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支自動步槍,生產上百萬支,因質量不行而退役

1949年建國以後,我國先後引進了蘇聯53式步槍,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衝鋒槍(實際為自動步槍)為制式武器。當實際到了60年代以後,小口徑自動步槍風潮開始在全世界吹起,M-16,AK-74型步槍相繼出現。

對於我國來說53式步槍還是手動步槍,已經太老式了,根本無法與自動槍械對抗。56式半自動步槍射程遠,精度高,易掌握,但是缺點是沒有連發和點射功能,近距離作戰壓制效果太差。

56式衝鋒槍則是超過100米距離精度就會下降,而且在解放軍看來這種武器比較浪費子彈,不符合未來全民皆兵,建立千萬民兵打游擊戰的需要。

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支自動步槍,生產上百萬支,因質量不行而退役

63式自動步槍的槍口,三稜軍刺依舊寒氣逼人

當時我國需要的新式步槍需要首先就是精度要高,其次是可以連發射擊,也就是半自動和自動步槍的特點都要具備。根據這些要求,我國研製了63式自動步槍。

63式自動步槍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支自動步槍(在外國被誤稱為68式)。63式自動步槍的整體結構是以56式半自動步槍為基礎的。63式自動步槍其彈道性能、不可拆卸刺刀、木質長槍托、瞄準裝置等均與56式半自動步槍相類似。保留了56式半自動的木製槍托,還加上了一個小握把,子彈從10發增加到20發彈夾。同時還要突出拼刺刀功能,長步槍安裝可摺疊三稜刺刀。

並且非常注意降低步槍的重量,不使用特殊材料,其全重只有3.87公斤。在戰鬥中其射擊精度遠遠超過56式衝鋒槍,既可以連發壓制,又可以精確單發射擊。加長槍管保證射擊精度和射程,還可以方便拼刺刀。

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支自動步槍,生產上百萬支,因質量不行而退役

大閱兵上的63式自動步槍

在60年代,小口徑步槍和純粹短款自動步槍大行其道的時期。中國為什麼需要這麼一種奇怪的步槍呢?

首先,蘇聯和美國都是裝甲部隊為主力大國,海陸空重火力異常強大。例如,一旦在三北對蘇聯爆發戰爭,當時的解放軍很難在大平原上阻擋百萬蘇軍裝甲洪流衝擊。

那麼以輕裝步兵為主的解放軍就主要以徒步運動為主,汽車為輔,進行遊擊戰和運動戰,那麼就不可能攜帶大量子彈。當然還會有,堅強的阻擊戰。

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支自動步槍,生產上百萬支,因質量不行而退役

63式自動步槍

在這種情況下,就非常需要在夜間和坑道山地突然遭遇和襲擊時使用刺刀,在伏擊,襲擾和阻擊當中需要遠距離精確射擊。在遭遇戰和巷戰,村落戰需要步槍連射進行火力壓制。

但是63式由於在60-70年代生產時,在生產質量上沒能很好把關,導致問題較多,影響性能發揮。

一是槍管與機匣由M25×1.5的螺紋聯接改成為直徑18毫米的壓配合聯接,只有一根直徑4毫米的銷子固定。其目的本是為了簡化槍管毛坯,取消機匣和槍管上的螺紋加工,以節約工時。但修改後槍管彈膛壁厚減少過多,射擊時因彈性變形極易造成卡殼。另外聯接不夠牢固,甚至有槍管前移、閉鎖變鬆的現象。

二是整體鍛件機匣改為衝鉚機匣。本來此項改動是為了提高工效、減輕重量,但63式機匣形狀特殊,為滿足性能要求,改變後的衝鉚機匣結構仍然非常複雜,由節套、左右壁、尾座等13個零件拼湊而成,剛度嚴重削弱,精度也無法保證,特別機匣變形的現象非常明顯,造成射擊精度嚴重下降。此外,衝鉚機匣削弱了節套上閉鎖支承面強度,機匣兩壁容易產生裂紋,全槍壽命不得不從15000發下降到10000發。

三是各零部件的修改難以協調統一。如為簡化槍機框結構,導軌改短了6毫米,致使機框在機匣導軌運動時脫軌。拉機柄也類似56半自動的形式改為實心錐體,影響外觀和操作性。

四是表面處理不過關。金屬件外表處理由發黑改為電泳塗漆,由於技術不成熟,以致表面塗漆色澤不一、厚薄不勻、附著力差,使用不久就成塊脫落,嚴重影響防鏽能力和外觀。

設計定型時還性能優良的63式自動步槍,到正式裝備時,卻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中後期生產的經過一系列大修大改的63式,從內到外都已面目全非。1974年,關於63式質量問題的反映達到頂點,主要集中在射擊精度太差,而且不穩定,需要經常校槍,甚至出現了射擊時從導氣箍向後噴火星等重大質量問題。此前,戰士們就普遍反映63式外形粗笨,沒有半自動美觀,而且木託頸部及兩側面容易斷裂。

當然,不是全部63式質量都差,投產前2年按照定型圖紙生產的一部分質量較好,但隨著產量增加,特別是修改的地方越來越多,質量問題也愈發嚴重。因此有關廠家組織了為時2年的質量攻關,雖然100米50發散布精度重新提高到5.5釐米左右,但不穩定的問題卻始終未能徹底解決,況且大量產品早已出廠裝備,“亡羊補牢”也為時晚矣。

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支自動步槍,生產上百萬支,因質量不行而退役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63式自動步槍

雖然在對越反擊戰時,63式可以使用30發彈夾在300米距離,進行精確點射交叉射擊,表現優異。

但是越自衛反擊戰期間的短暫恢復生產並沒有改變63式自動步槍的命運,很快它又再度停產。這個時候,81式槍族正在進行最後的靶場實驗。1981年,81式槍族設計定型並裝備部隊,63式步槍與我軍的緣份已盡,終於正式退出現役。

曾經生產出的上百萬支63式自動步槍,除了一部分外銷和援助別國,還有相當數量儲存在各地的民兵武器庫中,在一些邊防部隊和民兵訓練中,還能看到它的身影。

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支自動步槍,生產上百萬支,因質量不行而退役

使用63式自動步槍打靶的女學生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和深入,63式自動步槍也出口到了國際市場,並被一些武裝組織作為制式武器使用。其中阿富汗地區武裝人員有不少是63式改型步槍的忠實追隨者。因為63式步槍的木製槍托在寒冷的冬季貼腮瞄準時舒適可靠,不凍臉,不影響瞄準精度。使用AK47彈匣使其在擁有SKS般精度的前提下,保證了良好的火力持續性,短、長點射結合,中距離(300m左右)對多個同時出現的目標打擊十分有效。阿富汗使用者認為,在精度和火力持續性的結合上,只有AK47能與其相比。在2001年針對阿富汗地區的新聞報道中,我們仍可見到身背63式改進型自動步槍的反塔聯盟士兵巡邏、站崗的鏡頭。

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支自動步槍,生產上百萬支,因質量不行而退役

出現在科索沃戰場上的63式自動步槍

至今,許多專家仍認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63式自動步槍與各國研製的自動步槍、突擊步槍相比較,許多戰術、技術性能不落後,如果設計思想具有前瞻性,它本該成為令中國人引以為驕傲的世界名槍。

英國學者霍格(Ian V.Hogg)是當代世界上很有影響的輕武器著名專家。他擔任世界權威的輕兵器刊物"簡氏步兵武器年鑑"(Jane's Infantry Weapons)、"簡氏彈藥年鑑"(Jane's Ammunition)和其它幾種著名兵器雜誌的主編。他在著名的"簡氏步兵武器年鑑"等刊物、雜誌中介紹了許多中國輕武器。然而在霍格先生筆下的中國步槍中獲得最好評價的是63式自動步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