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梵高的東方情結

阿彌,綜合整理

“我的所有作品,或多或少都受到日本藝術的影響……”

——梵高,給提奧的信,1888年7月15日

在之前的《在19世紀,浮世繪是怎樣影響西方現代藝術的?》一文中,我們曾經分析過,浮世繪是如何傳播到歐洲,並對歐洲的現代主義藝術運動產生影響的。實際上,對於梵高來說,當這場“日本風”剛剛颳起時,他並沒有產生特別強烈的興趣。

梵高的東方情結|流轉的日本之夢

倫敦世博會上的日本展櫃 圖片:梵高博物館

梵高的東方情結|流轉的日本之夢

莫瑞斯·吉伯特(Maurice Guibert)為勞特雷克拍下的模仿日本人的照片,約1890 圖片:梵高博物館

不過,這並不能怪梵高。在荷蘭,沒有藝術家研究過日本藝術——那是巴黎的潮流。1862年的倫敦世博會和1867年的巴黎世博會,使得英法兩國的上層社會對日本有了廣泛的瞭解。世博會中既展出了日本的藝術和工藝品,比如浮世繪、漆器和屏風等,又展出了很多日常生活用品,比如和服、扇子和陽傘等。它們迅速成為上流人物追捧的對象。所以,直到梵高來到巴黎,他才感受到這種東方藝術的魅力,並立志使自己的作品也“現代”起來。

梵高的東方情結|流轉的日本之夢

法國藝術品交易商齊格弗裡德·賓(Siegfried Bing)主要銷售日本藝術品。他還在1888年5月到1891年4月間出版了關於日本藝術的雜誌。

梵高在安特衛普居住時,收集了第一批日本版畫,並將它們釘在房間的牆上。他在1885年11月寫給提奧的信中說:“我之所以能夠忍受待在工作室裡,主要是因為牆上的日本版畫,它們讓我愉快。你知道,那些在花園或者海邊流連的小小的女性身影,那些騎兵、花朵、長滿荊棘的枝條,它們都讓我愉快。”

梵高的東方情結|流轉的日本之夢

梵高在《朱利安·堂居伊肖像》的背景中,描繪了很多日本版畫作品

1886年,梵高搬進了提奧在巴黎的公寓。他們一起收藏了很多日本版畫。梵高並不僅僅是出於獵奇而收藏,而是將它們當作藝術典範來看待——如同西方藝術史中的傑作一般。

梵高的東方情結|流轉的日本之夢

文森特·梵高,《羅琳女士肖像》,1889 圖片:大都會博物館

1887年,梵高在當時的情人奧古斯蒂娜·塞加托里(Agostina Segatori)的咖啡館Le Tambourin辦了一場展覽,展出了他收藏的日本版畫。在為塞加托里畫的畫像中,背景中陳列的就是梵高自己的收藏。他想憑藉這場展覽賣出部分藏品,遺憾的是並沒有買家。

梵高的東方情結|流轉的日本之夢

在《坐在咖啡館中的奧古斯蒂娜·塞加托里》中,梵高表現了坐在自己咖啡館中的賽加托里。背景中的版畫作品都是梵高的個人收藏 圖片:梵高博物館

梵高常常臨摹這些作品,並從反覆的觀察和臨摹中學習日本的藝術技法。他喜愛這些版畫鮮豔的顏色、平面的塗色方法、沒有地平線的構圖、別緻的角度、深重的輪廓線,以及對自然細緻入微的觀察。在《開花的李子樹》(仿歌川廣重)這幅作品中,他在畫面中加上了橘色的榜題,並多添加了一些日本人物。這些日本人物是從其他的版畫中挪用的,目的似乎是使日本風情更加濃郁。

梵高的東方情結|流轉的日本之夢

文森特·梵高,《開花的李子樹》(仿歌川廣重),1887 圖片:梵高博物館

梵高的東方情結|流轉的日本之夢

文森特·梵高,《羅馬墓地》,1888 圖片:梵高博物館

在巴黎居住了兩年之後,梵高啟程去了法國南部的阿爾。此行的目的除了“尋找平靜”,還有就是去尋找日本版畫中那種“乾淨的空氣以及愉快的顏色效果”——而這,對他藝術的提高至關重要。

梵高的東方情結|流轉的日本之夢

文森特·梵高,《蝴蝶和罌粟》,1889 圖片:梵高博物館

在離開巴黎之前,梵高將所有的版畫作品都留給了弟弟提奧。因為,他“開始用更日本的眼光看世界”,因此,不再需要這些版畫作品了。

梵高的東方情結|流轉的日本之夢

1886年5月的《巴黎畫報》,封面出現了花魁形象

梵高的東方情結|流轉的日本之夢

梵高用油畫技法臨摹的花魁

“經過一段時間,我的視覺發生了變化。我開始用更日本的眼光看世界,顏色開始變得不同。我也確信,只有通過在這裡(阿爾)長期居住的方法,我才能找到自己的個性。”

——梵高,給提奧的信,1888年6月5日

他也寫信給同樣喜歡日本版畫的高更,描述他到達阿爾時的場景。他透過列車的窗子向外望去,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裡是否像日本。“很孩子氣,不是嗎?”

梵高的東方情結|流轉的日本之夢

文森特·梵高,《自畫像》,1888 圖片: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

梵高認為繪畫可以在肖像中找到新的可能,他和藝術家朋友們開始畫自畫像,並時不時交換這些作品。在收到朋友埃米爾•伯納德(Émile Bernard)和保羅·高更的自畫像後,梵高畫了一幅要送給高更的自畫像。在這幅自畫像中,梵高用浮世繪的造型方式表現自己的眼睛,用深重的顏色突出衣服的輪廓線,並像日本藝術一樣用純色填滿背景。(遺憾的是,這幅畫送出幾個月後,梵高和高更的友誼就破裂了。高更用這幅自畫像換了300美元。)

梵高的東方情結|流轉的日本之夢

埃米爾•伯納德,《藝術家的祖母》,1887 圖片:梵高博物館

當高更和梵高的友情結束後不久,梵高就開始出現精神疾病的困擾。他被送進醫院,送進精神病診所,也是從這一時期,他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改造現有繪畫是太大的一個目標了。梵高的信件越來越少提及日本藝術。不過,他的作品依舊有著強烈的日本藝術印記。1888年年底,梵高因精神病發作住進了阿爾勒醫院,後來,他自己決定轉院到聖雷米的精神病療養所。在療養所的大庭院中,梵高創作了各種各樣主題的畫作,這些畫作體現了他對自然細緻入微的觀察,而這也是日本藝術給他的啟發。

梵高的東方情結|流轉的日本之夢

《扁桃樹繁花》是梵高為新出生的侄子而作。這幅畫深受日本藝術影響。看構圖我們可以發現:他是向上看的,同時又放大了看到的內容。

1890年5月,梵高離開了聖雷米的療養所,搬到了奧維爾(Auvers)。在此時寫的生命最後的信件中,梵高提到了即將在巴黎美術學校舉辦的浮世繪展,他說自己非常想去現場參觀。此外,梵高還與加歇醫生分享了他對日本的興趣,並嘗試與路易·杜姆蘭、艾德蒙多·布洛克(Edmund Brook)等到訪過日本的藝術家接觸。

梵高在日本的影響是在其死後的20年後。其中最為狂熱的介紹者為小說家武者小路實篤、藝術史家小島喜久雄、畫家齋藤與裡和岸田劉生等。日本民眾對梵高的熱情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達到高峰,很多日本的旅行者到法國都會到奧維爾去,參觀藝術家的作品以及其生命最後的痕跡。

本文改編自梵高博物館官方網站Meet Vincent: Inspiration from Japan

查看更多藝術資訊請下載中國美術報網APP

中國美術報網網址:http://www.zgmsbweb.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