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做一個有理想 有擔當的青年

有人說,看一個國家有沒有前途,只要到那個國家轉上一圈,看看那裡的年輕人就知道了;看一個社會有沒有未來,只要到大學校園裡轉上一圈,看看大學生在看什麼、說什麼、做什麼就知道了。仔細想想,確實不無道理。年輕人作為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從古至今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縱觀古今中外歷史,青年開拓創新、為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我國,民主革命時期,廣大青年滿懷革命理想,為爭取民主獨立和人民解放衝鋒陷陣、拋灑熱血;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廣大青年響應黨的號召,向困難進軍、保衛祖國;改革開放時期,廣大青年發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號角。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青年工作,始終高度重視青年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所發揮的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專門用一段論述青年工作,強調“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這一重要論述,內涵豐富、全面系統、思想深刻、意義重大,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青年一代的高度重視、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大學考察,對廣大青年學子提出殷切希望:“當代青年是同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廣大青年既擁有廣闊發展空間,也承載著偉大時代使命。每一個青年都應該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辱時代使命,不負人民期望。”習近平總書記振奮著每一名北大青年學子和廣大中國青年的心。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要志存高遠、築牢信念。王陽明曾經說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在如今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很多人過於追求物質上的利益,忽視甚至摒棄了精神上的追求;有的青年容易受到不良利益的誘惑,難分精華與糟粕,把個人回報看得過重;有的青年則無所事事,渾渾噩噩的虛度光陰。這都是沒有理想、沒有信念的表現,因此,我們應該要用“風物長宜放眼量”的胸懷,堅定理想信念,放眼於更廣闊的天地和更長遠的未來;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勇氣,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要求知進取,立德修身。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遵循著這麼一條古訓:“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而修身,一要修德,二要修智,德才兼備,便是修身的理想結果。習近平總書記曾對廣大青年學生指出要做到“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當代青年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不僅要學有專長, 還要修身立德; 既要專攻博覽,又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學會擔當社會責任。同時,還得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開始起步。因此,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修身養性,努力做一名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當代好青年。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要腳踏實地,實幹興邦。“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歷史和現實證明,偉大事業的實現都是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當代青年要深刻明白這個道理,戒驕戒躁,不能心存投機主義、好高騖遠,不能養成好逸惡勞、坐享其成等錯誤觀念,應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抓好學習和工作,以實幹為榮、以實幹為責,腳踏實地,擼起袖子加油幹,在實踐中砥礪品格、強化本領,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負重任的國家棟梁。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實現中國夢,需要依靠青年,也能成就青年。作為當代青年,我們要以昂揚向上的姿態,不負年華,做一個有理想、有擔當的中國好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