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上古神話人物探源」帶你認識真實的盤古

「上古神話人物探源」帶你認識真實的盤古

【盤古】是中國古代神話中開天闢地之神。盤古神話的記載始見於三國吳人徐整所著的《三五曆紀人》,該書一經已軼。但《太平御覽》、《藝文類聚》中可見該書引文。

《藝文類聚》卷一引雲:“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厚,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久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

在此天地生成說中,盤古並沒有表現創造天地的作用,只是與天地同時,由混沌如雞子的東西中生出來的最初的巨人而已。


盤古創造天地的傳說最早可見於南朝梁人任昉所作的《述異記》:“昔,盤古之死也,頭為四嶽,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髮為草木。秦漢間俗:說盤古頭為東嶽,腹為中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先儒說:盤古泣為江河,氣為風,聲音為雷,目瞳為電。古說:盤古氏喜為晴,怒為陰。吳楚間說:盤古氏夫婦,陰陽之始也。今南海中有盤古氏墓,亙三百里,俗雲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桂林有盤古祠,今人祝祀。南海中有盤古國,今人皆以盤古為姓。盤古氏,天地萬物之祖也,然則生物始於盤古。”

又《繹史引》(清代馬驌撰)卷一引《五運歷年紀》:“首先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肌肉為田土,髮髻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虻”。

從此可見,盤古創造天地萬物主要神性體現在於其死後的身體。

盤古的最早形象見於《廣博物志》,為龍首蛇身、人面蛇身

《廣博物志》(明董斯張撰)卷九引《五運歷年記》:“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死後骨節為山林,體為江海,血為淮濱”,毛髮為草木。”這裡描述的盤古形象,與鐘山燭龍神又很相似了。可能就是兩種神話在流傳的過程中逐漸融合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