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老年人老伴逝世後,餘生一個人過好,還是找個老伴好?

株洲龍5052075049444


關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個人認為,可以這樣做比較好。

一是如果是在七十歲右右,個人認為餘生一個人過比較好,雖然孤單些,但個人自由些,煩惱要少些,經濟上也寬裕些,沒有人爭,沒有人吵,情緒要穩定些,缺點就是自己要動手,稍為累一點。但思想輕鬆,沒有精神負擔。

二是八十歲以上,生話上會有些不方便了,行動遲緩了,病痛多了,這時候,如條件許可,可以找個伴,但最好不要辦證,以免造成子女之間的矛盾,特別是財產繼承的矛盾。這時找個伴,對自己的生活照顧要好些,病了可有人照顧。

三是老伴如不好找,8O歲以上的人只有兩條路可選擇,第一,住養老院,餘生在院裡度過。第二,請一個保姆,如經濟條件不好,可將房子賣掉,租房住,手上有了錢就好辦,還可以住在兒女家,由保姆來照顧,自己付工資給保姆,不增加兒女的負擔。


株洲龍5052075049444


這個看自己了吧,還有對方的情況。我個人覺得的二婚還是老來伴,大多都是兩個心眼。年輕帶孩子,很多人都不能做到對對方孩子和自己的一樣,這個東西是個雙刃劍,好的吧,孩子犯錯了,後爸後媽說孩子,可能對方不說什麼,老人多數不樂意。不好的,根本覺得你的孩子礙眼。老人找老伴,情投意合的也好,兒女呢?我一個朋友老媽,父親去世好多年,朋友給介紹一個,見面沒幾次,老頭就說我的房子以後肯定歸我兒子,意思告訴老人你別惦記。老頭壓根不知道我朋友媽媽家裡住別墅,人家閨女女婿在北京兩套別墅,都是在黃金地段,老頭一直覺得自己條件很好,殊不知老太太從年輕到現在出門一直都是司機保姆跟著的,其實老頭好像就兩套房子,還是老房子,所以說現在大多數都是兩個心眼。還不如不找。當然也有好的,但是很難


緣分天空53955186




我的母親是今年清明過世的,一個月不到,我父親就和我們說公園鍛鍊的有幾個老太太想過來照顧他,我覺得有點快,我媽過世還不到一個月就......

最後,我們姐弟商量一下,尊重我父親的選擇,同意我父親找老伴。現在還在塞選中。老年人找伴侶也不容易。

這是我的回答,有不同的意見和建議請在評論區留言。


圓月與自在


這點小艾有發言權。
8年前,小艾最愛的奶奶去世了。爺爺雖然在家和我們一起吃飯、說話,但是能感覺的到他的孤獨,以前總是和奶奶一起逛早市,後來也總是一個人溜達,他心中的孤寂,也並不是平日子孫、兒女能填滿的,少了一雙互相攙扶的手,生活總是不那麼圓滿。
後來,我爺爺和一位老太太走的很近,開始我們家裡人會有寫抗性,後來看著兩位兩人在一起互相陪伴,彼此作伴,早上一起遛彎兒,白天一次做飯,互相攙扶著慢慢溜達,看著爺爺開心有挺好的。

主要是老人家心裡開心、有個伴能一起說話,挺好。

所以,建議給老人家找個老伴,當然前提是老伴得和家裡老人性格的來,人品好。


過戶通小艾



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說的就是人在老年時,是需要一個人陪伴在左右時時說說話,互相照顧的伴兒。


我個人的觀點就是老人身邊需要一個伴兒,需要一個可以盡力照顧和侍奉自己,並能隨時隨處講得上話,聊得來的伴兒。


當年母親去世後,父親為自己續了弦,我們做子女的表面答應,其實內心裡是不適應還有些排斥的。直到父親最近這幾年身體欠佳,患上糖尿病,需要每天早午晚都喝藥,需要做各種檢查,需要在血糖高去醫院住院,一住就是半個月,尤其今年連續兩次住院 。


我才真正體會到,父親身邊確實應該有個伴兒。因為,在這幾年的日日夜夜和一日三餐裡,還有住院時的服侍,都多虧父親後來的這個保姆伴兒。



去年父親穿拖鞋腳下絆了一下,摔倒,肩頭骨折,又適逢血糖高住了院,兩種病痛,令父親衰老得很快。


我們做子女的雖然也輪流去侍奉照顧,但終歸還是因為各自忙工作忙家庭,不能一直呆在父親身邊,多虧有父親身邊的阿姨每天盡心盡力陪伴在父親身邊,陪他說話,陪他輸液,照顧他的飲食和喝藥。


平時,父親身體比較穩定時,他們早上會早早起來一起去公園做健身操,晚飯後,也相跟著去小區跳老年人舞。這些,我們做子女的根本無法做到,只有阿姨可以陪伴父親。


平時一日三餐,固守吃飯時間,吃什麼,吃多少量,都被嚴格控制,我們做子女的也不能做到頓頓守著,只有身邊這個阿姨可以去時時監督提醒。


後來的這幾年,父親耳鳴時常聽不清人講什麼話,我們跟父親聊天,有時,還得通過阿姨來翻譯給父親,因為阿姨的口型已被父親熟知,她張嘴說,父親總能領悟,也算是“聽”明白了。


更不要說每個日子裡那些時光的點點滴滴,父親是需要一個隨時能說上話,生活起居,包括洗澡洗衣,外出散步,一年四季適時換洗被褥衣物,都離不開一個人悉心照顧。


即使我也很孝順,經常幫父親做些力所能及,但總不能時時守在他身旁。阿姨卻可以做到24小時守候。


有時下雨天,不能外出,父親他們便會在家做些艾灸或是其它理療,會一起看電視聊天。


父親每天都會寫毛筆字,寫完後,有阿姨幫他掛起並稱贊不已,這也是父親能長期堅持下來的一個動力。



如果換作我們,我們也不可能每日都有那麼大耐心去讚美鼓勵他。父親也下棋,經常棋友會來家裡一起,也有他們相約在別人家裡,常常下得昏天暗地,不知活動身體,阿姨就會適時提醒。


一日的時光,對我們年輕些的人,家庭工作忙得團團轉,無暇顧及是否有空閒無聊。而對年老的父輩們,他們就有大把的閒下來的時光,那些閒的時間,身邊需要一個人說說話,聊聊家常,聊聊子女孫輩,聊聊這一生的一些經歷。


老年人時常就在回憶中度過,沒有一個好的聽眾,他們的感情就不會很好的宣洩,有了一個伴兒,隨時都能分享自己的想法,幫自己回憶,幫自己理清一些頭緒。


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因為人天生都是孤單的,需要精神上的撫慰。而阿姨可以做到傾聽和及時回應,也會互相聊各自和他人的一生,從中,父親會得到安慰。


所以,在我們子女無法做到的那些點滴細緻入微的生活小細節裡,父母們身邊的那個伴兒尤其是重要或不可缺。


當一個老人失去老伴兒,不能一個人過,他需要一個人盡心盡力的陪伴服侍左右,這是他生活的需要,也是他精神上的扶持。而且也減輕了子女的負擔。


換作老人一個人生活,日常三餐和洗洗涮涮,打掃屋子,個人清洗,清理,上街購物,頭疼腦熱,大病小恙,夜半醒來孤單一人,下雨下雪不能外出,一個人守著空房,會是多麼寂寞和無聊空虛。


一個人最大的享受和愉悅,不是年輕時身強力壯的隨心所欲,而是年老時,身邊有一個可以隨時說得上話,可以陪伴自己安心生活,規律起居,能怡養天年的伴兒。


老人失去老伴兒,最好不要讓他一個人過,哪怕有個保姆,最好是找一個伴兒,時時刻刻陪伴在左右。


通過父親的實際案例,我深有體會,特總結如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1.老人找伴兒,是生活的需要。


老人,不論男女,在生活中找一個可心的伴兒,日常起居,一日三餐,有商有量,討論著過生活,平凡瑣碎卻有趣。做飯也有個心勁兒,因為畢竟與人分享才是最大的滿足樂趣。


在生活中被人關懷,互相扶持,能夠觸手可及的體貼與溫暖是生活的意義和色彩。生活不再單調和乏味,有人陪,是在世生活的一個寄託。



如果一個老人獨處,吃飯就有些問題,因為一個人的飯不好做。而且生活中的所有瑣事都得一個人打理,很辛苦也很乏味。


而俗語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這也可用於老人,有人認可有人尊重有人欣賞有人分擔,辛苦會減半,而快樂卻會成雙。


2.老人找伴兒,是精神的需求。


能有一個枕邊人,隨時說一說話,聊一聊天,是對抗一個人孤單處境的最好方法。聊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願意去聽去懂去包容。被人接納,是一個人最大的期望,這份滿足是精神上的發動機,可以源源運送精神上的溫暖和那一份份得到肯定的認可。


它是催化劑讓人升發生活的信心。尤其是老人,辛苦了一生,需要一個安全妥貼的人作為自己談話的對象。


如果老人是一個人生活,將會少去許多溝通和對話,也會讓孤單侵蝕自己的心靈。久而不之,沒有說話的對象,得不到認可與理解,會容易走向孤僻封閉的狀態,影響每一天的生活質量。不能與人分享喜怒哀樂,沒有情感的交流互動,也是一種遺憾,更是對精神的考驗和打擊乃至摧殘。


3.老人找一個伴兒生活,是子女的福氣。


子女都有各自的生活,各自的家庭工作需要,不可能一日24小時圍繞在老人身邊打轉轉。但老人一個人生活會不讓人放心。



健康安全和孤單都始終是老人的最大問題,有個伴兒,有個依靠,子女不需要時時分心揪心。有個人照顧自己的父與母,是子女最大的福氣。


4.老人找一個伴兒生活,是社會穩定的需要。


老人是一個特殊群體,對社會的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每個人都會老去,老人老有所依,安心享晚年,是每個人的嚮往和歸宿。能看到老年人自在生活,或多或少都會給周圍人以安定的安慰。


社會和諧,離不開老年人高質量的生活方式,有人陪伴的晚年生活就是高質量的生活。


綜上所述,有一個人陪伴在周圍的老伴兒,對一個老人至關重要,我們要鼓勵和支持喪偶的老人再找老伴兒,這是皆大歡喜,與老人與子女與社會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


荒海拾書


一個人過好,沒有負擔,一種從反少女時候的感覺,不再有那麼多的家務事,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自由支配,我一個人過了十八年從沒有過寂寞感,我在老頭去世以前什麼都不懂,老頭走了以後,我學會了電腦,手機發短信,現在跟年輕人差不多,手機銀行,微信支付,手機交費基本搞掂,我今年69太。歲,單身十九年了,從沒有過一定要找個老頭的感覺,看見同齡人到處放出聲音要找個老頭,都感覺到煩,老姐老妹們,老伴走了就自己過挺好的!


風鈴52539582


老伴逝世後,有些老年人的餘生會在對另一半的思念中度過,這時候子女已經成人,手上有點積蓄,有點小愛好,老年人一個人也可以安然的度過餘生。當然,如果想找個老伴繼續以後的生活,也未嘗不可,但是哪一個更好呢?

餘生一個人過

如果老年人身體狀況良好,子女又離得比較近,有些小愛好,又有三五知己。這樣,餘生一個人老去也不錯。若身體不太好,需要照料,可以找個保姆,免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有人說找保姆不如找個老伴,不孤獨,但是身體不好的話,可能只會拖累另一半,還是找個保姆或者住養老院比較妥當。況且現在的養老院各方面條件設施,也越來越完善,在這種情況下,餘生一個人過也是明智的選擇。

找個老伴過

感情雖然容易讓人受傷,但還是不乏前赴後繼者,樂此不疲者。有些老年人,一個人過太寂寞,覺得生活沒希望,想找個老伴過也是人之常情,畢竟相互照料,相互扶持好過一個人悽悽涼涼,這個不分年齡,主要看個人。我們身邊也不乏黃昏戀,這樣的例子,很多老年人晚年再找老伴,也可以過得很幸福。

但黃昏戀也迎來了許多的問題,比如外人的評論、兒女是否答應。最重要的,還是財產分配的問題。因此,如果想要再找一個老伴,就要先思考自己能否處理這些問題,以及怎樣處理。比如如果要領證的,做婚前的財產公證。

要看是否遇得到

就拿年輕人來說,現在很多人找對象已經覺得是負累,分分合合,有些已經不願付出真心,老年人亦是如此,所以想找老伴,和找不找的到,以及找不找得到合適的又是另一回事,這種事情,如果遇到合適的還好,遇不到合適的又會徒增煩惱,所以還是要看是否遇得到。畢竟緣分這種東西,不能強求。

關注“頤福來養老”悟空號,或者微信關注公眾號(頤福來養老),獲取最專業的養老知識!


頤福來養老


過不過得好,跟找不找老伴,有沒有老伴沒有必然聯繫,如果你是剛失去老伴一兩年之內,是很難熬的,而且因為跟老伴長久的相處,在情感上也不願意再去找新老伴。而且再找一個老伴,這個老伴之前也生活了幾十年,有自己的生活習慣,有自己的子女和財產,有自己的工資和收入,協調起來困難重重。

所以目前,老年人黃昏戀的也很多,但是很多老年人都不選擇領證,直接搭伴過日子,不涉及到財產和房子,還有子女,甚至是居住安排,有些老年人雖然處為戀人了,但是選擇跟各自子女居住,一週見一次或者兩次面,滿足相處的情感需求和生理需求,這樣的方式,我覺得是現代都市人能夠接受的方式,但是這樣的情感也存在問題,相互之間的情感需求不夠緊密,很容易分手,而且一旦有矛盾,很容易放大,而且各自的後退空間很大,一旦產生誤會和裂痕,就容易再也不往來了,老死不相往來的比較多。

因此,我給您的建議是,老伴去世後,找不找老伴,得根據自己 的情況來定。一些男性老年人在低齡期,譬如60多,身體還是很強壯的時候失去老伴了,自己也不能照顧自己,也有生理需求,所以,能找儘量找,而且要抱著能夠付出的態度去找,在二人關係中男性一方肯定要在物質上和金錢上付出更多。

但如果女性老年人,自己也能照顧自己,找老伴更多還是基於情感需求的考慮,如果女性老年人在情感需求上啊更高,更願意付出,譬如在家務勞動上,熱愛收拾家庭,熱愛照顧別人,可以考慮再找一個,而且可以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可以結伴出行,相互照顧也挺好。


雲說養老


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來喪偶的情況也會越來越多,老年人要不要找個伴,成為一個越來越現實的問題。對此,我是這樣看的:

一,找伴不如找保姆。

一般地講,人老了,各種需求慾望相對都少了。找伴是為了什麼呢?一來是為了有個照應,二來是為能有個人說話,解悶。於是問題就來了。如果你身體好,你要有照應對方的思想準備。如果你身體不好,需要對方照顧,你這個伴就不好找。即使找了,你也要有經濟上的承受心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雙方兒女的接受能力和財產糾葛,這些事情帶來的煩惱鬱悶往往比你得到的幸福快樂還要多。而你找個保姆的話,除了花給保姆的費用,可以免去許多的麻煩和糾葛。

二,找保姆不如去養老院。

找保姆是比一個人單著好,但也不一定保姆都對心思,都能除幫你洗衣做飯外,還能陪你說話聊天。而且保姆白天陪你,晚上你還是孤單一人。(也有專門陪床的保姆)。但是去養老院就不同了,白天晚上都有人做伴,有人照應。現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孤寡老人都樂意去養老院。說到底,這是個觀念問題。

三,一個人過也挺好,兒女要常跟老人保持聯繫。

很多老人喜歡清靜,也不想再找老伴,也不想花錢請保姆。我覺得,只要身體還好,一個人過也不錯。但是,畢竟年齡大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還是小心為妙。第一,兒女們要經常回來看看老人,勤通點電話。第二,要跟鄰居處好關係。遠親不如近鄰。鄰居能時常串門望望,說說話,老人有個頭疼腦熱的能及時發現並通知兒女,關健時候作用就出來了。


燈影書畫


老年群體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面臨身體功能下降、社會角色改變等身心問題。尤其是那些失獨老人,他們往往面臨更大的觀念衝突和心理壓力。獨身老人是不是需要找老伴兒,這個問題一直是社會大眾比較關心和關注的問題。我支持老年人找老伴兒。

有這樣的看法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是再婚能夠消除獨身老人在精神上的孤獨感和在生活上的無助感。

老年夫妻在共同走過的數十年的婚姻歷程中,各自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一旦老伴兒去世,就會使本來完整的家庭結構和功能殘缺不全,老人的安全感會因此削弱,孤獨感、無助感也會隨之而來。除此之外,因為缺乏另一半在生活上的關心和照顧,老人生活上也會產生諸多不便。

心理健康是老年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為了保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生活,讓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是當子女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

從健康角度講,有老伴的人,活的更健康,因為生活的也比較有規律,如果只是一個人,情況就不一樣了,很容易一日三餐,將將就就,有什麼吃什麼。而且,兩個人在一起,還可以一起出去散散步,走走路,一個人就呆在家裡看電視。

現在年輕人都生活節奏快,很多人在外地,老人如果沒有孩子在身邊,就比較寂寞孤獨。有個在身邊,對心理健康也很重要,身邊人也比較容易發現問題。

兩個人搭夥過日子,經濟上就寬鬆些,也可以減輕雙方子女負擔,老人自己也覺得少拖累孩子。

如果老人有個老伴,平時頭疼腦熱的,有個人照顧,減輕子女的負擔, 畢竟單位不能經常請假。

老人有了老伴,一個家庭就完整了,如果此時有孫子輩的孩子,老人也方便照顧,享天倫之樂

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老年人!老伴?顧名思義當然是老來有伴比較好!少來夫妻,老來伴!人生有了這些經歷才能稱作完美的人生!年少的是夫妻,等到了老年才是人生真正的伴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