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設計理論想拿高分?你應該這麼做(下篇)

設計理論想拿高分?你應該這麼做(下篇)

學長說:

“其實大家根本不要害怕書的內容太多看不完這一個問題。心靜下來,按部就班,兩個半月到三個月的時間完全足夠同學們把理論的基礎打牢,從而遊刃有餘去準備各類的題型。”

1、打好信息戰

2、課外準備

3、穩紮穩打把書看

昨天我們說到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一遍遍的看並且還能記住。很多同學都比較疑惑:專業課書到底要看多少遍才算是達到要求。今天,就給大家仔細的分析分析專業課書到底要看多少遍?

第一遍:泛讀瞭解

(建議用時3個星期左右)

由於剛剛接觸專業課書籍,所以對內容不瞭解,這個時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翻看目錄,大概的瞭解本書講了哪些內容。接下來就以兩天一章的速度進行泛讀。為什麼要用三個星期和為什麼要泛讀呢?首先,設計類書籍大概都在10章左右,所以,兩天一章的速度,並且不要求記憶,讀起來很快的。其次,泛讀是因為我們不瞭解這本書,不知道哪些是重點,只能根據自己的感覺去做重點,在讀書的時候還不會有更深層次的感悟。

設計理論類書籍一般來說就是兩本書,分別是設計史設計概論這兩類書。以泛讀的方式,半天的時間完全足夠我們去看兩本書半章的內容。

但是,雖然是泛讀,還是需要大家在書上勾勾畫畫,圈出我們認為比較有用的句子或者段落。就像這樣:

設計理論想拿高分?你應該這麼做(下篇)

第二遍:精讀(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什麼叫精讀?精讀就是能夠抓住關鍵的東西,並且對這些關鍵的內容精煉、做拓展。在我們已經讀了一遍的基礎之上,再去讀第二遍我們會發現輕鬆很多,我們閱讀的時間減少了,但是做筆記的時間增加,我們有精力去思考,某一句話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或者在讀的時候有新的感悟都可以隨手寫在書上面。記住,一定要寫在書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一遍遍的看書過程中去重溫自己的心得,並且也能夠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在看什麼內容的時候有了心得。從而印證自己的以前的感悟隨著理解的加深是否需要改正或者加深。

設計理論想拿高分?你應該這麼做(下篇)

只有這樣的精讀和拓展性閱讀,才能在論述題的時候得高分。因為論述題考得並不僅僅是書本的知識,考得還有對課外實踐與書本理論的結合,考的還有對某一句話或者某一件事的感悟,考的是能否用設計的思想去思考問題。

比如論語中有一句話:“質(內容)勝文(寫作手法)則野(粗鄙),文勝質則史(浮誇),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一句話是對文學創作的論述,那大家能不能把它運用到設計的內容與形式中去解讀呢?當然是可以的。質是內容(功能性),文是形式(精神性),只有內容和形式完美的結合,才能達到君子(完美的設計品)境界。諸如此類很多,比如《論語》中“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從設計的角度看,觀察它的時候很美(精神美),接觸它的時候非常符合使用(功能美),瞭解它的文化時候能夠感受到他所蘊含的設計價值(設計文化)。這裡只是簡單的舉兩個例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啟發。

第三遍:泛讀概括(一個星期)

到了這裡,已經進行到了第三遍。第三遍的時候,就需要大家做好概括。概括是對全文內容的一個把握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鍛鍊。

全文內容的把握能給幫助到大家更加的熟悉課本,同時也能夠對課本進行精簡方便深度記憶和聯想記憶

邏輯思維能力的鍛鍊是對寫小論文或者論述題有很大的幫助。而大家所讀的書本,就是邏輯性運用最嚴密的地方。大家只需要按照作者的思路進行梳理,同時運用在自己的寫作之中。像東華大學的考題,最後一道題是90分小論文。佔分比非常大,可以說得論文者得概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當閱卷老師看到考生的小論文如行雲流水般的嚴密邏輯性,一步一步的從頭梳理到腳,想不給高分都困難。

設計理論想拿高分?你應該這麼做(下篇)

因此,在第三遍看書的時候需要對每一章,每一小節都要做概括。長久以往,邏輯性的概括能力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這裡要特別強調,在概括設計史的時候,最好以時間脈絡為準,這樣能夠讓自己很清楚的明白什麼時間發生了什麼事,長時間下來,能夠很明顯的感悟到每個時期之間所存在聯繫和影響

第四遍:精讀練題(兩個星期)

第四遍的閱讀,可以說整本書已經算是滾瓜爛熟。這個時候我們把真題拿出來,做一遍,然後在書本中快速地對考題進行定位。就像這樣:

在書上標註出在哪一年考過,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都要標註清楚。比如是否重複出現?關鍵詞是什麼?關鍵詞有什麼規律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設計理論想拿高分?你應該這麼做(下篇)

以上僅僅只是第一步,是對真題的把握程度。大家還需要做的是對真題的預測能力。要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出考題,喜歡出什麼樣題型的考題,出現了後該怎麼去答題,這些都是在第四遍看書的時候需要解決的問題。大家可以自己給自己出題,測一測對課本知識點的把握程度。

第五遍:脫離書本寫論文

當第四遍書看完的時候,已經不需要去全面的看書了。這個時候要做的是練習寫論文,也可以理解為答論述題。寫論文是對整本書知識點的囊括或者說是對書中某一個值得考的知識點的深入。對大家理解性記憶全書內容有莫大的幫助。

比如東華某一年真題“高技術時代下設計中的人文情感”。那麼我們在看到這道題的時候是不是首先需要知道什麼是高技術時代?高技術時代怎麼樣?同時也需要知道設計的人文情感是什麼?有什麼用?然後再如何把高技術與設計的人文情感結合?最後二者結合又會帶來什麼?那麼,在這麼多的問題中我們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呢:社會現狀需要掌握,產品表現需要掌握,設計的作用(價值)需要掌握,設計思維需要掌握(藝術與科技結合),對人類美好未來的設想需要掌握等等。

這些知識點,就是由我們前面看的四遍書來支撐,由我們在看書的時候的心得體會來拓展,由我們平時對環境,對文化,對產品的設計解讀來豐富。

這樣看書,大家根本不用害怕書的內容太多看不完這一個問題。心靜下來,按部就班,兩個半月到三個月的時間完全足夠同學們把理論的基礎打牢,從而遊刃有餘去準備各類的題型。

最後,祝大家都能夠踏踏實實的備考,考上自己心儀的學校,給自己一個滿意的交代,不辜負青蔥年少時的拼搏。

19藝術考研交流群: 1394113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