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基於供應鏈管理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商品流通研究

基於供應鏈管理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商品流通研究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國家對農業的不斷重視, 我國的農產品市場得到了蓬勃的發展。但是在農產品批發市場供應鏈方面的管理仍在初級階段, 這就使得關於農產品的供應鏈管理方面出現了較多問題, 從而影響了整個農產品物流方面的發展。由於農產品本身的特點, 使得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具有其特殊的特點。本文從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現狀進行詳細分析, 針對農產品本身的特點對供應鏈管理的現狀提出相關優化意見。希望能夠為提高我國農產品方面的供應鏈管理做出貢獻。

1 關於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商品流通的現狀

1.1 沒有足夠成熟的農產品銷售渠道

由於我國近幾年來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 一些大型超市以及便利店等已經在大中型城市中較為普遍。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 原來居民一般習慣去菜市場來購買所需的農產品, 而如今由於大型超市以及便利店數量的增加, 使得居民的消費習慣產生了改變。再加上由於大型超市等擁有自己特殊的進貨渠道, 在價格上往往會比一些農貿市場的同類產品低, 進一步對傳統的農貿市場形成衝擊。

雖然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不斷增強, 大量大型超市以及便利店的加入, 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農產品的銷售途徑。但是農產品與超市以及便利店的對接工作仍存在較多問題。根據市場調查, 在一些大型超市中, 農產品的銷售額明顯小於日用品的銷售額, 並且農產品的銷售額遠遠低於一些發達國家的水平。由於一些農產品的特殊性, 使得其對運輸條件以及經營模式上具有較高要求, 但是超市的經營者由於對這些特殊的農產品的認識不清, 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類農產品的銷售額。從而也就限制了這類農產品企業的經濟利潤。

1.2 沒有形成完善的農產品供應鏈

眾所周知, 農產品的保鮮期較短, 在運輸途中容易損壞, 這也就使得對運輸農產品的設備要求較高, 而這也無疑加大了農產品的運輸成本。但是就我國的絕大部分的農產品運輸方式來說, 專業的運輸設備較少, 限制了一部分農產品的運輸, 使得一些農戶以及企業的經濟利益降低。如新疆的一些新鮮水果要想從原產地運到北京, 要想保持水果的新鮮程度, 一般只有一種運輸方式, 那就是空運, 這就使得水果的運輸成本大大增加, 從而加大了農產品的經營風險。

正是由於農產品的保鮮時間較短, 使得農產品不僅對運輸工具具有一定的要求, 同時也對農產品的儲存條件具有一定的要求。由於農產品的存儲的科技水平較低, 使得在存儲過程中農產品容易腐爛、變質等, 這樣就會對農產品帶來一定量的損耗, 這在無形中降低了農戶的經濟利潤以及銷售數量。

1.3 農產品供應鏈信息化程度較低

由於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 政府對農產品具有宏觀調控的職責。這就使得我國的一些主要關於農產品信息方面的網站都是由政府操控, 導致信息與市場上的信息匹配度有一定的差距。由政府發起的一些調研數據沒有做到完全的公開, 使得數據不能真正地發揮到其應該發揮的作用。關於農業以及農產品的數據更新較慢, 使相關數據的利用價值較少。

2 關於農產品供應鏈主要運作模式的分析

正是由於農產品自身的一些特點, 也就對於農產品的流通方面提出了一些特殊的要求。關於農產品的物流方面的要求在供應鏈方面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並且由於我國在對於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控方面沒有一個較為統一的規範, 使得在供應鏈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在對農產品供應鏈發展較為適合當地農產品的流通加工等生產項目時, 相關企業可以對自身產品增加附加價值, 從而達到較好的經濟效益。

2.1 以市場需求為核心的農產品供應鏈模式

在所有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 每個農產品不同的品種都有自身不同的生長需求, 並都具有自己的生長週期, 這就導致現代化的批發市場在農產品生產基地無法正常發展。而作為農產品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 企業的批發市場應堅持市場指向原則。在這種模式下, 核心企業通過對市場規則的制定和規範, 提高市場準入門檻, 對於經銷商提供必要的產品分類、分級服務, 並根據當地的實際生產經營情況提供一定的物流服務、農產品儲存與配送服務。應該看到, 在一個或者幾個相鄰的城市範圍內, 開展核心企業為主導的批發市場, 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整合現有的農產品信息流以及商流, 對於提升產業鏈整體經營效率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這種模式中, 農產品供應鏈中的其他企業成員對於核心企業並沒有給予足夠的尊重, 基本上無法對產業鏈上游形成有效的控制, 供應鏈整體合作程度不高是不爭的現實。

2.2 以產供銷一體化為核心的農產品供應鏈模式

作為供應鏈的核心, 農業集團從技術研發到農產品生產與加工再到連鎖銷售、配送, 在整個供應鏈條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對於包括物流、生產、市場開拓等多個方面都有著不可比擬的重要影響作用。現代化農業集團應充分地利用供應鏈管理理論, 同供應鏈中的企業形成良好的合作關係, 提升核心企業對供應鏈中其他企業的控制能力, 從而整合上游資源, 提高供應鏈的生產能力。但是這種模式一般來說要求核心企業必須自身發展到了一定階段, 有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經濟實力。

2.3 以集約化為核心的農產品供應鏈模式

作為核心, 農產品配送中心的設置主要是生產基地指向型原則, 也就是說, 農產品配送中心都是建設在靠近農產品生產基地的。這種模式中, 農產品配送中心為本地區內的農產品生產經營以及物流提供必要的服務。同時, 為了最大限度提升供應鏈的生產能力和規範化程度, 配送中心通過為農戶提供技術與資金支持, 然後對產品進行二次加工從而獲得必要的價值。下游方面, 配送中心和批發商、大型超市等簽訂長期供貨合同, 採取統一配送的方式來進行銷售。但是必須注意的是, 這種模式由於深受農產品本身的影響, 因此風險較大。

3 關於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的優化意見

3.1 加大對農產品供應鏈主體的建設

由於我國在農產品市場方面的發展水平較低, 我國在農業方面科學技術還不夠發達, 大部分農民仍然使用人工作業, 機械化程度較低。這就促使我國農戶生產以及銷售形式發生改變。而且我國大部分農戶的生產模式是自產自銷, 相關農產品企業應該將大量的散戶組織起來, 擴大企業的生產規模, 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農產品企業的原材料來源, 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最基礎的保障。相關農產品企業應該保證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 發展出多種較為靈活的合作方式, 充分發揮鏈接生產與市場、提升農業整體競爭力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當地的農產品企業也應該對農戶進行相關的專業技術上的支持, 擴大當地農產品企業在當地的文化影響, 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 從而實現企業與農戶的雙贏。

3.2 加強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

眾所周知, 農產品的保鮮時間較短, 這也就使得對運輸條件要求較為嚴格。而冷鏈物流在農產品物流運輸方面的使用則可以較大程度地保持農產品的新鮮。在農產品從原產地運出過程中採用冷鏈物流直到銷售到消費者的整個過程中, 則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證農產品的新鮮程度, 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能夠降低農產品在運輸途中的損耗率。而就我國目前的農產品物流方面來看, 由於冷鏈物流的成本較高, 這就使得冷鏈物流的應用範圍較小, 沒有形成完善的冷鏈物流的體系。

由於政府對農業具有宏觀調控作用, 所以政府應當大力鼓舞冷鏈物流在農產品供應鏈當中的應用。從政策上促進冷鏈物流的發展, 並且鼓勵相關物流行業對此技術的應用, 從而起到積極引導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 促進農產品冷鏈物流相關設備的完善的作用。相關物流單位也應該提高冷鏈物流的建設, 提高冷鏈物流方面設備的建設。從一些冷鏈物流技術較為成熟的國家引入先進的技術, 從而能夠較好以及較快地建設出科技水平較高的冷鏈物流。

3.3 提高我國農產品供應鏈信息化程度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 關於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方面的信息化也逐步加強。建立關於農產品物流方面的信息化設備, 使得農產品信息能夠得到及時的更新以及科學化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減輕了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任務。高信息化的農產品供應鏈能夠較好地將農產品的供應商以及接收方和運輸方相融合, 不僅縮短了整個農產品從生產到運輸的整個環節的時間, 從另一個方面也降低了農產品的損耗, 從而提高了農產品的利潤, 保護了農戶以及企業的經濟利益。

相關農產品企業也可以將電子商務方面的相關知識運用到農產品供應鏈的建設當中, 為農產品供應鏈的信息化提供相關的理論基礎, 從而大大增加農產品在整個行業中的競爭力。當然, 由於我國農產品市場的整個信息化程度較低, 這就使得提高農產品企業的供應鏈信息化具有較大難度, 這就需要政府以及相關企業聯合起來, 加快農產品供應鏈的信息化建設。

3.4 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素質

對於一個行業來說, 相關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工作的直接結果, 對於農產品的供應鏈管理也不例外。這也就使得農產品供應鏈方面的從業人員應該加強對自身素質的要求。然而, 由於一些傳統思想的影響, 使得人們認為農產品供應鏈方面的工作僅僅是搬運、運輸以及保存農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產品供應鏈的發展, 因此, 相關企業不僅需要加強關於培養供應鏈方面的專業性人才, 也應該對相關從業人員加強組織培訓等。企業應該對相關從業人員進行業務上的培訓, 從而能夠最大程度上加強公司人員的專業素質, 更快地提高人員業務水平, 從而能夠為企業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

3.5 政府部門應該提高對農產品供應鏈方面的支持

任何一個行業想得到長期發展, 都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 農產品供應鏈的發展也不例外。要想使得農產品供應鏈方面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 政府部門應該給予較大的政策上的支持保護, 這樣才能保證農產品供應鏈的優化。當地政府對本土農產品企業應給予經濟以及政策上的支持, 使企業能夠較好地將一些供應系統的方案進行實施。但是, 政府在給予當地農產品企業政策上的支持的同時, 也應該對其加以監督。在市場方向以及對當地農民的經濟利益上給予一定的保護, 從而能夠長期地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政府不僅應該在政策上對當地農產品企業給予支持, 也應該對當地農產品運輸設備上給予財政補貼。要想提高農產品的物流水平, 就離不開良好的基礎設施作技術支持。由於農村的財政方面較為緊張, 使得政府部門對基礎設施的投入經費較少,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產品供應鏈的發展。但是政府也應該對其給予充分的重視, 由政府出面, 加強一些較大企業與當地企業的合作, 引入資金, 在一定程度上對當地的農產品運輸的基本設施給予改善。政府則應該對這些引入企業給予減稅或者免稅的優惠政策, 從而能夠吸引較大資金的加入。

4 結語

眾所周知,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並且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 以及國家對農業的不斷重視, 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的農產品市場的蓬勃發展。但是在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供應鏈方面的管理仍在初級階段。這就使得農產品的供應鏈管理方面出現較多的問題, 從而影響了整個農產品物流方面的發展。由於農產品本身的特點, 使得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具有其特殊的特點。通過對供應鏈方面的優化, 以及相關工作人員對自身要求的加強, 進一步完善供應鏈的建設, 才能使我國的農產品市場得到本質上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