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生活如此,還好我們有畫、有詩、有遠方

當夜幕降臨—— 拉下窗戶,熄滅燈光,蜷身躺在床上,從被子裡露出小半張臉和晶晶亮的眼神。窗外混濁的空氣,擁堵的交通,洶湧的人潮,便也一同與喧囂的白日做了斷絕。這時候,我們是否靜下心來細想過自己的生活呢?我們是否為工作的壓力而疲憊焦慮;是否為情感的疏離而感到辛苦甚至流淚。面對久違的怦然心動時,我們萬般千緒如鯁在喉,卻再無法言說一二。我們是不是愈發地感到自己正在被龐大的孤寂籠罩著,看不清前方,也找不到來時的路…… 生活在現代化的快節奏之中,若只顧著沿道路加速行駛,必然會忽略兩旁美的風景。 所以,我們不妨把腳步放慢,讓努力掙扎向前和脆弱敏感的心看到風景,看到詩,看到美。 心智初啟,輕誦聲律啟蒙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一個小時候沒有讀過《聲律啟蒙》的人,在成為一個成年人很久的時候讀到這樣乾淨、單純、韻律悠揚的詩句時,才悵悵地發現這一小小人生缺憾。如果在年紀幼小的時候能夠搖頭晃腦、抑揚頓挫的朗誦這些簡單卻又豐富的詞句,該是多麼溫馨美好的時刻,或許今日的我,內心會得到更多來自美和文學的滋養。不過,今日遇見,也不算晚。 《聲律啟蒙》,著者為車萬育,號鶴田,湖南邵陽人,康熙進士,官至兵科給事中。據稱他「在諫垣二十餘年,發積弊,拒請謁,當路嚴憚之」,是個有骨氣的人。平生所作雜著詩文不少,卻以此書最為流傳。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念起來聲調和諧,節奏響亮。在古代,念熟了這些句子,初步熟悉了音韻格律,會很自然地領會平仄對仗,學做對聯和詩詞,就容易得多了。 有朋友知道我在讀這本書,私聊我說,上大學時候,有些清晨,為了練聲音,就打開這本書來朗讀。讀起來彷彿變成了一個小孩子,有天真、單純的喜悅。 長大後的我們再次打開這本書,或許為的不是學作詩,練朗誦,而是在繁雜疲倦庸碌的生活裡給自己開闢一方天地與角落,只為休憩,只為收穫字裡行間天真、單純的喜悅。情竇初開,默記詩經朱熹說《詩經》是頌揚后妃之德的詩,上學時候又經常默寫不完一整首詩,而經常經歷被罰默寫支配的恐懼,所以也自然默默遠離了這本古老的小書。 但還會記得收到的禮物中打開後掉下來的卡片,上面端端正正的寫著: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邂逅相遇,與子偕臧。一字一句浸潤單純美好的心意,緋紅的臉頰,小鹿般的心跳,還有不經意間重拾的對這本古老詩集的好感。 而今耐下心來用幾個夜晚翻完,發現這並不是什麼歌頌后妃之德的書,而是關於愛、關於生活的小情歌。看慣了嚴肅認真的歌頌國家、歌頌美景、歌頌愛情友情戰友情君臣情後宮苦情的古代詩詞,再來看詩經,真的非常接地氣,簡直可愛死了!《詩經》裡的女人,其實就是現實中的女人,它沒有後世女子那種“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的造作與病態,詩經中的女子很歡實,很質樸。歡實的意思是說她們身體好、有活力,質樸是因為內心單純。同樣,《詩經》裡的男人也非常情深質樸,比如那句著名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情感如此真、如此平和,比任何山盟海誓都感人。雖然千百年來什麼都變了,可是如此樸素的情感依舊常念常新。所以,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我們現實生活中那麼多的焦慮和煩惱,不都是因為沒法做到“思無邪”這三個字嗎? 山水不變,靜看山水田園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詩有清新的味道但又囿於生活,最後因為喜愛河豚的鮮美而丟了性命,痴頑之氣著實可愛。而我更偏愛王維的詩,那種淡淡的禪味,非常有畫面感。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其實讀詩的時候能發現很多與我們今天生活不同的地方。你看,這些詩調動了所有的感官,還需要配以內心細膩敏感的情感,才能體味到這些美好。但當下生活中的我們,彷彿還在因為性別的刻板印象而抗爭,男性不可以不堅強不可以太感性,而女生也不被允許有男子氣。其實我倒是蠻喜歡一句話:真正的強者都是雌雄同體。這也是我們東方的一種文化吧,圓融,和諧,平衡。讀一讀山水田園詩,身未動而心已遠遊。比起我們往常膚淺、疲倦的旅行方式,我想我們在度過這些美麗的詩句之後,在抵達下個處旅行目的地的時候,能夠打開自己全部感官,去體味一方天地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而非匆匆出發,匆匆告別。所以,我們不妨把腳步放慢,讓努力掙扎向前和脆弱敏感的心看到風景,看到詩,看到美。繁華落寂,方懂宋詩人人都知宋詞,但宋詩不理會那種風頭,自顧自的幽遊人世間。宋詩仿似一個菜市場愛好者,生機盎然的煙火氣,買與賣的人,身著顏色熱情到純粹的衣衫,悅耳的拖著長長的尾音,如同歌聲一般,嘈雜市場空氣中游蕩著時有時無香料的輕微刺激......不理塵世嘈雜,歷盡繁華。 唐庚有一首很幽靜的詩:雨在時時黑,春歸處處青。山深失小寺,湖盡得孤亭。 一切如此簡單洗練。走過人生中看山不是山的過程,有一天峰迴路轉,山水依舊,不曾改變過。宋詩是境界,也是哲學。讀詩不僅是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修身、立德。人的一生,說白了,不單純是為了活著,而是為了活得美。能夠感知天地的大氣磅礴,才能使我們有敬畏之心,才使得我們的生命有所提升。 詩,就是我們的生活一次去友人家,租的房子,簡潔乾淨而已。沙發的一角,平鋪著正看的博爾赫斯全集,對著沙發的客廳牆上,貼著兩排字條。工工整整抄寫的詩,好好的貼在牆上。這是現實的詩和遠方,在有心人的日常。最好,人活得像一棵樹,有深深的根系在土壤,但思念著遠方鳥兒天籟的歌唱。古人就告訴我們:詩不是我們生活之外的藝術,詩也不是用來背的,關鍵是看它能否與我們的生命音聲相和。其實,詩就是我們的生活。 無論是書寫安逸恬淡的生活,還是紀錄溫情細膩感情,這些文字無一不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新洗練。即使隔了千年時光,重拾這些詩句,讀起來依舊朗朗上口,毫無理解障礙,而且所傳達的詩意也讓人倍覺治癒,不由地感嘆歲月靜好。中國國家地理.圖書策劃出品“最美古詩詞”系列讀本,給你眼耳身意的深度美感和寧靜馨甜的文字夢境。配以張大千、齊白石、傅抱石等國畫大師潑墨山水畫作,圖文鑲嵌,最詩意。民謠歌手程璧等傾情朗讀,音樂大師A.J.ALEX與Yan One配樂,最動聽。生活如此,還好我們有畫、有詩、有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