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紙災來了!噸紙暴降450元!

版權:來源 包裝地帶 ID:s8p_cn、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紙災來了!噸紙暴降450元!

今天,一條炸裂的消息迅速傳遍了國內紙包裝市場。由於需求持續低迷,在經歷了長達五個月的高位護盤之後,包裝紙龍頭企業玖龍突然宣佈大幅降價,包裝紙又一次斷崖下跌似乎不可避免!

由於6月是半年報的收官階段,擁有超低價外廢的紙業巨頭降價去庫存的壓力與動力並存,直接導致這一波大回調。悲摧的是,中小紙廠以3000元/噸高價收儲的國廢轉瞬間就變成了毀滅自己的炸藥包,根本無力抵擋這一波迅雷不及掩耳的降維攻擊。

年報收官階段,玖龍突然大幅降價

6月剛剛開始,中國包裝紙龍頭企業玖龍宣佈大幅下調紙價,眾多望眼欲穿的中游包裝印刷企業迎來了大大的利好。

今天上午,天津玖龍向客戶發出降價通知,玖龍牛卡、灰底白板下調200元/噸。白麵牛卡、塗布牛卡降價400元/噸。海龍牛卡、地龍牛卡下調300元/噸。海龍再生、地龍再生下調450元/噸。玖瓦下調300元/噸。海瓦下調400元/噸。

調整後,天津玖龍紙業目前出廠含稅電匯價為:海龍再生牛卡紙130g報4700元/噸,160g報4650元/噸;地龍再生牛卡紙90g報4800元/噸,100g報4700元/噸,110g報4650元/噸,120g報4650元/噸,130g/140g報4600元/噸,160g/170g報4500元/噸,實單價格因客戶不同有差別。

此外,東莞玖龍也傳出了降價的消息。玖牛、海牛、白麵牛卡降100元,地牛、地再、瓦紙降200元,灰底白板紙降200元, 轉廠紙價格不變。

自2016年紙價瘋漲以來,包裝紙先後經歷了2017年元旦、2017年3月、2017年11月三次斷崖式回調,最高幅度達到2000元/噸。但每次斷崖下跌後,很快又向更高位爬升,令市場變得越來越無法捉摸。

劍指去庫存,玖龍戰略性大降價

玖龍此番大幅回調紙價,著實令一些因為外廢受阻而看多紙價的人士大吃一驚。但仔細剖析開來,卻也是情理之中。

自2018年元旦以來,作為引領中國包裝紙價格走勢的行業龍頭,玖龍紙業一直採取穩守紙價高位的策略。彼時,玖龍等紙業巨頭掌握了近七成的廉價進口廢紙,理論上大紙廠的贏利空間極其巨大。

然而,紙業萬萬沒想到的是,現在的市場需求與內需蓬勃上升的2009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中美貿易戰黑雲壓城,農產品價格低迷致農村經濟一片蕭條,二、三、四線城市火熱吸乾了消費,過度的基建投資又進一步削弱了消費。因此,無論紙廠如何下調市場預期,但市場表現始終低於預期。

此外,面臨生存危機的中小造紙廠偷偷降價跑貨,紙貿商趁機高位套現,二級廠購買慾望持續性冷淡,導致大紙廠庫存壓力加大,玖龍、理文、建暉等紙廠甚至不得不主動停機緩解庫存壓力。

隨著時間推移到6月,年中報表出爐在即,年初即被80萬噸未售原紙壓身的玖龍不得主動刺破紙價泡沫。因為,作為知名上市企業的玖龍還肩負著對股民負責的使命。

紙災來了!噸紙暴降450元!

暴跌或觸發行業洗牌,紙災再次來臨

在包裝紙嚴重供大於求的情況下,長期的紙價高位和大紙廠與中小紙企原材料價格的不對稱,產生了強大的下落勢能。接下來包裝紙恐發生斷崖下跌,紙包裝產業鏈的災難性洗牌就此來臨。

首先,對於守著3000元/噸以上國廢的中小紙企來說,其贏虧平衡點應在4500元以上,對於擁有外廢成本在1000元/噸的大紙企來說,其贏虧平衡點尚不足3000元。如此逆天的不對稱,令國廢瞬間變成足以毀滅中小紙廠的炸藥包。在需求旺季還遠未到來的情況下,無數中小紙廠恐灰飛煙滅。

其次,過去一段時間,中美鬥法導致外廢進口嚴重扭曲,更加上一些不專業的媒體的誤導,相當一部分包裝印刷企業老闆對紙價走勢出現誤判。對於已經大量加倉的企業來說,將面臨著經營虧損、訂單流失和紙廠縮減數期的嚴峻挑戰,不出意外,將會有大量印刷包裝企業被甩落懸崖。

眼下,需求持續萎縮和中美貿易戰的不確定性正在不斷增加紙價的下行勢能,紙價報復性下跌趨勢短時間內難以扭轉,紙包裝產業鏈正發生強烈共振,整個產業鏈都面臨著淘汰洗牌的危機。對於一些向來樂觀的中國紙包裝業老闆來說,這一次產生的後果真的很不一樣。

紙災來了!噸紙暴降450元!

由於大量進口原紙抵達港口,進一步加大了供過於求的局面,如果紙廠不能大面積且長時間停機,這一波下跌勢能短時間內可能很難止跌回升。因此,請大家做好自己的分析判斷,儘量避免淪為炮灰。

這一次紙價大幅回調,再一次印證了供需關係決定價格的客觀經濟規律。眼下,如何通過各種手段止住原紙下滑勢能,已成為當務之急。

紙價暴漲暴跌的背後:紙業透明度低、定價權過度集中!

在2017年的大幅波動行情中,就有一些廢品收購站不堪虧損,出現跑路或失聯的現象。業內人士介紹,當前國內紙業透明度非常低,市場價格發現能力很弱,定價權過度集中,紙價暴漲暴跌不可避免,產業亟需避險工具。

紙災來了!噸紙暴降450元!

廢紙價格大起大落,內部原因錯綜複雜

如果說哪些商品價格在今年遭遇了“過山車”,造紙行業一定榜上有名。中國回收網監測數據顯示,廢紙回收價在2017年8月、9月、10月中上旬一路“飆高”,一度突破2900元/噸。上海期貨交易所商品二部經理胡戰國介紹,2017年前10個月,我國漂針漿的現貨價格漲幅46%,特別是7月下旬到10月漲幅超35%,對比主要大宗商品同期的漲跌幅,2017年1至10月漂針漿價格漲幅遠遠高於其他品種。

不過,隨後,廢紙回收價格又在10月底11月初從峰頂迅速回落,目前全國廢紙價格多地區跌回2000元/噸以下。近期,隨著聖誕、春節等節日陸續來臨,成品紙需求陸續釋放,廣東地區廢紙回收價格卻一改持續多日以來的下跌行情,開始上調,並且漲價範圍由華南地區擴大到華東、華北地區。在最近一輪的跌勢中,該地區則率先下跌。

對於2017年廢紙回收行業經歷的“過山車”行情,業內人士解釋,首先,在7月至10月中旬價格一路攀升,原因在於環保對“洋垃圾”進口政策收緊。近兩年一批中小造紙廠在環保力度加大背景下被淘汰,也減少了紙張供應。另外,今年基建投資加速推進帶來建築行業等用料需求增加,且近年來電商迅猛發展帶動包裝紙需求大幅增加,廢紙供不應求,今年價格一度出現暴漲。

其次,前期在市場不透明的情況下,價格存在“虛高”;高價的包裝紙也“嚇跑”了大量電商商家,國慶、中秋“雙節”過後,訂單大幅減少,紙廠庫存嚴重積壓,紙價暴跌。

產業鏈暗流洶湧,竟出現廢紙商跑路現象

暴漲、暴跌、再上漲,廢紙回收價格一波三折的行情之下,產業鏈暗流洶湧。

造紙工業是我國基礎原材料企業,整個產業鏈分為上游的紙漿製造業,中間的造紙行業和下游的紙製品製造行業。上游涉及到農業、林業,下游涉及到對各類紙品的包裝、印刷和消費行業。紙漿是紙業基礎,從原料分類,可以分為木漿、非木漿和廢紙漿,廢紙漿消費佔比最大,佔65%。此外,木漿中的化學漿漂針漿和漂闊漿長期依賴進口,2016年中國漂針漿進口量804萬噸,進口依存度超過99%,2016年漂闊漿的產量是500萬噸,進口量是834萬噸,進口依存度60%。

作為大宗商品品類之一,“整個產品涉及到的行業比較多,對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具有明顯的拉動作用。”胡戰國介紹,2016年我國規模及以上造紙及紙產品企業共計6700多家,生產紙板接近1億噸,消費量已達到全球總量的1/4,生產紙漿7900多萬噸,全行業收入佔到GDP總額的1.97%。除2013年紙及紙板的生產和消費有了負增長之外,近幾年以來,生產和消費量一直處於上升的態勢。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環保要求的改變正是驅動行業整體發生轉變的一股暗流。

作為治汙重點對象的造紙業,先是在2017年8月份接到環保部發布的新版《進口廢物管理目錄》。近日,《進口廢紙環境保護管理規定》(下稱《規定》)正式稿也靴子落地,《規定》對申請進口廢紙許可的加工利用企業資質作出了明確要求。此外,我國將從2018年1月1日將開徵環保稅,同時施行了40年的排汙收費制度將退出歷史舞臺。

中國造紙協會於年初公佈的行業“十三五”發展意見提出“創新、協調、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並制定了“十三五”末期整個造紙工業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末,全國紙及紙板的消費量預計達到1.1億噸,年均增長1.4%,年人均消費量達到81千克(現在我國年人均消費量是75千克,歐美髮達國家年人均消費量為200千克)。到2020年末,木漿、廢紙漿、非木漿結構由2015年27.9%、65.1%、7%調整為28.6%、65%、6.4%。

分析人士指出,環保高壓之下,紙及紙板需求將繼續提升,而大量中小造紙企業治汙能力較弱面臨淘汰,行業集中度存在提升需求。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小企業偏多的行業結構,較高的原料對外依存度,疊加大起大落的市場行情,造紙行業面臨的風險已經十分凸顯。產業人士表示,亟需平抑價格波動、發現市場價格的金融工具幫助行業避險。

據瞭解,長期以來,在造紙業內,素有“造紙廠主導整個產業鏈”的說法,即紙廠議價權過大,無論是對廢紙還是原紙,都擁有定價權。行業下游飽受價格波動之苦。在2017年的大幅波動行情中,就有一些廢品收購站不堪虧損,出現跑路或失聯的現象。

紙漿期貨“箭在弦上”

借鑑國外同行業經驗,我國期貨市場開啟了對紙漿期貨的研究及上市籌備工作。

胡戰國表示,就目前的紙漿行業來說,仍然保持著上游漿廠、中間貿易商和下游紙廠的傳統貿易模式,紙漿期貨上市這種模式將轉變為“產業+金融”模式,紙漿期貨的上市將提高紙漿價格發現能力,增強我國紙漿的定價權,提高周邊市場的價格滲透度。期貨市場的兩大職能是價格發現以及套期保值,企業長期使用套期保值可以有效降低產品價格波動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經營中的業績波動幅度達到整個企業、整個行業穩定、健康、持續經營的目的。紙漿期貨的上市將提升國內紙漿定價影響力,有利於服務實體經濟,優化產業結構,完善我國期貨產品序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