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現在藥在藥店賣的比醫院裡的還貴,而且還有很多人買?

我是小心心


人們在消費的同時,除了考慮價格因素外,還會考慮其他成本,比如時間成本、交通成本等。

藥店,在城市裡遍佈大街小巷,種類齊全,消費便利,很多藥店還經營中藥飲品、保健品、醫療器械(輪椅、柺杖)等。人們有個發燒感冒,上吐下瀉,跌打損傷先看家中的常備藥裡有沒有,沒有第一時間會想到去藥房買點。另外,絕大多數藥房能夠刷醫保卡,還有會員制,可積分,累計也可是一種優惠。

而醫院比起藥房,顯然要少了很多。一些醫院開設便民門診,很多醫院則沒有。患者想去開藥,要先掛號、下診斷、交費、再去藥房取藥,即便有便民門診的醫院,也少不了掛號、排隊。

所以,如果藥價相差不多,為了幾盒藥,多數患者不會大老遠的跑去醫院、花一個來小時排隊取藥,而是直接選擇去身邊的藥房買藥。

當然了,藥房買不到的藥就得另當別論了。一些處方藥、醫院自制的藥還需要到醫院購買。


遼瀋名醫


為什麼藥店賣的藥比醫院貴,可是有不少人買?這個問題先說說我的經歷。有次肚子不舒服,去市醫院看病。門診裡真是人擠人。排隊後等了一個多小時終於輪到我。醫生匆匆聽幾句,就開驗血,B超等單子。做那些檢查的時間呀,簡直是千年般漫長。到門診後又排隊,一直到下午才回家。第一次做這些給醫生診斷下藥無可厚非。第二次去複查,換了個醫生。又要我驗血。我說上次驗了,她說這麼多天了必須驗。沒辦法,繼續,又是漫長等待的折磨。去個醫院等待的時間要人老命,這就是大家不願去醫院,寧願去藥店買藥的的原因。

現在的藥店比比皆是,交通地點又方便,好多人順便就可以買到,節約了不少時間。有個頭痛腦熱感冒去藥店拿點藥就行,而且吃了也會好。這也是大家不去醫院的原因。其實藥店的藥也不是每種都貴,只要瞭解他們擺放藥的位置,你也可以買到便宜藥,一般最下層利潤低,價錢便宜,效果也不錯。中間兩層利潤最高,而且很貴。你注意一下,營業員一般介紹都是中間那層的。這是我的一點小經驗,給大家分享一下。

好多藥店都是私營連鎖的。現在的商家都懂經營之道,瞭解消費者心理。促銷活動花樣百出,買一送一呀,打折呀,建貴賓卡積分送禮呀。賣了東西又留住了老顧客。我就被誘惑過,買一送一後一大堆花花綠綠感冒頭疼藥抱回家,被我老公罵慘了,說我腦子也有病了,為了促銷買一大堆沒用的藥,我說咋沒用,感冒了就吃呀,省得再跑。所以知道為什麼大家去藥店的原因了吧?


不過藥店買藥要整盒買,吃藥病好了,剩下的藥留下幾粒派不上用場,常常一丟了之。不像醫院,對症治療,用袋子開好吃幾天的。而且效果比去藥店要好點快。所以有些病,不管人多不多,必須去醫院檢查,免得耽誤病情來後悔。


依筆抒情


醫院的一部分藥品價格反而比藥店還低,這主要是由於公立醫院改革後取消了藥品的加成,藥品按照零差價銷售,即按照進貨價售出,所以大部分藥品價格比藥店的價格低廉。但是為什麼大部分人還是選擇去藥房買藥呢?

1. 便捷程度。比如感冒、輕微中暑等一般的小病,患者一般圖方便就在附近的藥店購買相關藥物。醫院相對藥店來說數量上少很多,而且例如普通感冒藥、退熱藥等藥物本身就很便宜,藥房和醫院的價格也就相差無幾,所以很多患者不願意花費較長的時間或精力去醫院排隊、辦卡、掛號買藥。

2. 經營模式。藥店經營模式多種多樣,比如打折、買一送一,買五送二等等,還可以辦理積分卡、贈送禮品等多種促銷。患者很容易被這些促銷手段吸引,進而去藥店購買藥物。

3. 藥品品種多。比如同一種藥品,醫院的藥品可能只有一個或兩個牌子,而藥店可以有很多不同品牌,患者選擇較多。

4. 藥品種類全。連鎖的藥店進貨渠道較廣,種類全;而醫院進藥多根據醫院發展需要,所以醫院的藥品種類上可能較少,這在非處方藥(OTC)中劣勢更加明顯。

5. 服務。很多大型藥店推出了“以舊換新”(完整的過期舊藥可以憑藉購藥收據換取新藥)、免費按摩椅等多項服務。而這些是醫院所不具備的。

6. 醫保。目前,很多藥店也可以刷醫保卡購藥。


本期答主:吳蘇 醫學碩士


杏花島


藥品的種類高達上萬種,這幾年確實有部分品種藥店比醫院還貴,我們做全國代理主要銷售otc藥品,也就是銷售渠道為藥店。近兩年我們發現一個規律,只要是那個地方醫院一開始實行零差價,那個地方的銷量立馬下滑,一兩年後藥店的銷量又開始回升。政府對藥品監管特別嚴格,所以要求所有的醫療機構的藥品實行零差價,就是進多少賣多少,不允許醫療機構從藥品上賺錢。醫院藥品是經過招標確定的價格,之後再零差價,有些產品確實比藥店還便宜。
為什麼剛實行零差價時對我們的藥店客戶銷量影響很大,慢慢藥店的銷量又回升了呢?這也就是題主的問題。政府開始實行零差價就會大範圍的宣傳,掛條幅,電視,廣播,網絡吸引了很多藥店的患者到醫院購藥,但是首先醫院的藥品種類大部分和藥店的藥品是不一樣的,所以即使醫院的藥品便宜不是患者要買的種類,患者還得上藥店。這也叫藥店和醫院的差異化競爭,我們經營的並不是一樣的品種,你在醫院買不到你還得回來藥店。


第二藥店購買更加方便快捷,你去醫院必須要掛號,開方,而有的人距醫院還比較遠,不如藥店基本上大街小巷的都有,哪裡不舒服進去買個藥幾分鐘的事,也不用排隊,也不用掛號,醫院現在是停車最不方便的地方之一了。第三醫院藥品只是部分比藥店便宜,在常見病和多發病藥品的品類上藥店還是佔有優勢的,藥店經營者也會注意在這方面維持他的品種優勢和價格優勢,還有就是習慣的問題,習慣了小病自己上藥店大病才上醫院,這個習慣是最能影響人的行為的。最後現在政府也鼓勵方便老百姓的藥店的發展,在藥店購買藥品同樣可以使用醫保卡,有了這些因素藥店自然還有他的顧客群體。


創業特種兵傳遞快遞物流信息分享創業心得!


找順風車返空車51快配


一、為什麼醫院裡的藥比藥店裡的藥便宜呢?

藥品作為一種商品,有著商品的諸多共性,但因為其屬性是為了生命安全和健康,所以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商品。為什麼醫院裡的藥品比藥店裡的藥品便宜呢?這就牽涉到藥品的特殊性,因為藥品是用來治病救人的,也因為我國的經濟特性。我國範圍內,從去年開始,實行了藥品零加成和兩票制政策。什麼意思呢?


"兩票制"是指藥品從藥廠賣到一級經銷商開一次發票,經銷商賣到醫院再開一次發票,以"兩票"替代目前常見的七票、八票,其目的是減少流通環節的利益加成,從而降低藥價,所以規定每個藥品品種的一級經銷商不得超過2個。


“零加成”就更好理解了,藥品五塊錢進價,那麼賣出去也就必須是五塊錢。這就是多少錢進多少錢賣,因為沒有加成,所以藥品在醫院的經營中也就沒有利潤而言。


正是因為有了“兩票制”和“零加成”,使得醫院內的藥品比市場上藥店的藥品要便宜。

二、那為什麼還有好多人繼續在藥店買藥呢?


1、思維定式:即便是藥品比外面便宜的情況下,藥品回扣,藥品提成,藥品......的思維定式仍然在大家腦海中,所以,不去醫院買藥也就有情可原了。


2、時間成本:藥店買藥,極其簡單,時間成本較短,而去醫院,可能需要排隊,需要建卡等等,時間成本大大提高。

3、便捷程度:去藥店買藥的便捷,甚至有送貨上門的服務,對於沒有利潤而言的醫院來講,不能企及。


4、銷售動機:藥店買藥,藥店目的就是通過賣藥而獲取經濟利益,所以促銷、打折、禮品等各種形式就不用說了,但醫院現在的形式是儘可能的讓患者少開藥或者不開藥,因為開藥越多,意味著醫院可能虧損越大!


5、其他因素:比如購物環境,購物服務等等等因素,也影響著買藥者去醫院買藥的動機。

三、醫院的性質決定了改革的方向是把醫院的利潤最小化,讓醫院和醫生沒有動力去開藥,這樣才能真正的破解以藥養醫,才能破解醫保虧空,才能使得患者和群眾獲益。


心健康


醫改推出的重大舉措,就是全國所有的公立醫療機構,取消了藥品加成。葯品出廠後嚴挌實行兩票制,防止藥商和醫院亂加價,所以,到醫院買藥比藥店便宜了很多。


但是,有的人怕麻煩,到醫院買藥還得排隊掛號,在藥店買藥方便。但為了保證用藥安全有效,我建議您還是到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去買藥。那裡藥品是經嚴格把關進入的,大部分都是定點藥廠生產的藥。另外,我們在個體藥店買藥,一定要觀注含量,有人通常到藥店買藥,只是以瓶盒為單位,不注意含量,含量又夠吃了也不管用。


用戶臨江樓主


首先,指的是公立醫院,部分藥物受到醫院藥物管理層面管理和醫院以上相關機構制約,一些處方藥可以買,還有很多藥不全面,因為存在藥品品種限制,一所醫院進哪一類藥,有明確的控制和限制,一般同類性質藥物不能重複。藥品的出售或者控制又需要受藥監局或衛計委管轄,購藥渠道和價格明碼公示,不能隨便加價和改價格,需要統籌,畢竟屬於公立醫院,非盈利機構。

藥店相對個人企業或者機構,盈利目的,需要藥品加成部分定價私人可以有很大空間,畢竟是個人企業,老闆說的算,相對上級管理的又很少,同一種藥物不同藥店可以價格相差很大就是這個原因,黃金地段商鋪就相對藥價貴一些(地段,和飯館,房地產類似)藥品進貨渠道不同,也價格不同。


兒科孫方舟醫生


作為一個醫生,我也說兩句大家參考。其實已經有不少網友回答的很好了,我們就換個視角來回答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吧。

回答:因為這就是現在搞的醫改的目的啊!這說明現在的醫改見效了啊!

中國現在搞的醫改,眾所周知,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醫藥分家”。醫藥分家喊了這麼多年了,都成了不可動搖的政治正確性了,能沒有一點效果麼?!就算藥店裡的藥貴,大家也願意到藥店去買藥,這就是“醫、藥、分家”的成效麼。

在很多人看來,醫院的職責是“看病”,藥店的職責才是賣藥呢!這就是很多人理解的醫藥分家了。如果你到醫院去,那你的目的不應該是“買藥”,因為醫院的職責不是賣藥而是看病,藥店才是賣藥的地方呢!所以,如果你的目的僅僅是買藥而不是看病,那你應該去藥店才對啊!從這個角度上講,題主提出的問題中反應的這個事情,就是現在的醫改(醫藥分家)獲得進展的證據和證明了。

有人可能會覺得奇怪,不賣藥怎麼看病治病呢?其實不是的,醫生醫院看病治病靠的不但是藥物,還有各種檢查來明確診斷,還有手術、放療、上呼吸機等等各種非藥物的治療措施來治療疾病,藥物治療雖然是醫學治療技術中重要的基礎治療技術,但不是全部醫學治療技術,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罷了。

有人可能會說,因為零差價,醫院不(願意)賣藥了,藥店缺少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豈不是會讓藥品漲價麼?

這個不錯,醫院藥品零差價,沒有利潤驅動,加上各種類似“藥佔比”的限制,醫生用藥多了就被罰款,這樣一來,醫生醫院不願意賣藥,藥店沒了醫院這麼強大的競爭對手,肯定會讓藥品漲價的。

但這只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醫藥分家後,看病是看病,買藥是買藥,老百姓看病和買藥分開了,很多老百姓就不去看病,而是直接買藥去了。這樣一來,就節省了看病的費用,雖然節省看病的費用可能會造成藥物濫用(即在無明確診斷,不能嚴格掌握適應症和禁忌症的情況下就濫用藥了),但在總體上來講,因為減少了看病這個支出,統算起來醫療總費用還是會下降的,至少在(不考慮綜合效益的情況下的)統計數據上是下降的。

不知道我說清楚了麼?供大家參考吧,拋磚引玉,歡迎斧正,期待在交流中共同進步。


137億年前的氫二氧一


因為現在醫院採取了藥品零加成的政策,醫院取消了以前15%的藥品加成利潤,就造成現在藥店的藥比醫院更貴一些。同時,因為國家政策的原因,很多地方對於公立醫院的定位是屬於公益性質,但是呢政府補貼又不到位,藥品又不能賺錢,反而還要產生存儲,運輸,損壞,以及人員的額外費用,所以醫院因為這個公益性質,很多藥品只能保證基本醫療可用,換句話說,很多藥品現在醫院沒有,只有效果不好的基本藥物,想要疾病好的快,治的好,那麼就只能去外面藥店自行購買,這就給了藥店利潤空間,這是藥店比醫院貴的主要原因之一。

閱讀量1

碧潭飄血


其實題主問的不是很對,應該說有些比醫院貴,其實有些還是比醫院便宜的,比如常見的感冒藥等,而很多人選擇在藥店買藥的原因無外乎幾個點:藥店距離用戶近、購買方便、藥店有優惠活動、藥店服務好、藥店比醫院更主動營銷等因素。

其實藥店的一些常見藥是要比醫院便宜的,比如常見的999感冒靈,藥店普遍都是用來引流的,為了營造出一種價格比醫院低吸引社區用戶進店,所以通常會採用進價銷售,不過就是會擺的比較下面,進店除非是指定要,不然會推薦購買其他有利潤的產品。

藥店會主動營銷、有優惠活動

雖然說醫院是零差價銷售藥品,但是醫院不會主動去做營銷。但是藥店會,滿大街的藥店環境下,藥店要吸引更多用戶進店,就會主動去做營銷活動,優惠活動、發單宣傳、社區免費體驗等等,打感情牌混臉熟,更容易把用戶拉近藥店裡面去買藥。


藥店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是更貼近社區的,所以一般買一些普通疾病的藥物,很多人會願意到藥店,而不像跑醫院買,這是就近原則,沒事誰也不願意大老遠去醫院的。而且藥店一般開的比較晚,像小孩常見感冒,晚上通常只能藥店購買藥物。

藥店服務更好,個性化體驗強

有些藥店的服務做的比較到位,會採用會員的跟蹤形式,比如發生生日祝福之類的增值服務,在體驗上做的會更強一些,有主動的後續跟蹤服務,這些醫院是沒法提供的。


國家醫改後,醫藥耗材醫院不能收費,不提供零售服務,這個時候患者要買緊需耗材,只能選擇在院外的藥店買。而隨著萌醫生等智能零售終端投放的佈局推進,在院患者也可在院內的智能售賣機購買緊需耗材。比如院內購買小孩的感冒退熱貼,醫院買不到,可以在院內的萌醫生智能售賣機掃碼購買,也可以跑到醫院外面的藥店購買。

歡迎關注百曉生,共同交流學習健康姿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