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新型養老模式“時間銀行”:直擊養老金覆蓋不了的剛需痛點!

你聽過新型養老模式“時間銀行”嗎?聽說它能解決

養老金覆蓋不了的剛需痛點?為此,我們聯繫了在瑞士留學的Lea,快來聽她是怎麼介紹“能養老的時間銀行”的?

新型養老模式“時間銀行”:直擊養老金覆蓋不了的剛需痛點!

Lea是一個在瑞士留學的大學生,住在房東克里斯蒂娜家。克里斯蒂娜是一位獨身老太太,剛退休不久。在瑞士,人們退休後的養老金是非常豐厚的——政府規定,按居民在職時期最後收入的60%發放養老金

作為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瑞士普通人的月收入平均高達6300美元(約合人民幣40138元)。按照60%的比例來計算,瑞士退休老人的月退休金可達人民幣24083元——相當於每個月都能買3部iPhone X~

新型養老模式“時間銀行”:直擊養老金覆蓋不了的剛需痛點!

擁有如此豐厚退休養老金的房東老太太,在退休後居然沒有享清福,而是去找了一份“工作”!

對此,Lea十分不解,而房東的解釋卻令她震驚:

“我去工作可不是為了錢,我是把工作時間存進‘時間銀行’了,等我老得不能動了,便可以支取這些時間。”

同大部分人一樣,Lea瞬間變成了好奇寶寶,不斷追問房東到底“時間銀行”是怎麼回事?

克里斯蒂娜解釋說,這是一種養老服務項目,人們可以在年輕時把照顧老人的工作時間儲存在“時間銀行”,等自己老了,需要別人照顧時,取出這些工作時間,由其他年輕人來照顧你。每個人的服務時數都會存入個人社會保險系統的賬戶裡

房東克里斯蒂娜找的這份工作是照顧一位80歲的老人,她所要做的就是陪老人購物、聊天,幫他做些家務,帶他出門曬曬太陽……

新型養老模式“時間銀行”:直擊養老金覆蓋不了的剛需痛點!

工作期滿後,克里斯蒂娜會獲得一張“時間銀行存摺”。更有趣的是,當她需要時,她不僅可以支取自己存儲的工作時間,還能獲得一定的“時間利息”,比如:免費獲得額外幾個小時的照顧。

如果時間存儲者直到去世都沒有使用完“時間存摺”裡的時間,“時間銀行”會把這些小時數折算成金錢還給老人的遺產繼承人。

新型養老模式“時間銀行”:直擊養老金覆蓋不了的剛需痛點!

中國版時間銀行儲蓄卡

Lea說,在瑞士,這種時間存儲模式並不侷限於幫助老人。由於她是中國籍留學生,她在“時間銀行”接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幫助一對瑞士夫婦學習中文。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Lea已經不覺得這是工作,而是非常有趣的娛樂活動。

而對老年人,尤其是獨身老人來說,“時間銀行”不僅幫助他們豐富退休生活,更讓他們的養老剛需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學者彭希哲說:“目前,中國老年人口已佔總人口的17.3%,絕對數量也從1982年的7682萬,增加到2017年的2.4億。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會到達到峰值,即4.3億左右,超過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並將在這一狀態持續很長時間。”

在老齡化進程加速的中國,養老金缺口的存在、退休年齡的延遲都牽動著人們的神經。養老金或許能解決老年人退休後錢從哪來的問題,卻無法滿足獨居老人需要他人照顧的剛需。時間銀行的養老模式,或許能解決中國4.3億老年人口的實際養老問題,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