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面對經濟全球化的退潮?

韋如傑


這的確是個隱患,說明全球化進程出現了問題。

我覺得中國已經提前看到了這一趨勢,於是做出了一帶一路的戰略佈局,就是為了對沖全球化倒退。

而特朗普上臺後,中美之間摩擦不斷,尤其在經濟領域,中國的做法是,更加開放。

之前海南博鰲論壇,已經透露出中國將更加開放的信號。其中,海南將建成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港,就是最大力度的開放信號了。除此之外,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放開金融領域投資限制,擴大進口規模等等,也都是積極信號。

這說明,中國對全球化可能出現的問題已經有所準備,對中國在全球化所扮演的角色也非常清楚。

過去,美國是管設計,處在全球化最高端,日韓歐管設備,比如半導體,芯片,零部件等,處在全球化中端,中國等一些國家管生產,處在全球化底端。這樣的分工,其實是美國發起的,美國主動去製造化導致了中國的崛起,也埋下了摩擦的導火索。

如今,特朗普上臺後,想發展製造業,讓製造業迴流,這就造成了和中國的衝突,摩擦,特朗普試圖打破目前的全球化格局,以美國為中心。

對中國而言,挑戰剛剛開始。對外,中國堅持一帶一路,擴大第三世界市場,賦能不發達地區,對世界有利,對中國也有利,可以說是雙贏局面。但是在美國等歐美國家看來,這就是擴張,對他們形成了威脅。

對內,中國加大改革開放,加大內需消費,這就需要對現有利益格局進行改革,比如房地產長效機制,房地產稅等等,中國必須要解決目前的房價問題,只有這樣,內需才有可能真正提升。否則,中國還是必須依賴美國等國家,依賴出口,無法改變目前的格局。

如何改變一房獨大的局面,將是中國改革的關鍵。


趙冰峰財經


我還是使用數據來說話,採用全球化研究中最為著名的KOF全球化指數來衡量。

我不同意提問人的預設,經濟全球化並沒有退潮。

先看總體的全球化水平(經濟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和社會全球化),即使是KOF全球化指數也認為2015年開始,全球化水平小幅下降。這種下降實際上是與1990-2007年的快速增長形成對比展現的,如下圖。並且按照KOF主管的說法,這種回落在2016-2017年還是會繼續的。如下圖。

單純看經濟全球化,它其實從2007年開始便下降了,並且趨勢還是往下走,不過總體水平還是要超過2003年。當然,與總體全球化的提升相比,經濟全球化的下降還是很明顯的。


作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全球化近年來處於穩定上漲階段,只不過也是2007-2008年有小幅跌落,不過後來又慢慢恢復了,現在還在保持緩慢增長。

而貿易全球化的波動自2007年以來更是驚人。從2008年到2009年,貿易全球化指數斷崖式跌落,兩年後,該指數恢復到2006年水平,然後從2011年開始全球化的貿易又開始下滑,到了2015年貿易全球化水平約等於2004年時的水平。


實際上,這種回落與否最終不應該看全球的整體水平,而應該具體到特定的國家身上。國家之間全球化水平的不同會影響到整體的全球化指數的變動。最起碼,對我國而言,我國的全球化水平是穩定增長。當然,現在也有反全球化的思潮,不過這些反全球化思潮基本上發生在下圖當中全球化水平最高的歐洲和美國,對於整體形勢而言,無傷大雅,可能只是很小一部分人。

不過,最為可怕的不是全球化的實質上升與回落,而是怕若干右翼政客將這種全球化的變動當做是權力獲得工具或者是以鄰為壑的藉口。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KOF上的地圖可能對中國領土有些偏見,還請批判。

Dreher, Axel (2006): Does Globalization Affect Growth? Evidence from a new Index of Globalization, Applied Economics 38, 10: 1091-1110.

https://www.kof.ethz.ch/en/forecasts-and-indicators/indicators/kof-globalisation-index.html


南大毛維準


提問者提到的現象的確值得思考。近年來,全球化中最為成熟的經濟全球化都開始出現退潮現象,這是一個現實,我們只能正視並且面對。

要理性看待這一現象,不能忽視,但也不要過分誇大。全球化是的產生和發展都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仔細分析就會發現自從資本主義在全球興起後全球化就已經悄然產生,隨著資本主義制度在全球確立統治地位後,資本對市場的追求,導致世界聯繫越來越緊密,全球最後成為一個統一的市場,各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廣義上的全球化並不是二戰後才出現而是有幾百年時間了,只不過二戰後,全球化的深度和廣度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其中美國的推動是關鍵因素。但同時全球化興起時,反對的聲音就沒有停止過,只不過原來還不強,自從1999年西雅圖會議後,所謂“反全球化”作為一種現象和運動才收到了關注。

之所以有退潮時因為今天的全球化的確出現了問題。眾所周知,今天的全球化主要是西方主導下的全球化,特別是美國的影響巨大。所以主要受益者也是西方國家,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紅利分分配中處於弱勢地位,有些國家甚至被邊緣化,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成為國際社會的棄兒,長此以往,對於全球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那些在全球化中出局劣勢的國家就成為了發全球化的先鋒。近年來又出現了新的現象:不但發展中國家有意見,連發達國家本身也對目前的全球化產生了質疑,典型的就是特朗普上臺後的美國,屢屢做出一些與全球化相悖的舉動,美國帶頭反對自己主導的全球化,這的確是耐人尋味的。這主要是因為自發主導的全球化引發的問題越來越多:貧富差距、環境汙染、傳染病、食品安全、恐怖主義等等。用西方的方案解決不了,西方也稱為了受害者。

我想,問題不是我們需不需要全球化,全球化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全球化,全球化的模式是不是隻有西方特別是美國的一種。想清楚了這些問題,我們也才能真正面對未來的發展。


詹思丁


經濟全球化只能說目前遭遇逆流或阻力,退潮一詞並不合適。

英國脫歐,也並不完全是經濟全球化問題,背後也有政治、民族和歷史等原因,只能說包括英國脫歐、特朗普制下的美國退出TPP、加徵關稅、發動貿易摩擦等等,是經濟全球化進程中遭遇的逆流。

但是,經濟全球化依然是今後經濟發展的趨勢,這是主流,並不由一國經貿政策左右,即便像美國這樣經濟體量位居全球第一的經濟大國,也無力阻擋歷史發展趨勢,其根本原因就是不管是產業、人才,還是資本、市場等要素,已經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全球流動,靠自我孤立和自我保護,除只會把自己關進黑屋子之外,不會有其他正面積極作用,更阻擋不了世界前進的腳步。

TPP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特朗普上臺之後是“逢奧(奧巴馬的政策)必反”,美國一退出,除去美國之後的其他11國繼續搞了一個沒有美國的新版TPP。最近,有報道說特朗普又想加入TPP。

長江後浪推前浪。在很多國際問題上,包括經濟全球化在內,許多發展中國家,甚至是發達國家紛紛“向東看”,看看中國持什麼觀點,中國怎麼看?也就是說,在涉及經濟全球化問題上,包括全球經濟治理,美國搞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已經不能充當旗手時,那麼,這面旗,中國來舉。

“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中國提供給國際社會的一個全球性的公共產品,也是對沖經濟全球化逆流的一股正能量,是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最廣泛的國際合作平臺。目前,全球已經有100多個國家或相應或參與,為什麼?原因之一就是合作共贏;共商、共建和共享。通俗一點兒說,就是有錢大家一起賺,賺了大家一起分,美美與共,一起奔好日子。

親,【小哥哥打算盤】曾行走美帝一線,目前關注中美經貿和美國經濟等問題。謝謝親的點贊和互動,別忘了關注 頭條號【小哥哥打算盤】奧。後續回答更加精彩奧,麼麼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