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道光帝生母:15歲進宮,苦熬多年終成皇后,卻在38歲早死

清朝兩百多年曆史,十二位皇帝,只有道光帝是嫡皇后所生。但我們今天要講的不是道光帝,而是他的生母喜塔臘氏——孝淑睿皇后。

道光帝生母:15歲進宮,苦熬多年終成皇后,卻在38歲早死

喜塔臘氏出身低微,祖上在後金時期僅為正白旗包衣。家族繁衍至七、八代以後,到嘉慶一朝,喜塔臘氏的父親和爾敬額也不過是總管內務府大臣。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五歲的喜塔臘氏以選秀女的方式,被乾隆指婚給永琰(嘉慶帝),成為嫡福晉。當時乾隆不願眾大臣猜測儲君人選,特意將出身低微的喜塔臘氏指婚給永琰。

道光帝生母:15歲進宮,苦熬多年終成皇后,卻在38歲早死

喜塔臘氏和永琰是同年出生,比永琰大四十二天。婚後兩人感情和睦,喜塔臘氏為永琰生下一子兩女,分別是皇二子綿寧,即後來的道光帝;皇二女夭折;皇四女固倫莊靜公主。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讓位永琰,永琰改名顒琰,為嘉慶帝,封喜塔臘氏為皇后。喜塔臘氏能從包衣變成嫡後,著實不易。眼看著好日子要來了,喜塔臘氏卻病倒了。隨著病情的加重,喜塔臘氏在一年之後去世,時年三十八歲。

按照慣例,皇后去世,本是國喪。當時嘉慶雖然當了皇帝,並無實權,連日常行動都受到乾隆的監視。嘉慶礙於乾隆,不敢為自己的皇后舉行隆重的葬禮。以至於喜塔臘氏是清朝皇后中葬禮規格最低的一位。

道光帝生母:15歲進宮,苦熬多年終成皇后,卻在38歲早死

喜塔臘氏去世的頭七里,嘉慶每日都要到梓宮前祭酒。由於昌陵地宮剛興建,喜塔臘氏的梓宮只能放在靜安莊。直到嘉慶八年(1803年),喜塔臘氏的梓宮才被送入昌陵地宮。移梓宮當天,嘉慶讓綿寧為母親行啟奠禮,隨後舉行大祭,目送喜塔臘氏梓宮送入地宮之後才離開。

喜塔臘皇后去世後,她唯一的兒子綿寧交由孝和睿皇后撫養。孝和睿皇后是嘉慶的第二位皇后,雖然只比綿寧大六歲,卻視綿寧為己出。嘉慶帝去世後,在找不到遺詔的情況下,孝和睿皇后沒有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而是按照嘉慶遺願讓綿寧當了皇帝(道光帝)。 因為孝和睿皇后的推舉,道光才能當上皇帝。所以,他視孝和睿皇后如同生母,更稱其為皇母。

道光帝生母:15歲進宮,苦熬多年終成皇后,卻在38歲早死

道光三十年(1850年),孝和睿皇太后去世,六十九歲的道光恪守孝子禮節,為養母守喪。大臣們屢次勸他回宮,他都不肯。 由於太過傷心,一個月後,道光悲痛成疾在慎德堂駕崩。可見道光帝與養母的感情有多深厚。而生母由於太早過世,道光帝反而不那麼悲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