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阿里、格力為什麼佈局芯片 半導體大佬講了個不一樣的原因

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在過去幾個月內備受關注。與此同時,一些互聯網巨頭、家電領域領航者等“外行”紛紛入局,芯片行業風起雲湧。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副理事長、芯原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戴偉民認為,芯片產業“定製化需求”在提升,由於芯片產業的兼併和收購行為,半導體供應商所提供產品的廣度減少了,互聯網巨頭等不得不親自下場。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正加大對半導體產業的關注和投入,但突破點在何方?一位AI芯片產業從業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互聯網行業“贏家通吃”,而AI產業有著“去中心化”的特點,目前中國與美國等技術積累較雄厚的國家差距不大,但應用場景需求旺盛,有著廣闊的落地前景。

巨頭瞄準“芯片”深挖護城河

不久前,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表示哪怕投資500億元,格力也要把芯片研究成功,隨後康佳也宣佈要入場芯片領域。而引起更大行業震動的是互聯網巨頭的湧入。阿里巴巴集團4月就宣佈,全資收購芯片企業杭州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而在此前,阿里巴巴達摩院已經組建了芯片技術團隊,還投資了寒武紀、深鑑科技等5家芯片公司。

BAT等互聯網巨頭的入局會怎樣改變半導體產業競爭格局?“芯片可以分成上千個品類,也就是說,你投資到一兩個品類裡面,在整個市場上只是非常小的一塊,很難對整個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眼擎科技董事長朱繼志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

在BAT入局前,國際互聯網巨頭如微軟、Google、Facebook等也早已在半導體芯片行業進行了佈局。戴偉民認為,這是互聯網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就其新設備提出了特殊的功能需求,而行業兼併和收購行為減少了半導體供應商提供的專用產品的廣度。

雖然有從業者表示互聯網巨頭的入局很難影響到芯片行業內的競爭,但對於巨頭間的競爭而言,這無疑引起了生態反應。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富華科總經理羅為認為,企業通過向上遊芯片產業延伸挖深自己的護城河,“其實他們做的芯片只在自身特定的一個產品裡用,但是可以讓他們有一個非常高的競爭優勢。”

這也是個利潤再分配的過程。深鑑科技創始人兼CEO姚頌表示,利用系統來賺到更多錢的公司,會養一個自己的芯片團隊,比如說IBM打造的Power系列,甲骨文的Sparc系列,“直到這個時間點,我們發現其實整個行業又有一點變化,就是單純做系統本身可能已經不那麼掙錢了,競爭又已經開始激烈起來。”

AI芯片全球同處一個起跑線

“全球半導體芯片前十大公司目前無一例外全是歐美公司……而這前十大佔了全球58.8%的市場份額。”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兼紫光展銳CEO曾學忠介紹道。

中國大陸的半導體企業多起步較晚,但在AI及由此延伸出的無人駕駛等領域全球各國起步時間相當,這也被認為是中國芯片企業彎道超車的一個絕佳機會。

“其實AI帶來的是整個工業行業巨大的變革。”朱繼志認為,在AI技術積累上,中國與歐美國家的差距相對較小,芯片產品依賴於整個AI產業的發展進程,中國的工廠很多且需求強烈,產業發展驅動性較強。

曾學忠則認為,未來10年5G、AI將會迎來爆發,會帶來芯片產業的機遇。臺積電華北業務負責人陳文俊認為,智能手機因為AI的出現,AR、VR領域的應用已不少,再加上實時聯網遊戲、健康監控、移動支付等領域,AI已經造就了一個非常大的市場。

就目前的落地場景而言,創立於國內的AI芯片初創公司包括寒武紀、地平線、深鑑科技等大多數選擇了自動駕駛和安防等領域。西安飛芯創始人雷述宇介紹,這是需求所決定的,絕大部分領域中國企業處於落後地位,但在個別領域,如激光雷達領域,芯片級的解決方案尚未出現,從這一角度而言,大家還同處一個起跑線。

不過,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主任、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曾公開表示,AI目前尚未出現殺手級應用,AI芯片的發展很可能在未來2到3年遭遇一個挫折期,今天以滿足特定應用為主要目的的AI芯片需要思考何去何從。

對此,朱繼志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芯片是技術的載體,即使銷售失敗,技術仍然存在,AI產業尚處在落地實驗期,芯片企業也會隨著產業發展而發展,產業進步則商業模式也將隨之清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