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肩膀脫臼不注意,小心釀成大問題

肩關節脫位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說的脫臼,作為一種常見的骨科問題,常見到甚至被人拿來作為一個雜技節目表演。相信很多人都見過雜技演員把手臂從肩窩裡拽下來轉一圈然後再裝回去的表演。儘管雜技演員表演的風輕雲淡,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肩關節脫位依然意味著極大的痛苦與不便。

肩膀脫臼不注意,小心釀成大問題

大概就是這樣

為什麼肩關節脫位那麼常見

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需要多個方位、多個角度的活動才能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為了滿足靈活性,穩定性也就必然會做出一定的讓步。

再者,從結構式講,肩關節是由肱骨頭和關節盂構成的,是典型的球窩關節。關節盂小而淺,肱骨頭大,就像把一個籃球放在一個小碗口上一樣。加之其關節囊鬆弛,前下方組織薄弱。因此,在人體所有關節中,肩關節也是最不穩的,也最容易脫位。

肩膀脫臼不注意,小心釀成大問題

肩關節脫位按肱骨頭的位置分為前脫位後脫位

反覆脫位的傷害

肩關節脫位後經常反覆也就說我們常說的習慣性肩關節脫位,習慣性肩脫位始於第一次肩關節脫位,一般認為首次外傷脫位後造成損傷,雖經復位,但未得到適當有效的固定和休息。肱骨頭後外側凹陷骨折變平等病理改變,關節變得鬆弛。以後在輕微外力下或某些動作,如上肢外展外旋和後伸動作時可反覆發生脫位。

每次脫位都會導致肩關節的骨性結構和軟組織結構受到損傷。尤其反覆發生時,損傷會逐步加重。其中軟組織損傷主要指盂唇韌帶複合體發生撕裂,醫學稱Bankart損傷。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肩關節脫位的反覆發生,最終盂唇韌帶複合體會發生變形、變性、萎縮,此外,嚴重的軟組織損傷還會引起肩袖撕裂

如何通過訓練強化

復位後適當的增加部分針對性的訓練能幫助我們增強肩關節穩定性是一致的,防止脫位的再次發生。

前期(復位或手術後1周)

此階段練習要求:練習在無或微痛前提下進行;動作稍慢但有控制

肩膀脫臼不注意,小心釀成大問題

腕關節主動屈伸練習:儘量大範圍活動腕關節,30次/組,3-4組/天

中期(復位或手術後1周~7周)

肩膀脫臼不注意,小心釀成大問題

聳肩練習:聳肩至可耐受的最大力量,保持2秒鐘,放鬆後重復,30次/組,3-4組/天。以及“擴胸”“含胸”等肩關節周圍肌肉力量練習。

後期(復位或手術後7周~3個月)

肩膀脫臼不注意,小心釀成大問題

開始抗阻力量練習通過啞鈴或皮筋提供的負荷實現抗阻力量練習

寫在最後的話

最後左右君想說康復訓練並非萬金油,它只能在損傷發生之後幫助你更好的恢復,想要減少肩關節的脫位更多的還是需要還原到生活中多加預防和強化訓練。

如果損傷已經發生,那麼康復訓練也一定是建立在脫位關節已經復位的基礎之上,不然帶來的只能是損傷的加重。同時,訓練最好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自己隨便看看就按著樣子練,最後怕是隻落得個畫虎不像反似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