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茶葉店或菸酒店沒什麼客人,但還能開下去不倒閉?

阿布160104287


你怎麼知道茶店沒人?去的不是地方吧?

我不賣茶,也不太懂茶。但是,在過去的一年裡,曾經高頻率在茶店裡出入,大概見過一些所謂的賣茶之人(簡稱茶人),也大概見過他們的一些營銷模式。所謂功夫在詩外,並非每一個茶人都不懂茶,但也並非每一個茶人都真懂茶,他們在茶外的較量還是挺激烈的。

賣茶男A,開了三家茶店,在同行之間,他的生意算好的。

他的店主營各種普洱,店面佈置得很雅緻,有一些個人的小收藏,進了店裡之後,猛一打量覺得這個店主還挺有想法的。

客人進入店裡,他不會特別殷勤地介紹,但會起身招呼。如果你很認真地詢問某款普洱,他感覺到了你的誠意,話立刻會多起來,且笑著邀你落座,親手為你沏幾道普洱,讓你品嚐自己問的那款茶的口感如何。如果你點頭稱好,他的話便會更多,直到你拎著他已經為你包裝好的茶離開,他才滿意地輕輕一笑,為自己的表現小小得意一下。

在他店裡,常年圍繞著很多女茶客,他在時,盛況空前。他坐在主人椅中沏茶倒茶,把玩他的茶寵。那群女人圍坐在茶桌四周,彼此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更多時候,是在偷眼瞧他。如果他對哪一個女人殷勤一些,其他女人便要吃醋,話語也變得酸了許多。

要說,他不能算是帥哥,但在那群老女人眼裡,他已經是極有魅力的男人。每天下班以後,能去他那裡坐著喝會兒茶,便是人間樂事。週末,她們更是整天呆在他的店裡喝茶,一直喝到深夜十點還依依不捨。她們是他生意的絕對支撐者,每個月都會從他店裡買大量的茶存在家裡。而他在店裡招待她們的,也都是她們買好存在那裡的茶。曾經好奇地問過他,裡面是否有他的情人。他認真搖頭否認,並說,正因為是開門迎客,所以不能厚此薄彼,哪個都是他的衣食父母,哪個都得罪不起。必要的時候,他也會和她們調笑幾句,讓她們的挑逗能有個響聲兒。他最得意的是,無論誰和他聊天,他都不會讓那話掉到地上接不住。他開店十年,這些女人就跟了他十年。想想都有些小得意。

你們說,他這店能倒閉得了嗎?

賣茶女A,沒有自己的店,但和前男友合夥做過茶生意。男人四處借錢,之後腳底抹油開溜,其中包括從她那裡搞到的錢。茶店被迫關閉,她將店裡的存茶和茶器搬回家裡,賣茶抵債。

雖然沒有了自己的陣地,不像開門迎客那樣客源廣大,但她亦有自己的渠道。她的辦法就是裝可憐。因為長得有點姿色,且是離異,遇到男人的概率又比較高,她就藉此銷售自己的存茶。通常,她和對方沒認識多久,便會邀請對方到自己家裡喝茶。她比較偏愛福建白茶,一般招待的都是此茶。喝茶聊天時,她會不厭其煩地推介白茶,並反覆詢問對方口感是否很好。如果對方點頭,她便會擺出自己的苦情,言稱自己被前男友騙去鉅款,現在只得賣茶還債。多數男人一見她梨花帶雨,便立刻解囊買茶。40元進價的白茶,她賣150元一餅。

說白了,她和賣茶男A的套路一樣,都是靠自己的異性緣來賺錢,無非賣茶男打的是曖昧牌,她打的是苦情牌,依靠的都是色相而已。

賣茶女B,五十餘歲,長相富態,號稱臺灣某大師之關門弟子,每年有多日出外訪茶、學茶,一聞即知茶之好壞,一些人對她佩服得緊。

她賣茶自然不靠色相,靠朋友圈,靠現在流行的一期一會。例如三月三上巳節,她就會來個茶服之約,在公園找個美好的角落,擺上茶桌,邀人品茶。一般為四道茶,普洱、巖茶、紅茶、烏龍,皆為袋裝茶。如果有兩桌人品茶,她便帶8袋茶。如果有三桌人,她便帶12袋茶,絕不多帶。

她自稱這些茶都是茶中上品,是難得一見的好茶,前來品茶之人,都是茶的有緣人。一些人被她的話誇讚得飄飄然,以為自己已經是風雅之人。

千萬別以為這一期一會只是朋友間的相聚。這樣的聚會每人每次要出150元到200元不等。試想,200元拿到賣茶男A那裡,至少能拎回一餅普通普洱,喝個半年一載的也有可能。

她每次要辦茶會,便用美篇寫好文章,發在朋友圈裡,然後再群發至微信好友那裡,有棗沒棗打一竿子。如果你竟想蹭茶,對不起,她的友好瞬間改變。有些人受不了她幾乎十天半個月就有的一期一會,去一兩次就不去了。但架不住她交遊廣闊,朋友眾多。朋友帶朋友,茶會時又是一撥新人。

據度娘說,一期一會是日本茶道用語,意思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緣分,或只被允許施行一次的聚會。所以,一期一會到了她這裡,用得頻率有點高、有點濫。不過,這不妨礙她賺錢。買個零食茶點之類的,還是足夠享受的。

所以,千萬別以為茶店沒人登門,賣茶男女沒有顧客。他們各有生財之道。有色的用色示人,有才的用才,沒辦法的想辦法,過得都挺滋潤的。這年頭,做個生意,都是各顯神通。小看人家,就是高看了自己。


喝茶慢


常言道,家有萬貫,不如開個小店。題主這一說,還真是!我突然想起公司附近的幾家菸酒店和一家茶葉店,街上什麼飯店啦,服裝店了,三天兩頭換招牌,但是這幾家店確實穩如泰山,不看到這個題目我還真想不起它們的存在。在各種商場超市,社區便利店的圍攻下,它們是如何活下來的呢?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覺得極不合常理,跟身邊懂行的朋友交流後才恍然大悟,裡面道道還真不少

1,先說茶葉店,如果說菸酒店平常還有幾個人,茶葉店幾乎就是門可羅雀,但人家就是頑強的靜悄悄的來了十幾年。茶葉店典型的屬於三月不開張,開張吃一年,利潤非常高,另外一個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是,單位團購!每一個茶葉店背後都有少則一兩家,多則七八家的大單位在背後支撐,大單位長年的禮品用茶,招待用茶,會議用茶,福利用茶這個量就很大了,足夠一個茶葉店賺的盆滿缽滿了,平常的零售能維持日常開銷和店員工資就可以了。還有一塊就是供應一些酒店和茶樓,但這塊不是每個店都有。

2,再說菸酒店,菸酒店一般也不靠做散客零售的生意賺錢,你買菸一般都是在社區便利店而不是去菸酒店買對吧?他們一般給各個酒店飯館直接供貨,也給超市便利店配貨。一般情況下,每個店都會代理一個或幾個品牌的白酒或紅酒,能拿到非常低的價格,適合批發走量。還有一大塊就回收禮品菸酒,他們自己有一整套的回收銷售鏈條做支撐,模式成熟,真正做到低進高出。當然,還有假煙假酒...之類的,我就不展開說了。

以上就是我們平時看茶葉店菸酒店雖然冷冷清清,但是依然活的很滋潤的原因。不盡之處,歡迎討論補充。


力橙財經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來說說我幾個朋友開茶葉店和菸酒店的故事。

茶葉店

我孩子同學的媽媽就有一家茶葉店,裝修再普通不過了,早上一般11點左右開門的,我經常去他們那喝茶,有時候一個下午都沒有一個客戶,但是他們一家人都在,還要養三個孩子,後來才知道,他們除了茶葉,平時中介還有六合彩收莊等都會做,而且他們很多老鄉晚上都忙的很,經常會到他們那聚會喝茶,所以茶葉店的生意,平時看著沒人,也許他們做的一個店,就夠一年吃的了。再說茶葉利潤高的很呢。


菸酒店

我兩個朋友在廣州開菸酒店,這幾年他們都買了幾百萬的房子,還有車子,平時經常去找他們喝茶,看著有人買水,有人買一盒煙,當時也奇怪他們怎麼掙這麼多錢,後來問了一些朋友才知道一點,他們代理的酒,都會到各大飯店去入駐推廣,還有就是經常回收菸酒,收入的價格相當底,然後再高價賣出去,這樣就能掙不少錢的。他們也有很多人脈,經常都是批發給酒店,而我們經常看到的,都只是一山水一角呢。而且酒的利潤也是大的嚇人呢?

每行的水都深,沒有經驗沒有人脈謹慎入行,而且凡事都是這樣,我們表面上看著他們沒有生意不掙什麼錢,可是實際上他們做的風聲水起呢。看任何事情都不要只看表面。包括人也一樣。希望能幫到你。


書霞育兒說


這個主要看營業額與成本。

營業額,茶酒類的客單價高,利潤也不少,所以很少客人也能存活。

如果是便利店,那就要多週轉,賣的越快越好。

再說成本,店鋪一開好,無論你開不開門營業,成本都是有的,所以得開。

生意並不一定人來人往就生意好,很多看熱鬧的並不會帶來什麼生意。店面生意總有熱鬧和冷清的時候,再大的食堂,非餐時也是冷清的,再好的劇院未演時也沒人氣。有的店看著沒有客人,可是都是熟了批發,打個電話就送過去,可能真沒有什麼客人。有的店鋪就是一個小小的櫃檯,可是人家每月發貨到世界各地好幾個貨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很多時候眼見並非真實。

賣煙、賣茶葉的店不是老百姓買米麵油鹽、蘿蔔大白菜的地方,店裡人自然不會擠得水洩不通。買菸酒買茶葉的,一般都是孤軍作戰,買好立馬走人, 回家泡茶抽菸,享受人生的清閒與樂趣去了。

你如果不是一天到晚像個偵探那樣,蹲在菸酒店門口附近細細觀察,就很難捕捉到他們的身影。

知道了吧,茶葉店菸酒店就是這樣悶聲大發財的。你見過幾個倒閉的?

因為不少茶葉店和菸酒店都是以渠道為主的,也就是說下級有很多零售網點,他們做批發。這樣的店鋪自然卡不到人潮湧動的情景,但是銷售量其實不小。還有就是走企事業單位福利渠道,長期供應,有業務關係,這樣的店鋪也能獲利不少。還有些就是供應超市啥的,反正都能生存盈利。

我做農藥批發,店裡幾乎沒有什麼人,淡季就長期關門,之所以能長期經營下去,是因為店鋪只是臨時待客的地點,順便零售點產品。銷售是靠上門送貨,客戶需要產品根本不需要來店裡,打個電話,需要什麼產品,多少箱,馬上就開車送去了。如果不是辦理營業執照需要店面,根本就不需要租門面房。也許茶葉店情況類似吧!


小慕容


對於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靳水平、張弩認為: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說明的是渠道和利潤問題。

由於很多茶葉店和菸酒店都是以渠道為主的,也就是說下級有很多零售網點,他們其實是做批發為生。這樣的店鋪自然卡不到人潮湧動的情景,但是銷售量其實不小。還有就是走企事業單位福利渠道,長期供應,有業務關係,這樣的店鋪也能獲利不少。菸酒店的主要客戶來源是團購。一般都是批量出售,一般很少零售,這也是我們平時看菸酒店雖然沒人“光顧”,但是依然不會倒閉的原因。


這種門面作為展示和囤貨的模式,其實在電子商品市場也廣泛存在,許多店鋪甚至設置在寫字樓內,也無門面廣告,主要是通過客戶經理來拓展市場,服務的也更多是企業級批量客戶。所以表面上的“門可羅雀”並非其實際經營狀況。


還一種銷售渠道也是異常可觀的。如今的人都異常的注重禮儀。許多人家裡有個紅白喜事都會大量採購菸酒茶。這樣的情形就不會去路邊的小店裡買。這就跟常人去路邊小店的人買完全相反了。因為量買得多,所以找一家菸酒店確定是比在路邊小店買要划算得多的。而且質量會有保障,很少會出現假貨的情形。


俗話說菸酒茶不分家,團購客戶都有需求。尤其菸酒不分家,喝酒的人幾乎都抽菸反之亦然。團購和婚宴都是一起拿,而且量很大,頻率也很高,大企業招待需求那是很大的,有幾個大單位和婚宴總管的客源,店就養住了。


除了出貨量以外,還有一個因素是茶葉、煙、酒這類商品的毛利潤是很大的,特別是作為較高級別的代理商,單一商品的利潤更是客觀。


另外,茶葉、菸酒的消費也存在週期性,比如在逢年過節的時間,這類商品的需求會遠大於平時。這點也是國內的傳統文化有關,平時看似是非剛需的消耗品,在節日期間卻會成為聚會、訪友的剛需品。平時店鋪雖然零售客戶較少,但只要在傳統節日來臨時服務好周邊社區的需求,也可以讓營收在固定的幾個時段爆發式增長。


不過,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商對茶葉、酒類零售行業的滲透,肯定是對線下門店有所衝擊。不過,現階段由於菸草銷售許可證和法規對菸草異地銷售的嚴格限制,香菸是不能網絡銷售的。從這個角度而言,線下菸酒店的生存狀況要好於茶葉店。


每日經濟新聞


首先我們說一個店能不能繼續開下去,不是看客流量的,一個門店每天門庭若市、人來人往,客流量爆炸,但是來來往往的人雖然多真正消費的卻少,照樣要走向倒閉,畢竟客流量又不能折現不是。茶葉店、菸酒店這種非生活必需品的門店靠的往往不是零售,看起來十天半個月都沒什麼生意,一旦開張就是一筆不少的收入,具體來說為什麼他們看起來沒什麼生意還能不倒閉呢?

一是茶葉和菸酒的利潤算是還比較高的。越是好的茶葉,價格也越高,利潤也就越高,據說普通茶葉的利潤也能達到50%以上,菸酒也是一樣,自從菸草所得稅增加7%之後,普通香菸的利潤也有10%左右,好煙好酒那就更不用說了,雖然不必茶葉的利潤那麼高,但是需求量也大的多呀。

二是茶葉、菸酒門店的收入來源往往不靠一個兩個的零售,而是依靠團購、批發。並不是指望著老百姓買個一條兩條煙來獲取利潤,他們的目標客戶多為大老闆、大酒店這些大客戶,一次婚宴的菸酒茶葉就是一個不算小的數目了吧,另外名菸酒茶葉屬於常見的人情來往的禮品,每逢各種佳節、婚禮的這種大日子,你再去這些平時看似沒有客流量的茶葉店、菸酒店看看,消費者也多著呢。

三來他們往往有自己的會員或者固定顧客群體。看起來沒人光顧,其實每個月有那麼一個兩個固定客戶的單子可能就夠了。他們往往都有自己的固定合作伙伴,比如婚宴酒店、企業和製作等等,不需要每天都來客人來,做好這些合作項目就夠了。

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不要看著沒什麼客人,就以為他們什麼都沒做還能把店維持下去,這隻能說明他有資本或者有更大的客戶!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就我們家20多年茶葉店經營,我個人接手經營茶葉店近10年的經驗來看。茶葉店也是經歷了市場起步期、上升期、緩衝期幾個階段。

就我個人經歷而言,茶葉店剛開始沒有特別成熟的客戶群,一般也都是需要用一些促銷、優惠的產品和儘可能全面的品類來吸引客戶,有時候店裡人頭攢動也不一定能掙到錢,主要在於宣傳和招攬人氣的作用。如果店裡在當年可以成本持平的話,說明已經是經營有道了。

這是我剛剛接手店面後,調整的店面,儘可能多的品類展示,還有很多引流的產品在島櫃前吸引客戶。

在開店後的2-3年,一定要有準確的產品定位,要麼有獨特的產品、要麼有適合的經營方式,依舊人頭攢動是很難賺到大錢的。畢竟,茶葉是需要安靜品飲的,來這裡消費的高單客戶也是傾向於環境舒適,購買時也是要反覆品嚐的。所以,店面如果有成熟的客戶群體是,反而人流沒有之前初創期那麼多,但是每個客戶消費能力也是提升了很多的。

2011年我們開設該品牌北方地區第一家專營店。收縮了了過去的產品品類,著重於高品質普洱茶的市場銷售及推廣。

就我們家而言,在2008年定位了品牌普洱茶的代理銷售,客戶比之前少了近50%,但客單價確提升了近200-300%,利潤也有提升。換句話說,我們將服務大多數散客的時間,用在了少數重點客戶的身上,更容易產生效益。

單就大家關心的茶葉行業暴利而言,其實在北京這樣的城市,已經很難做到了。在北京,房租佔據了茶葉成本大多數,另外人員成本、稅還有一些附加費用,讓茶葉已經遠離暴利的神話了。同時,互聯網的信息傳播速度,也讓信息成本降低了很多。

隨著消費者對茶葉的差異化需求日益增加,我們也再次重新出發,開始著手經營小眾高端普洱茶的定製服務。這樣應該是,店面的客人會更加傾向於安靜休閒的環境中品飲、選購茶葉,也就是平時看到的,店面沒啥人的狀態了。

目前來看,經營茶葉店,

還是主要在於店面的定位:你是想服務大眾的普通消費,還是少數忠實客戶的高端消費?

另外,跟其他商業一樣,經商的本質就是做人,要看店主本身的性格標籤和專業能力,夠專業才能打動客戶,才能讓客戶更放心的在你店裡消費。

——更多茶葉知識請關注《拙閱普洱茶生活館》任何問題@我都會幫您解答!


拙閱普洱茶生活館


我們經常看到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路邊有很多看起來都比較高檔的菸酒茶店沒什麼客人,但是它就是能十幾年如一日的開著。金十君就為大家解答一下吧:

1.利潤高

其實對於很多店面的生存來說主要是看營業額與成本。

茶葉菸酒店跟普通超市或者便利店不同,超市便利店靠的是薄利多銷,需要銷量上去了,才有利潤,而對於菸酒茶店來說,單件商品利潤已經足夠多,一天可能賣一兩個客戶也許營業額就可以抵消成本了。

所有產品按照單品利潤看是茶>酒>煙,茶葉的售價是進價的3倍,一般的酒是15%的利潤,所以很少客人也能存活。

2.逗留時間短

茶葉店或菸酒店一般情況下,客人隨買隨走,因為客人基本都是很熟悉自己要購買的菸酒茶,一般都是拿了就走所以在店裡逗留的人很少。

抽菸的人大多是買個整條的,除了價格優惠外,還省了多次購買的麻煩。茶葉,稱一斤也能喝一月半月的,酒也一樣,客人往往購買一次之後就可以很久不用再到店裡買了。

從客戶的角度看:買一次菸酒茶,至少要使用10天半個月,甚至會有更長的使用週期的。

3.酒類陳列費

酒是利潤大戶,不僅是銷售利潤,最重要的是還有返利和陳列費。好點的店單單陳列費養店就沒問題,一個月一個品牌一個陳列面上千的費用,大部分可達到陳列產品1:1的比例返陳列費。

4.電話拿貨

有的店看著沒有客人,可是都是熟了批發,打個電話就送過去,店面就真沒有什麼客人。有的店鋪就是一個小小的櫃檯,可是人家每月發貨到世界各地好幾個貨櫃。

5.有下級零售店

因為不少茶葉店和菸酒店都是以渠道為主的,也就是說下級有很多零售網點,他們做批發。這樣的店鋪自然看不到人潮湧動的情景,但是銷售量其實不小。

6.團購合作

菸酒店的主要客戶來源是團購,一般都是批量出售,零售所佔的營業額不多。

除了批發,它們還會長期跟一些企業,公司合作。這些企業,公司,為了節約成本,都是長期在這裡拿貨,一年下來的拿貨量也是很可觀的。再加上舉辦宴會都需要菸酒茶,也需要很大的量。

“金十數據”,以最獨到的視角揭開天下事、社會事、身邊事的背後真相,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很可能呀!人少、但是還能維持,有兩種情況:一是雖然人少還能賺錢,二是雖然不賺錢但是投資人看好未來發展、所以維持“戰略性”虧損。

首先分析第一種可能。人少怎麼賺錢?雖然客流量少、但客單價和毛利比較高。大家看到的典型的例子就是:超市人多,客流量大,但不是所有超市都賺錢,好多客流都是不賺錢的客流,如挑菜一挑挑好幾個小時的大爺大媽;百貨人少,客流量小,但客單價度高,客流量不大但質很高,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超市和百貨,這兩種業態都是存在的。如果是完全市場化的環境下,如果兩個業態存在邊際利潤率的明顯不同,那麼邊際利潤率低的業態就會逐漸減少,從而減少供給拉高利潤率;而邊際利潤率高的業態就會有新資本的進入,逐漸增加供給從而拉低利潤率。所以從數量上來看,超市的數量要大於百貨的數量,但兩者利潤率很可能一樣。

舉個極端的例子,奢侈品體驗店。一個店裡面,如果人過多,需要再門外排隊,以保證店內顧客的體驗。想買奢侈品的群體,一般來說,願意付出更多的金錢來享受更優質、更個性化的服務,而這種群體永遠是存在的。而題目中所說的茶葉店和菸酒店,我想就是屬於這種情況。

其次還有第二種可能,就是“戰略性虧損”。先培養出客戶的購物習慣,開始人少沒關係,投資人預期人會越來越多,最典型的比如一些線下的“黑科技”便利店,有時候成本要比傳統便利店還要高,但是投資人可以忍受暫時低的利潤率。如果新一代客戶的購物習慣養成了,沒有機械手無人收銀的便利店就覺得彆扭,漸漸傳統便利店的客流就會向黑科技賦能的便利店轉移,漸漸客流就有了。

評論員:王小星


首席投資官


義芳君說茶 | 原創深度精彩茶說,告訴你一個真實茶世界!

平日裡出去逛街,眼尖的人總能發現一個“奇怪”現象:許多茶葉店或菸酒店(義芳君這裡重點說下茶葉店),不管沿街,還是躲在哪個旮旯角落處,往往都是有一些年齡的老店了。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些店平常看過去有點門庭冷落,貌似沒啥生意的樣子,為什麼它們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做個“南山不倒翁”,以致許多人總覺得茶葉是“暴利”行業,“有錢又有閒”呢?前幾年,有一些剛踏入社會的女孩子就特別喜歡找份在茶葉店上班的工作,可能正是看中了這點。

其實,這是許多人不瞭解茶行業的特性導致的。

我們知道,生意有些是擺在明面上,外行人根據每日人流變化、貨架商品更迭速度,商家促銷活動頻次及讓利幅度等因素,大致可以判斷出該商家生意真實情況。

譬如:地鐵口、火車站、繁華商圈裡的小吃店、冷飲店、奶茶店、服裝店……等等。這些店面的市場推廣方式,講究“短、平、快”,第一時間吸人眼球,第一時間促成銷售。因此,人流越多,意味著曝光的機會越多,意味著促成成交的機率越大。很多人也就產生了這樣的印象,“哇,這家店人真多,人氣真旺,生意肯定很好啦!”反過來,人流越多,也能產生示範及跟風效應,這也是為什麼現在一些網紅奶茶店喜歡花錢請人排隊的原因。

很顯然,這種屬於衝動型、意念型或者跟風型的消費習慣,在茶葉上則顯得比較少見。喝茶一族,基本屬於有較強計劃性、講究個性化體驗。這種消費習慣不會是臨時的一時興起,更多是長久以來形成的消費習慣。因而,大凡買茶,不會經常性,而是有一定的時間節點,所以基本上很難看到客戶一撥接一撥地出入茶葉店。

此外,還有一些生意是浮在冰山下的,比較隱秘,不會顯山露水。整體上來說,茶葉消費具有鮮明的季節性及時間性,淡旺季的特徵比較明顯。大凡新茶上市或者端午、國慶、中秋等重要節假日都是茶葉消費的黃金節點。大批量定製買茶,不一定非得上門,一個電話、一條微信,加上一部車,幾分鐘之內,可能已經實現了價值不菲的一筆交易。而這些交易在門店裡基本上是看不到的。

所以,你看到的現象,雖然是事實,但未必是真相。淡旺季的特點,加上近幾年政策因素、飲食習慣、健康認知等方面的變化,以及互聯網對實體的衝擊,這幾年茶葉門店經營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也亟待轉型升級。

正所謂,亂花漸欲迷人眼,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特殊之處。老店肯定有老店的“過人之處”,挖掘時代變化中老店的生存之道,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希望對您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