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結合傷寒雜病論和醫家案例,探討治療高血壓的常用經方經驗

高血壓病為現代人較常見的疾病,中醫而言病因病機較為複雜,臨床上宜立足辨證論治,注重病證結合。高血壓病在中醫歸屬為“頭暈”、“眩暈”、“頭痛”、“動風”等。本文通過結合《傷寒雜病論》與各大醫家經方治療高血壓病臨床案例來探索經方治療高血壓的特點。

結合傷寒雜病論和醫家案例,探討治療高血壓的常用經方經驗

一、清熱瀉火降壓

常用用於三焦熱邪熾熱,邪傷脈絡,故見頭暈頭痛等證的高血壓病。常用方有黃連解毒湯、三黃洩心湯、瀉心湯等。

黃連解毒湯,方中黃連清瀉心火,兼瀉中焦之火,為君藥;黃芩瀉上焦之火,為臣藥;黃柏瀉下焦之火;梔子瀉三焦之火,導熱下行,引邪熱從小便而出。二者為佐藥。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瀉營分之熱,黃連洩氣分之熱等。清熱解毒之品可“冷卻”血液,減緩血管壓力,對出血性腦血管有防制的效果,而且能增加腦部的血流量,對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亦有效果。

二、和解少陽,疏肝降壓

常用於邪中少陽,而見目眩等證之高血壓病。常用方有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龍骨牡蠣湯等。

大柴胡湯與小柴胡湯,兩方中方中重用柴胡為君藥,配臣藥黃芩和解清熱,以除少陽之邪;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薑,以治嘔逆不止,共為佐藥。大棗與生薑相配,能和營衛而行津液,並調和脾胃,功兼佐使。少陽鬱熱則用小柴胡和解少陽,清熱疏肝,少陽鬱熱合併陽明裡實證與大柴胡清熱疏肝,靜順陽明,三焦疏通則高血壓症狀解除。

柴胡龍骨牡蠣湯常用於伴有神經官能症的高血壓病患者,方中柴胡、桂枝、黃芩和裡解外,以治寒熱往來、身重;龍骨、牡蠣、鉛丹重鎮安神,以治煩躁驚狂;半夏、生薑和胃降逆;大黃瀉裡熱,和胃氣;茯苓安心神,利小便;人參、大棗益氣養營,扶正祛邪。共成和解清熱,鎮驚安神之功。五臟安和,則血脈平復,從而達到降壓的作用。

結合傷寒雜病論和醫家案例,探討治療高血壓的常用經方經驗

三、燥溼化痰,利水降壓

體內水液不得輸化而發生痰飲證,痰飲停留或滲注於體內某一部位而引發高血壓病。常用方有溫膽湯,小半夏加茯苓湯,苓桂術甘湯,澤瀉湯、五苓散等。

溫膽湯,理氣化痰,膽為清淨之府,性喜寧謐而惡煩擾。若膽為邪擾,失其寧謐,則膽怯易驚、心煩不眠、頭暈頭痛等不適;膽胃不和,胃失和降,則嘔吐痰涎或呃逆、心悸;痰蒙清竅,則可發為眩暈,甚至癲癇。治宜理氣化痰,和胃利膽。方中半夏辛溫,燥溼化痰,和胃止嘔,為君藥。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熱化痰,除煩止嘔。半夏與竹茹相伍,一溫一涼,化痰和胃,止嘔除煩之功備;陳皮辛苦溫,理氣行滯,燥溼化痰;枳實辛苦微寒,降氣導滯,消痰除痞。陳皮與枳實相合,亦為一溫一涼,而理氣化痰之力增。佐以茯苓,健脾滲溼,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薑、大棗調和脾胃,且生薑兼制半夏毒性。以甘草為使,調和諸藥。

結合傷寒雜病論和醫家案例,探討治療高血壓的常用經方經驗

小半夏加茯苓湯,苓桂術甘湯,澤瀉湯、五苓散等利水滲溼降壓。痰飲停留脈絡,組織等,水飲證溼邪蘊結三焦,則脈絡血壓偏高,上逆於上而發頭暈頭痛等,利水滲溼,水氣下行,血壓得降。

四、益氣養血降壓

氣血虧虛,脈絡失養,故見頭暈,頭痛等高血壓病。常見方有黃芪桂枝五物湯、芍藥甘草湯等

黃芪桂枝五物湯主治氣血虧虛之高血壓病。黃芪桂枝五物湯方藥五味,配伍精當。黃芪得桂枝不留邪,桂枝得黃芪益氣而振奮衛陽,芍藥配桂枝調營衛而和表裡,大棗養血益氣助黃芪、白芍之功,生薑調和營衛。五藥合用,益氣溫經,和血通痺。脈絡得養而降壓。芍藥甘草湯治津液受損,陰血不足,筋脈失濡而發高血壓病,藥相伍,酸甘化陰。兩者常用於治療心腦血管供血不足、動脈硬化性高血壓。

應該注意的是,這些經驗是結合臨床及各大醫家總結出的經驗用方。我相信,有更多的有效經方需要我們去總結和歸納。當然,在臨床上,形成高血壓的因素,往往是錯綜複雜的,切不可死守成法,或單用某方,而要融會貫通,無法求有法,有法求變化,化裁至當,契合病機,不被血壓的高低與簡單平肝熄風、鎮定安神、活血通絡等治法而擾亂我們的思維。經方是治療雜病有效而快捷的一個治療方式,需要我們繼續探求與發現。

結合傷寒雜病論和醫家案例,探討治療高血壓的常用經方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