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大家如何看待《水滸傳》中白衣秀士王倫這個人物?

歷史凌煙閣唐儉


“白衣秀士”王倫通常給人的印象是沒啥本事,又小肚雞腸、嫉賢妒能。當林沖火併王倫時,很多人都覺得大快人心。其實,這是我們站在林沖與晁蓋等人的角度上看待這個問題。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假設我們是王倫,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是該對林沖與晁蓋等人敞開懷抱呢?還是閉而不納呢?

林沖火併王倫,未必就算得上道義、坦蕩。且看林沖火併王倫的邏輯,林沖道:“量你是個落地窮儒,胸中又沒文學,怎做得山寨之主!” .....道:“你是一個村野窮儒,虧了杜遷得到這裡!柴大官人這等資助你,賙給盤纏,興你相交,舉薦我來,尚且許多推卻!今日眾豪傑特來相聚,又要發付他下山去!這梁山伯便是你的?你這嫉賢妒能的賊,不殺了要你何用!你也無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

林沖的這個邏輯,其實是強盜的邏輯。1)量你是個落地窮儒,胸中又沒文學,怎做得山寨之主?王倫曾是落地窮儒不假,但梁山泊的這家“公司”卻是王倫等一手創立的,並且在江湖上都有了一些聲望(連官府都不敢管)。說其沒真才實學,你又到別人創立的公司來要求入股?況且山寨就是王倫創立的,王倫又如何做不得山寨之主?難道自己創立的公司,遇上能力比自己強的“打工仔”,就得把董事長的位置讓出去不成?

2)這梁山伯便是你的?梁山泊的基業乃是王倫等人一手創立的,又不是國企,如何看不得是王倫的? 3)嫉賢妒能的賊。你到別人所創立的公司來要求入股,別人不讓你入股,那自然是別人有自己的風險評估。這跟嫉賢妒能也根本無關。柴進是曾對王倫有過恩惠,但不代表王倫對柴進所推薦的人就不能作一下風險評估。柴進不敢接納的“燙手山芋”,王倫就未必不會覺得燙手。

王倫為何不願接納林沖?我認為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跟林沖的面相有關。林沖的綽號“豹子頭”,其實就因其長相而得名,按書中的描述是: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八尺長短身材。林沖的形象是按照三國時,張飛的形象來刻畫的。因此,林沖還有個綽號就叫“小張飛”。試想,這種面相粗野的人通常會給王倫這種文質的人,帶來一種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其二,跟林沖得罪高太尉有關。王倫等人佔據梁山,不過是圖個生計,並非是農民起義。所以,其不敢得罪於朝廷。

王倫不接受晁蓋等人入夥,那就更在情理之中了。原文;吳用道:“兄長(晁蓋)不見他(王倫)早間席上與兄長說話倒有交情;次後因兄長說出殺了許多官兵捕盜巡檢,放了何濤,阮氏三雄如此豪傑,他便有些顏色變了,雖是口中答應,心裡好生不然。” 王倫不接受晁蓋等人入夥,一大原因仍然是不願意得罪於官府。這對於王倫,不能說得上錯。所謂的“江湖道義”也並不意味著萍水相逢,就得替別人承擔全部風險。

再則,晁蓋等七人並二十餘家丁、漁民前來要求入夥。這是一支值得提防的力量,王倫這邊,杜遷、宋萬,算上朱貴,攏共才四位頭領,本身又是尋常。而晁蓋等一夥,倒是一下子來了七位頭領。這以後,是聽王倫的,還是聽晁蓋的?

這個情形跟宋江上梁山的情形很相似,宋江帶了27位頭領上了梁山。而晁蓋原有舊系頭領那邊才坐了9位。每逢宴會,都是一邊熱鬧,而另一邊冷清。而隨著宋江一系的勢力越來越大,晁蓋漸漸地就被宋江架空了,成了傀儡,越來越不被人放在眼裡(段景住想入夥梁山,都向宋江獻馬了,而對梁山泊主的晁蓋卻一無表示)。晁蓋被羞辱的怒不可遏,憤而攻打曾頭市,結果卻是死得不明不白。

晁蓋之死,很像隋末瓦崗寨的翟讓之死。翟讓把瓦崗寨的寨主之位讓給了能耐比自己大的李密,可是翟讓舊部與李密的矛盾還很大,以致翟讓最終還是遭了李密的毒手。想想當初,宋江初上梁山時,晁蓋還對其禮讓寨主之位。而當宋江順理成章承接寨主之位時,晁蓋卻要故意“噁心”宋江一把,兩人之間的關係可想而知。

所以,王倫不接受晁蓋等人入夥,絕對是其理性的選擇。晁蓋等人對王倫來說,絕對是居心叵測,遲早會做出雀佔鳩巢之事。王倫也絕非如林沖所言的那般嫉賢妒能,在楊志途徑梁山時,王倫就想留下楊志。楊志臉上有大塊胎記,這種人嚐盡世人的白眼,往往容易自卑,但通常也會更懂得感恩,也更本分、更可控。而林沖與晁蓋等則不然。


有知社


白衣秀士王倫,水泊梁山的原始控股股東。此人有點學問,但心胸狹窄,小肚雞腸,且佔有慾極強,不願意他人分享富貴,最終走向死亡。

看看王倫都用什麼人就知道他的眼光了。雲裡金剛杜千,摸著天宋萬,一看綽號就是兩個大高個,而且在水滸裡很少見到兩人發表意見,這說明倆人能力有限,是對沉默的巨人。這樣的人,王倫才願意接納,他們不僅沒什麼見識,簡直都沒有腦子,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地位。

但是晁蓋、吳用上山投奔他的時候,王倫感到了威脅。他希望這幫大名鼎鼎的傢伙趕緊滾蛋,不要影響到自己的地位。可惜他錯了。吳用只是略施小計,就把林沖的無名火給激了出來。不敢殺太尉,還不敢殺你這麼個口是心非兩面三刀的傢伙嗎!我林沖上山的時候你也是百般刁難,你把這當成你自己的私有財產了嗎?你以為鎮的住兩個傻大個就能為所欲為了嗎?今天我要讓你看看我爆發後是什麼樣子的!我殺!


這張圖有點對付,但還是有那麼點意思,湊合看吧。

王倫的悲劇在於自己能力小,又不捨得撒手,還屢屢冒犯強龍們,最後自己這條地頭蛇也玩不下去,眾叛親離,只有死路一條。


泰山7001


刀叔觀點:王倫必須死,不死就說明不了古代讀書人的悲涼。

電視劇《水滸傳》看了不下十遍,但每次看到林沖火併王倫時都大呼過癮。然而今早上醒來,偶然想到這個倒黴的白衣秀士,遐思半晌,竟對此前的蔑視與痛恨生出些歉意。

王倫的綽號很有意思,它代表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體、一類人的總稱。“白衣秀士”,原指尚未及第的士子,就是現在的高考落榜者。就是這麼一個高考落榜生王倫,在求學無望,報國無門的情況下,只得走自由創業的途徑了!

以一介書生而加入打家劫舍的山賊路匪,這本身就已經表明其人非凡的勇毅,至於他竟然還坐了山寨的第一把交椅,手下嘍羅眾多不說,還臣服了摸著天杜遷、雲裡金剛宋萬兩位擎天柱般的大漢,甚至,號稱“旱地忽律”的朱貴也在他手下坐了第四把交椅,這就不能不叫人佩服。

為安定其心,王倫又特批朱貴在水泊彼岸開了一座鱷魚酒樓,于山寨分紅之外,兼領一份杜宋二人所沒有的總經理高薪,由此可見,這位白衣秀士是頗諳以文馭武之道的。

在王倫的心目中,有一條理想的道路:應試中舉,封官蔭子,成就功名利祿。但現實是殘酷的,往往朝著人們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王倫時運不濟,“不及第”,落個窮困潦倒。他和摸著天杜遷兩人,不得不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慕名投奔柴進,蒙其收留。可寄人籬下不是長久之計,也不是王倫、杜遷兩人想要的生活。他們得些柴進資助的銀兩,輾轉來到山東濟州的水鄉梁山泊落草。

“文無仕途,揭竿殺戮。”從一個手無縛雞之力勤讀苦學的文弱書生,到江湖越貨殺人的強盜,這該經歷一個怎樣的靈魂掙扎與煎熬?那一襲白衣,便是王倫內心至美純善的嚮往。寫盡當時多少讀書人的淒涼境地,讀來陰風四起,感覺背脊涼颼颼的。

王倫選中梁山泊作為大本營,絕不是偶然,而是以戰略眼光實地考證,經過細思量的,其原因有三:

第一,梁山泊水系四通八達,水域寬闊,退守自如,比較安全;

第二,給養容易保障,基本生活不愁。阮小七就曾對前往考察、拉他入夥的吳用說過:“如今泊子裡新有一夥強人佔了,不容打魚。”為什麼不許周邊的百姓在泊子打魚?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兄弟,有足夠的魚可吃。不用像少華山上的神機軍師朱武、白花蛇楊春、跳澗虎陳達那樣,為糧食發愁,還需假途史家莊去華陰縣借糧;

第三,宛子城、蓼兒窪地勢獨特。自金沙灘上岸,“兩岸都是合抱的大樹”、“四面高山”、“中間裡鏡面也似,一片平地,方可三五百丈”。王倫等人在這裡盤踞,“半山裡是一座斷金亭子”、“再轉將過來,見座大關。關前擺著槍刀劍戟,弓弩戈矛,四邊都是檑木炮石”、“三關雄壯”、“靠著山口才是正門,兩邊都是耳房。”

可見,他們已依山勢地形,將其打造成了一個易守難攻的快活寨子。要不是他選擇梁山泊,建立了“革命根據地”,後來也不可能使晁蓋、宋江這幫農民起義者,立足於此,跟朝廷對抗,成就一番事業。

梁山西近首都開封,東臨海濱,南向江淮,北上燕北,這是一個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富饒之地,為以後梁山成為一個好平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這可以看出,王倫還是一個有戰略眼光的知識分子,知識就是力量。在剛開始的梁山公司董事會四個成員中,王倫的武功應該不是最高的,但是文化水平應該是最高的,所以他坐了董事長!

接下來,公司的發展出現了轉折,如果沒有小旋風柴進的推薦,林沖的到來,王倫的生活絕對是有滋有味的。後邊的故事和結局大家都知道了,隨著林沖、晁蓋、吳用等人上山,王倫心胸狹隘、處事不當,終究死在林沖之手,演繹了一出強龍偏壓地頭蛇的好戲!

王倫必須死,不死就說明不了古代讀書人的悲涼。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創精品,全網總曝光15億次的優質MCN自媒體,歡迎關注我們!)


王銘葦


如果把王倫放在《水滸傳》的大背景下,其實王倫的性格、能力就已經不重要了。

王倫原本是一個落地的秀才,所謂落地秀才,也就是和吳用、蕭讓一個級別的存在,需要依靠一個大靠山,自己才能生存。於是吳用選擇的靠山是晁蓋,蕭讓直接考取公務員走了,而王倫,則投奔到了柴進的莊上。

但柴進其實是一個特別“低調”的人,比如高廉的妻弟殷天錫打算霸佔柴進叔父柴皇城的宅子,柴進才不在乎,只是說等柴皇城過了頭七,宅子該送就送了。畢竟掉毛的鳳凰不如雞,柴進雖然生活的樂樂呵呵的,但大宋皇帝畢竟霸佔的是柴家的天下,等身份傳到柴進的時候,柴進的政治生命基本上睜開眼睛也就看到頭了——一點希望都沒有。

所以對柴進來說,當官的基於他有”丹書鐵券“的身份喜歡和他交好,但柴進的”官方“朋友圈其實往往都是監獄裡的管營、差撥這樣的小人物,有點身份的人,還真看不上柴進的三瓜倆棗。

於是就有一個很弔詭的現象,柴進在白道的身份很高,但真正的白道又看不上他,不和他玩;柴進也要混黑道,但基於柴進在白道的身份,柴進也看不上黑道的好漢。所以108將裡107個人都在相互稱”哥哥“”兄弟“,但柴進的稱謂永遠是:柴大官人。

老大如此,王倫的命運也就呼之欲出了。王倫投奔到柴進的莊上,但柴進手下並不缺一個落地的秀才,說到底,洪教頭沒事幹還能耍個棒子跳個鋼管舞,一個秀才能幹什麼?

所以王倫只能拿著柴進給的”天使投資“,拉著杜遷一起開闢了“水泊梁山”的基業,說到底,梁山不過就是柴進投資的一個子公司,專門幫助柴進吸納天下好漢。然而即便是土匪,王倫也必須遵守露兩點的底線——不惹官府,不惹土匪。

王倫是不打家劫舍的,他下命令,石碣村的村民不能上八百里水泊捕魚,而且阮氏三雄這樣的人物還真就聽話了。

所以王倫不怕林沖殺人,怕的是林沖火燒草料場;王倫也無所謂晁蓋搶劫生辰綱,但晁蓋殺死官兵,就是不行。

可王倫的悲劇就在於,水泊梁山在柴進的宣傳下,太有名了,樹大招風,王倫的悲劇也就無法避免了。畢竟你不得罪人,別人會得罪你啊!


酒騎風


王倫是個有戰略的成功者,這點必須承認:

1,王倫為梁山公司創始人,柴進為實際出資人和事實上的合夥人。

2,每個公司都有他的願景和目標,王倫的梁山定位成“小而美”,何錯之有?

3,王治下的梁山並不與政府、官府撕破臉皮,不想成大事,也不想被招安,簡直是宋末亂世中的清流。

4,晁蓋、林沖等不地道,沒義氣,吃別人的飯砸別人鍋。


司馬砸光


小說《水滸傳》的人物王倫,一般被認為是心胸狹窄的典型,後來成了各種嫉賢妒能、沒有胸懷的代名詞。王倫是在小旋風柴進的資助下,成為梁山的首任寨主,人稱“白衣秀士”,麾下有杜遷、宋萬,朱貴等頭領。如何看待王倫其人呢?事實上,要用現代科學的觀點分析,否則有失公平。

晁蓋等七人逃往梁山,作為梁山老大,王倫會不會收留他們呢?在我們一般人的印象中,總是覺得王倫是個不能容人的人。不想收留他們。其實,細讀《水滸》,會發現王倫一開始其實還是歡迎各路好漢來投奔梁山的。當晁蓋等人來投的時候,書上這樣描寫:先是“王倫領著一班頭領,出關迎接。”然後,“山寨里宰了兩頭黃牛,十個羊,五個豬,大吹大擂大筵席。”非常熱情好客,招待晁蓋等人,還是很的講義氣的。



但是,當得知晁蓋搶了生辰綱,又殺了五百官兵的事,書上寫道:“王倫聽罷,駭然了半晌。心內躊躇,做聲不得。”也就是說,從這個時候起,王倫的態度開始發生了細微的變化。他在想:我的天!這幫傢伙犯的是彌天大罪,收留他們,不是在找死嘛!以後梁山就完了。不想收留。怎麼辦有面子呢?


請大家都吃飽了,王倫叫人端個盤子上來,白送一盤子金銀,做為跑路費。我這裡太小了,安不下許多真龍,還是麻煩大家到別處去尋個大寨安身,些許薄禮,萬望笑納。這也是他的處世哲學婉言拒絕,禮數周到!有問題嗎?

怎料到,吳用來了就沒想再走!因為他們犯下滔天罪行,除了梁山帶這麼多財物根本無處安身。於是吳用挑撥、激怒林沖,出現了血腥的一幕……王倫是悲情的梁山首領,客觀而言,從道義上講,他沒有對不起晁蓋、吳用等人,卻瞬間死於非命。


再回顧林沖來梁山入夥時:林沖來到聚義廳。只見中間交椅上,坐著一個好漢,正是白衣秀士王倫。朱貴向王倫介紹,說這位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綽號豹子頭。因被火燒了大軍草料場,殺死三人,“逃走在柴大官人家,好生相敬。因此特寫書來,舉薦入夥。”

林沖懷中取書遞上。王倫接來拆開看了,便請林沖來坐第四位交椅。朱貴坐了第五位。一面叫小嘍羅取酒來,把了三巡。從這裡可見,林沖一來,王倫不假思索,就請林沖坐了第四位交椅。取酒來招待。王倫與林沖有交情嗎?根本就沒有。這完全是看的柴進柴大官人的面子。開始非常客氣。


但是,酒過三巡之後,王倫驀然尋思道:“我卻是個不及第的秀才,又沒十分本事。……他是京師禁軍教頭,必然好武藝。……不若推卻發付他下山去便了免致後患。”感覺到此人的存在,對自己是一種威脅。怎麼辦呢?

安排酒食筵宴,請林沖吃飽了,端個盤子上來,送給他“五十兩白銀,兩匹紵絲”。很有禮貌的站起來說,我這裡是個小寨,恐怕日後誤了足下,亦不好看。略有些薄禮,望乞笑留,尋個大寨安身歇馬,切勿見怪。林沖婉言拒絕,禮數周到。



從王倫對林沖、晁蓋這兩次的表現來看,一開始,對他們都是很好的,都是中途臨時改變的主意,不想收留他們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王倫只是個幹“小買賣”的小盜,還沒有引起朝廷的足夠重視。而林沖、晁蓋都是十惡不赦的通緝要犯,收留他們,毫無疑問是在惹火燒身自掘墳墓。根本就沒必要承擔這種風險。你們往別處安身,才對梁山安全。

要注意,楊志就不存在這個問題,王倫還一而再再而三的挽留他。同時楊志跟林沖打鬥時王倫也親眼看見,楊志也是武藝高強,留下來可以限制林沖,二人共為自己所用,為梁山出力。怎麼說王倫不能容人呢?



梁山的老大是王倫,收留與否他決定。現在,王倫突然想通了,不想要了,就打發他們走,何況還倒貼了價值人民幣兩三萬元以上的跑路費。這又有什麼不對的呢?因此,王倫這個人其實還是非常夠意思的。只不過本事太小,能力有限,在性格上顯得有些小氣量罷了。而用現實眼光看,在行為上實在沒有任何過錯。

既然是古典名著,就需要揣摩研究,從書中可以有新的發現:這個“小肚雞腸”的王倫,他恰恰是個能夠容人的人。如果你硬賴著不走,王倫還是偏偏可以容得下:當時,王倫端一盤銀子給林沖跑路,林沖硬是賴著不走。不走,王倫也並沒有硬給攆走!於是簽字三天殺一個人,以表上梁山決心……



可以說,八百里水泊地勢得天獨厚,且魚肥草青真是一方居住和避難的寶地,同時易守難功,確是個足可獨霸一方難得所在。王倫作為梁山的開山首領,首先他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領導能力的,因此杜遷、宋萬、朱貴也不能甘心情願地聽他領導。事實上,幾位兄弟相處得很和氣!

那麼,王倫缺少更大的胸襟和抱負,假如王倫心胸開闊志向遠大,大可能大器的收納林沖這樣的人,讓他為梁山出力,同時也會跟其他幾人一樣成為自己的心腹之將。這樣,以林沖的本領和為人,他會全心全意地幫王倫做穩梁山頭把交椅!



而在晁蓋一干人上梁山,若有林沖誠意保護王倫,就算有吳用也不敢圖謀火併王倫而奪寨。因為,他們第一、知道強奪山寨不講道義,江湖名聲不好,容易被黑白兩道若不恥;第二、他們肯定會忌憚林沖的一身本事,八實萬禁軍教頭名聲在外,誰敢輕易比劃比劃!只能做第三把交椅!

但是,偏偏王倫不具備很高的領導藝術和管理能力,他缺少宋江那種高超的外交能力和領導才能,只想做“安穩”的草寇,不公開跟朝廷作對,不幹“生辰綱”那樣大而令朝廷震怒、官府通緝的買賣。其實這也是一種明確的生活態度,況且杜遷等三位兄弟也是擁護的。

他這個山寨的首領如果提高一下情商水平以及領導藝術,投奔而來的同樣會多,他若有晁蓋、林沖、楊志、吳用輔佐,只要不象宋江那樣總想被“招安”,同樣不失為一方豪傑!別忘了,宋江也無非是一“小吏”而已。那樣,青史留名也不無可能。相反,他被無情地殺死!


萩龍觀世界


作為一個公司的管理者,王倫的所有做法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甚至說他的結局是個悲劇也不為過,為了讓公司能更好的發展,王倫結交財主小旋風柴進,兩個公司保持密切的商業往來,柴進提供資金,王倫提供人力服務,這不得不說王倫是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大部分人討厭他是因為兩件事,一個是為難林沖,另一個是拒絕晁蓋等人入夥,首先說林沖一事,我覺得王倫做法並無不妥,雖然王倫沒有太多想法想把公司做大做強,但是當時的梁山上管理層已基本穩定,林沖有才有能力,但是確實不適合在這裡面發展,他的才能在這裡無法施展,換言之,王倫的小本買賣還沒到需要一個職業經理人管理的那個地步,直接辭退林沖又怕傷了柴進的面子,不辭退又不利於管理,甚至影響到自己在公司內的威信,所以呢就處處為難林沖,想讓他知難而退自行離開,王倫沒想到的是林沖的忍耐和報復心都如此強烈,在晁蓋一夥上山之後,夥同眾人謀權篡位,自己也被林沖殺害,再說晁蓋一夥上山這事,我覺得這更像是一場資本市場經常上演的巧取豪奪的遊戲,柴進的倒戈,林沖被策反,讓王倫苦心經營多年的公司被晁蓋一夥人算計全部奪走,王倫是可悲的,雖然他平時心胸確實不大,管理上也存在問題,安於現狀不謀求更大的發展,但是這個人性格上的問題並不能成為別人巧取豪奪的理由,所以說王倫之死是個悲劇!


六萬


●白衣–指白色衣服,為古代平民服,故白衣代指平民,亦指無功名的人;也指既無功名也無官職的人。未考中功名的叫白衣秀才。古時還指:①在官府當差的小吏,②送酒的吏人,③受處分官員的身份,④穿便服的士兵。總而言之,白衣指的是草根階層。

●秀士–秀士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德才優異的人。秀者,絢麗多姿,清秀脫俗,文靜高雅,灑脫自然,主相貌、舉止之別也。


●白衣秀士–指未曾獲得功名的書生。

據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是:①王倫出身平民百姓,但是有一定的文化,②長相出眾,文質彬彬,③是落弟之人,即是一個沒有獲得功名的書生。

王倫功不成名不就的情況下,召集了一些人,在小旋風柴進的資助下,落草梁山,成為梁山泊的首任寨主,人稱“白衣秀士”,麾下有杜遷、宋萬、朱貴等頭領。可以說,在這個有著八百里水泊、山青水美、魚肥草青,即是寶地又易守難攻的梁山,足可獨霸一方。假如王倫心胸開闊志向遠大,再有一定的領導藝術和管理能力,他這個山寨的首領就可以青史留名。正因為他為人心胸狹小,妒賢嫉能,對投奔梁山的人,總是故意刁難,不想收留。一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被高俅所害,被迫上了梁山。王倫覺得林沖本事太大,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不想收留他;二是後來晁蓋、吳用等人上山,王倫害怕他們壓過自己的風頭,故伎重演,想用錢財打發他們走。林沖在吳用的智激之下,火併王倫。眾人推舉晁蓋為山寨之主,開拓了梁山的局面。


斯之爾文


王倫是個鋪墊,作者施耐庵如此安排,主要是刻畫林沖的毒辣,更為將來宋江取代晁蓋埋下伏筆。作為王倫一個落地秀才,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他不過是小旋風柴進江湖後備基地的臨時代理。柴進祖上把江山讓給他人,內心不會沒有想法。所以他背後發現江湖勢力,加上有免死的丹書鐵券,更是通吃黑白兩道。從宋江跑路躲到他那裡,話語就道明瞭一切。柴進告訴宋江,就是你搶劫個國庫的銀兩殺了朝廷命官,官府也不敢到我這裡來要人。王法在他柴進眼裡是沒有用的。林沖這樣的英雄落難,正是柴進需要的人,馬上推薦他上梁山,只是沒想到王倫只考慮個人利益,沒把老大柴進當回事兒,最終招來殺身之禍。如果他不是那麼心胸狹隘,直接安排林沖做第二把交椅,那麼完全是另外一個結局。柴進考驗過的人,還用你再檢驗嗎?林沖殺的不是普通人,你幹嘛多此一舉?因為知道自己沒本事,嫉賢妒能,林沖不殺他,未來好好來的多了,難道都推下山?遲早也是別人刀下亡魂。


木倉二掌櫃


簡單地表述一下,王倫其實就是大眾化的縮影,換成誰都有那樣的想法,這些殺人不眨眼犯下彌天大罪的人對我是否有利,我辛苦創下的基業會不會斷送在他們手裡?這些對於普通人來講,不得不擔猶吧?要說他心胸狹窄還真不好說,他能夠拿出金銀來作為路費相送已是不錯,只是他對事物的處理能還是有限,想想這些他媽的大盜哪是希罕你那個小子兒的人,洞察力太差,也無無用之狡詐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