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孤獨不是境地,而是主觀感受

孤獨不是境地,而是主觀感受

網絡圖片

孤獨者常常感覺被世界遺棄了,而他們甚至無法說出他們是這樣絕望的與世隔絕。他們有著這樣的想法:“我覺得孤獨,且這個世界上只有我是這樣孤獨”,這是一種對孤獨病態的偏見。

社會心理學則認為,孤獨是一種主觀體驗,不能簡單地靠觀察某個人是單獨的還是與別人在一起來衡量。一位心理學博士說道:“孤獨感不是一種簡單的心境,而是一種封閉的心理狀態,是因感到自身與外界隔絕或被外界排斥而產生的苦悶心情。”

心理學家韋斯將孤獨分成兩種類型,第一種是情感的隔絕,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與其他特定的個人沒有感情上的聯繫;第二種是社會的隔絕,指一個人沒有朋友或親戚。這兩種類型的孤獨並總是一起出現。比如,一個人或能和朋友往在一起,和朋友們一起吃飯、工作、聊天,但是他仍會因為缺乏某種關係而體驗著孤獨,即使他身處人群之中。

心理學家要求人們形容孤獨的感受時,他們所採用形容詞常常包括大量的厭惡感,他們不光是孤僻,肯定也沒什麼吸引力,消極、愚笨。換句話說,他們肯定有點問題。

當今社會,有很多人因為一些特殊原因而不願意和人交往,逃避社會。他們認為自己陷入了孤獨的境地,卻沒有意識到正是自己主觀的作用才讓自己真正感受著孤獨。他們沒有想過儘管變自己,所以只能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痛苦。因為一個長期被孤獨感困擾的人,精神受到長時間的壓抑,不公會導致自己的心理失去平衡,影響自己的智力和才能的發揮,也會引起人的心理上、思想上的一系列變化,產生諸如思想低沉、精神萎靡、憂鬱焦慮,甚至失去事業的進取心和生活的信心。

有人說,孤獨是現代人無可逃脫的宿命,這是一種很武斷的說法。只要我們改變自己的想法,我們就一定可以走出孤獨的境地。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是不是覺得自己被自己所騙,誤入自己思維的圈套了呢?

如果你想通了,那麼,就請勇敢改就自己的想法,主動卸下包袱,熱情地表達出你的真實情感,這樣就能遠離孤獨的泥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