯誤說法1:顏色鮮豔的,或外觀好看的蘑菇有毒。

這“鮮豔”和“好看”本身就沒有具體絕對的標準。事實上色彩不豔、長相併不好的肉褐麟小傘、秋盔孢傘等卻極毒。上文提及的白毒傘是純白色的,樸實無華,卻是廣東地區毒蘑菇中毒的第一殺手。毒蠅傘很漂亮,鮮紅色菌蓋點綴著白色鱗片的形象構成了“我有毒,別吃我”的警戒色,不少蘑菇藝術品都是以它為原型創作的,它的確有毒。

但也有一些可食蘑菇種類是美貌與安全並重的,同樣來自鵝膏屬的橙蓋鵝膏,具有鮮橙黃色的菌蓋和菌柄,未完全張開時包裹在白色的菌托裡,有“雞蛋菌” 的別稱,是夏天遊歷川藏地區不可不嘗的美味。

錯誤說法2:毒蘑菇蟲蟻不食,有蟲子取食痕跡的蘑菇是無毒的。

事實上,很多對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動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鵝膏經常被蛞蝓取食。白毒傘也有被蟲齧食的記錄。

錯誤說法3:毒蘑菇與銀器、大蒜、大米或燈芯草同煮可致後者變色;毒蘑菇經高溫烹煮或與大蒜同煮後可去毒。

銀針驗毒是個流傳千年的古老傳說,原理是銀與硫或硫化物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古法提煉的砒霜純度不高,常伴有少量硫和硫化物,用銀器有可能驗出;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會令銀器變黑。至於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燈芯草變色的說法則完全出自臆想,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種現象確實存在。有實驗人員曾經用致命白毒傘和大蒜同煮,結果湯色清亮,大蒜顆顆雪白,兼之鮮香四溢,令人食慾大振。

高溫烹煮或與大蒜同煮可以解毒的說法危害更甚,人們可能對解毒效果抱有信心而吃下自己無法判斷的蘑菇,從而增加了中毒風險。不同種類的毒蘑菇所含的毒素具有不同的熱穩定性。以白毒傘為例,其毒性成分毒傘肽,包括至少8種結構類似、骨架為8個氨基酸構成的環狀肽。毒傘肽的穩定性很強,煮沸、曬乾都不能破壞這類毒素,人體也不能將其降解。其中毒性最強的α-毒傘肽口服半致死劑量(LD50)是每千克體重0.1毫克,意味著吃下一兩朵白毒傘就足以奪去一個成年人的生命,而且一旦入口就沒有任何解藥。大蒜裡的活性物質有一定的殺菌作用,但對毒蘑菇完全無能為力。

錯誤說法4:受傷變色、流汁液者有毒。

其實這並不絕對,像松乳菇、紅汁乳菇受傷處及乳汁均變藍綠色,卻是味道鮮美的食用菌。

錯誤說法5:毒蘑菇往往有鱗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環。

提及鱗片、粘液、菌托和菌環等形態特徵術語,是毒蘑菇錯誤說法“與時俱進”的表現,錯誤說法甚至因此具備了一點可靠性。同時生有菌托和菌環、菌蓋上往往有鱗片,是鵝膏屬的識別特徵,而鵝膏屬是傘菌中有毒種類最為集中的類群。也就是說,按照“有菌托、菌環和鱗片的蘑菇有毒”的鑑別標準,可以避開包括白毒傘和毒蠅鵝膏在內的一大波毒蘑菇。

但是,這條標準的適用範圍非常狹窄,不能外推到形態高度多樣化的整個蘑菇世界,更不能引申為“沒有這些特徵的蘑菇就是無毒的”。很多毒蘑菇並沒有獨特的形態特徵,如亞稀褶黑菇,沒有菌托、菌環和鱗片,顏色也很樸素,誤食會導致溶血癥狀,嚴重時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另一方面,這條標準讓很多可食蘑菇躺著也中槍。例如,常見食用菌中大球蓋菇有菌環、草菇有菌托、香菇有毛和鱗片。

還是那句話

不採摘、不食用、不買賣

毒蘑菇鑑別存在這些誤區,蘑菇不要隨便採來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