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我的孩子如何被美國最好高中錄取: 談頂尖學校最看重的三個特質

“善良”往往是中國家長們忽略、但卻是名校最看重的特質之一。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美國頂尖高中安多福仍然堅持“德為先”的教育理念,招收標準不只是聰明和有才華就夠了,而要把高尚品德、願意奉獻,同時又有能力的孩子招收進來。因為學校認為:“僅有知識沒有品德的人是危險的。”


作者:夏曉紅,一位深具教育意識、懂得科學育兒的母親。著有《從安多福到哈佛》,記錄了她的孩子被哈佛本科和安多福高中全獎錄取的過程。

數年前,我的孩子有幸被美國頂尖的寄宿制高中Phillips Academy Andover(安多福)錄取。安多福創建於1778年,被公認為美國最好的高中之一,著名校友包括布什總統父子。學校每年300位左右的畢業生中,會有50多位分別進入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哥大和斯坦福大學就讀,是令人豔羨的常青藤大學“預備校”。

別人常常問我,孩子用什麼打動了安多福的招生官。其實我的孩子當初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特長”。因為兒時身體不好,又動盪搬遷,到小學5、6年級才開始學一點小提琴,只為了他能夠由此進入音樂的世界,感知音樂給人的美。足球是他所痴迷的,但身體條件不是很好,也不足以稱為家長們眼中的“特長”,況且足球是一種集體運動項目。

但安多福還是錄取了孩子,看中的正是他比較成熟的思想、見解,他對目標的不懈追求,以及他在申請過程中契而不捨的精神。正如安多福招生辦主任Jane當年在孩子的錄取信中所說:

“我們不僅為你獲得“全國物理競賽獎”而高興,而且被你在整個申請過程中所展示的主動性和決心所深深打動。”

在一次安多福招生辦的見面會上,招生主任Jane進一步闡釋了家長和孩子們所關心的話題:安多福這樣一所頂尖高中要什麼樣的學生?她告訴大家三點:

1、Bright -- “聰明”

孩子要非常聰明、閃亮、有智慧、有思想。Jane說,如何知道孩子是聰明的呢?We know!安多福有多年招生經驗的老師知道!他們一眼就能從眾多孩子中看出來。這些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優秀,而且頭腦反應敏捷、思維活躍,對問題能作出迅速的分析、判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這些特點不僅從標準考試中反映出來,更重要的,是通過與學生的見面交流(所謂校友“面試”。我們應該稱為“交流、談話”更正確,能脫離“應試”思維。)中得出。孩子的知識面是否廣泛,是否有自己獨特的思想、觀念等,都能從面談中體現出來。

2、Talent -- “才能”

現在大家都把Talent理解為有形的“特長”,因此,家長們要求孩子從小去學鋼琴、小提琴、繪畫等等。甚至近幾年有一種風氣,好像去學一些西方的“貴族運動”――網球、擊劍、高爾夫――能讓孩子直接進入西方的上層社會,就成為“貴族”了。

家長們花大價錢,讓孩子們學他們不一定感興趣的東西,為的是“申請美國學校需要這些特長”。Jane告訴大家:不要考慮我的“特長”對申請學校有沒有用,孩子平時對所愛好事物的興趣和熱情更重要!

她談到她曾招收過的一個孩子非常特別,對reptile(爬行動物)極其著迷,談起來頭頭是道。安多福並沒有爬行動物的博物館或俱樂部,但學校看中的是孩子對某種東西的痴迷!他的passion!有了這種熱情、執著,他日後一定會在某個領域創造奇蹟。

3、Nice -- “善良”

這往往是中國家長們忽略或者說根本不懂的地方,但卻是最重要的方面。

這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品德”、“善良”、“懂事兒”、“修養”、“風度”等,是孩子秉性、內涵的外在體現。

孩子是否有道德?是否心地善良?是否事事、處處想著別人?還是遇事只想著自己?頭腦裡只有自己?孩子是否有遠大理想?看了很多有益的書?是否能與他人自然、友好、大方、自信地交流和交往?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安多福仍然堅持“德為先”的教育理念,招收標準不只是聰明和有才華就夠了,而要把高尚品德、願意奉獻,同時又有能力的孩子招收進來。學校甚至在2008年美國經濟遭遇金融危機時逆勢推出了“Need-blind, Need-based”政策,即不考慮學生家庭的經濟條件來錄取學生),因為學校認為:僅有知識沒有品德的人是危險的(Knowledge without goodness is dangerous)。

所以,到底什麼樣的孩子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美國高中和大學申請中勝出呢?我想我孩子的經歷和安多福招生主任的話,都告訴家長們一個簡單而重要的道理: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不要簡單模仿、copy所謂“成功案例”。

家長們要從自己孩子的內心出發,去幫助孩子尋找興趣和熱情,而不是從將來申請學校時“有用沒用”的角度,來硬逼孩子學某種“特長”。我知道還有不少家長硬要讓孩子放棄所喜愛的,改為學英語,準備考試,學“有用”的東西。這樣做容易讓孩子反感、厭倦,從而撲滅孩子心中本有的對某種愛好的火焰,最終會讓孩子離名校越來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