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縉雲鄉賢大平臺引來鄉村振興源頭活水

本報訊(記者 王巷扉 劉淑芳 劉斌 通訊員 劉海兵)“我們的高山茶葉不應只是茶葉,我們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獻山廟也不應只停留在胡源。我們要通過小城環境綜合整治,抓住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機遇期,建設新胡源……”4月6日,縉雲縣胡源鄉章村村“娘娘宮”座無虛席、人頭攢動,一場別開生面的鄉村振興講習活動正在這裡舉行。

“他們講的話我聽得進去,對村集體的工作項目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村幹部的工作也有了更多的理解。”為了更好地推進村裡的各項工作,胡源鄉邀請鄉賢組建鄉賢講師團,圍繞環境整治、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鄉風文明等方面進行講解。當天的講習活動吸引了章村村及周邊村500多名村民主動前來“上課”。

縉雲是麗水的人口大縣,四十年前的改革之初,大批縉雲人就開始“揹著梅乾菜闖天下”。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底,縉雲全縣長年在外人員近10萬人。在鄉村振興的時代大潮中,該縣著眼於整合鄉賢群英優勢,激發鄉賢整體活力。去年8月下旬,縉雲縣委發出“紅頭文件”,構建鄉賢大平臺。自此,昔日分散的鄉賢聯誼,在縉雲實現了縣級層面組織體系的規範化與制度化。

“從實踐效果來看,規範後的鄉賢平臺,讓全縣鄉賢擰成一股繩,成為鄉村振興隨時在線的建設者、引領者和協調員。” 縉雲縣委統戰部副部長周飛松說,“只要故鄉情不變,振興力量就隨時在。”

這段時間,鄉賢林必文回到故鄉大源鎮,總投資1.5億元的“普化源生態旅遊度假項目”正在加緊施工。“就是想為家鄉做點事,而現在返鄉創業有氛圍,鄉村發展有機遇。”林必文說,“大家都來盡點力,山溝溝裡就能建出‘世界之最’。”據縉雲縣招商部門統計,近年來,縉雲縣共吸引鄉賢迴歸項目100餘個,到位資金60餘億元。

“村裡有糾紛,鄉賢調解最靈驗;村裡搞建設,鄉賢搞徵收很有效。”三溪村黨支部書記吳明軍表示,把鄉賢們聚在一起,鄉村振興就有力量、有資源、有辦法。

從八年前開始,三溪鄉三溪村每年都會開一到兩次“鄉賢會議”。如今,70多位鄉賢組成的“參謀團”成為鄉風文明的重要引領者。吳明軍介紹,受鄉賢影響,村裡連續六年辦春晚;村裡老人五十歲主動過集體生日,捐資種樹;今年春節期間,全村公路兩側,看不見一顆煙花爆竹。

據瞭解,截至目前,縉雲縣15個鄉鎮街道、近100個行政村已經建立鄉賢聯誼會。藉助鄉賢大平臺,縉雲鄉賢們在引資引智、社會治理、鄉風引領和公益助善等多個方面,形成合力,“再不僅僅是從前家鄉建設零零散散的捐助者。”

“接下來,我們要儘快實現‘縣鄉村’三級層面的鄉賢組織全覆蓋。”周飛松說,“鄉村振興根本在於人。有了組織體系的全覆蓋,縉雲鄉村振興就有了永不衰竭的源頭活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