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身不在沙場,卻影響了一場大戰,就連唐太宗也因她的功德而給她立碑

身不在沙場,卻影響了一場大戰,就連唐太宗也因她的功德而給她立碑

身不在沙場,卻影響了一場大戰,就連唐太宗也因她的功德而給她立碑

一千多年前,臨賀郡有一位偉大的女性被隋文帝冊封為“安樂縣君”,並載入《隋書》正史,唐太宗下令為她刻碑立傳,這位嶺南女子為何受到兩朝君王冊封,她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

身不在沙場,卻影響了一場大戰,就連唐太宗也因她的功德而給她立碑

在當時社會分裂動盪的歷史時期,湧現了許多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隋書·列傳》卷四十五里記載了南朝時期賀州的一位偉大女子。

“鍾士雄母者,臨賀蔣氏女也,士雄仕陳,為伏波將軍,陳主以士雄嶺南酋帥,俞其反覆,每質蔣氏于都下。”

大概意思是鍾士雄的母親是臨賀一位姓蔣的婦女,鍾士雄是南朝時期嶺南臨賀一帶首領,梁朝宰相陳霸先奪權建立陳朝,官封開府儀同三司,伏波將軍,持節廣南酋帥,鎮守嶺南。武帝陳霸先去世,幾經更迭,外加北齊來犯,國內反對勢力相繼反叛,亂世中,鍾士雄再次重新割據嶺南,陳宣帝平叛後,鍾士雄再次接受陳朝冊封。朝廷得知鍾士雄對父母極其孝順,以皇太后召見的名義,要蔣氏以及嶺南群雄派人到金陵面聖,後羈留蔣氏數年才允許南歸。

身不在沙場,卻影響了一場大戰,就連唐太宗也因她的功德而給她立碑

隋開皇二年,陳宣帝去世,太子陳叔寶繼位,陳後主怕鍾士雄帶領嶺南各勢力再次反叛,於是要求蔣氏再次到金陵覲見,以表忠心。

公元589年,隋唐滅陳,南北統一,晉王楊廣為籠絡鍾士雄,將蔣氏等人禮送回臨賀,使其母子得以團聚。

隋朝雖然擊敗了陳朝,名義上統一了全國,但南北各舊部勢力叛亂不斷。

身不在沙場,卻影響了一場大戰,就連唐太宗也因她的功德而給她立碑

公元591年,臨賀郡的虞子茂,鍾文華準備騎兵叛亂,攻取臨賀城。虞子茂欲借鍾士雄勢力力壯聲勢,割據嶺南。他派遣鍾文華去策反鍾士雄一起舉兵,鍾士雄意圖響應叛亂,答應起兵。

蔣氏知道此事之後,力勸鍾士雄不要抗隋。那時,她說了一句話:“我在揚都,倍嘗辛苦,現在好不容易得到朝廷的恩准,把我送回臨賀,使我們母子得以團聚”。朝廷的恩德沒齒難忘,可現如今你又要起兵抗隋,如果你忘恩負義,我就死在你面前。母親以死相諫市鍾士雄懸崖勒馬,他馬上打消了叛隋的念頭,隨後整頓兵馬嚴守地界。

由於蔣氏以死勸諫兒子效忠朝廷,嶺南避免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臨賀百姓得以避免戰爭災難。平叛後,隋文帝得悉蔣氏的事蹟後,對蔣氏的深明大義極為感動,朝廷將一大批奇珍異寶獎給她,敕封蔣氏為“安樂縣君”。

身不在沙場,卻影響了一場大戰,就連唐太宗也因她的功德而給她立碑

關於隋朝冊封蔣氏為安樂縣君,有的學者根據後來《全唐文·蔣列女碑》記載,認為安樂縣君是一種名譽,不是官職。唐太宗皇帝還取“安樂縣君”的“正直安樂”之義下詔將水西里改名松安裡。

關於蔣氏的事蹟和身世,史書上著墨不多,地方文獻也記載甚少,官方典籍僅見於《隋書·烈女傳》《北史·烈女傳》《全唐文》以及後來編寫的《廣西通史》,因此後世對蔣氏的事蹟知之甚少,但她的意義卻非常重大。

2018說幹就幹,幹就幹好!

身不在沙場,卻影響了一場大戰,就連唐太宗也因她的功德而給她立碑

本期至此 謝謝觀看

文章綜合自:賀州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