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教師面對問題學生時不敢管的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師者心語


師不尊,如何重教?

我實在想不出來不尊師卻重教是什麼樣的一種方式?

就如一個人對父母很不好,卻自稱很孝敬父母,誰能相信呢?

尊師是重教的一種必不可少的形式。

我們平時所說的尊師和重教相連,但不是說表面上對老師都唯唯諾諾、言聽即從。

家長對老師的態度直接決定這孩子的學習態度,尤其是兒童時期。

有一次在學校放學時,我看到一個家長拉著孩子對老師的說:他要不聽話您就該打打,該罵罵,您怎麼管都行!這樣的家長看似很尊重老師,我卻不認為如此,如果孩子有了問題,老師真動了手或者孩子認為受了委屈,家長肯定還是要找老師的,甚至會和老師幹架、更有極端是對老師大打出手,這樣的事情也曾見之於網絡新聞。出事之前,這些家長表面上也不見得有多麼不尊重老師。


真正的尊重老師,有幾點:

1,在孩子面前不有意損毀老師的形象,比如說老師的壞話、說老師處理事情不公正等等。

2,對於老師安排的作業如果有疑問,不當著孩子的面或不在微信群中質疑老師,而是私下和老師溝通。

3,針對孩子遇到的問題,不全部推給老師,而是儘可能地鼓勵孩子主動向老師請教或者私下和老師溝通尋求解決的辦法。

絕大多數孩子都是一些學習中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一般家長和學校、老師沒有直接的大的衝突,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和孩子相處中對老師形象的維護。當然老師隊伍中也混入了個別的敗類,老師在教育中也會出現一些錯誤,這都是很正常的,因為老師也是人,教師也是一種職業,是人就會犯錯,是職業就會有一定的侷限,對於這些,家長如果能辯證地看待,不失對老師的尊重,是重視教育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快樂庭院


這又是一個誘導性極強而且又比較極端的問題。

首先,什麼是管?打就是管?辱罵也是管?除了上述二法老師就束手無策了?

二,在老師眼裡的所謂的問題學生及問題家長倒底佔多少比例?

三,教師情緒倦怠僅僅是因為部分問題學生導致的?

四,如果每個學生都像複印機複印出來的一模一樣,那麼“師”之作用又何在?唯唯喏喏就一定好學生?重壓和強權就能培養出人才?

五,尊師重教並不意味著教師就代表強權,老虎的屁股。

六,教師隊伍全部都是道德君子社會楷模?

什麼時候教師隊伍變成了怨婦集中營和紅眼病高發地,比待遇比收入,四五線地區的和一二線的比、剛入職的和從教三四十年的比、沒職稱的和高職稱的比、職工和校長比、代課多的和代課少的比、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比、和警察比、和公務員比……就是不比業務水平、比貢獻,不和工人、農民、其他事業單位比,牢騷滿腹,我敢說,既使把所有的問題學生和問題家長全部都清理出中國這些人依舊打得頭破血流。

所謂的不敢管是極端不負責任的說法和做法,是為自己的責任心不強甩鍋,讓那些兢兢業業、誨人不倦、為教育事業努力工作的老師一起背黑鍋。

折騰吧,會哭的孩子吃奶多,別在乎人們怎麼看,全中國十四億雙眼睛和十四億張嘴呢。


釣獵人


這種情況是不依法治理治教導致。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管理、批評學生,這是教師的正當權利,地方教育部門、學校應該堅定支持教師的合法教育權利。但現實中,有的被批評的學生(家長)向學校、教育部門舉報,教育部門、學校為息事寧人,不問青紅皂白就處罰教師,這導致教師不願意再管教問題學生。

更嚴重的問題是,有的地方教育部門,甚至把是否有家長舉報作為評價教師的指標之一。這完全偏離依法治教,對於“舉報”,負責任的態度應該是啟動獨立的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做出處理。把舉報作為評價教師的指標,要求“零舉報”,這導致舉報變為有的家長“威脅”教師的手段,而師道尊嚴也就不在。

從根本上說,這是行政主導教師管理、評價的結果,並沒有尊重教師職業特點。近年來,針對教師不再管教、批評違規違紀學生的問題,教育部門發文允許教師對學生進行適度的批評教育。可問題是,什麼是“適度”,誰來認定?如果不推行教師同行評價,堅持以教育標準評價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那麼,教師的教學活動就會變得複雜,不知道在什麼地方,會引發家長不滿,並引來麻煩。

引入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辦學是建立現代學校制度的重要方面。但是,在依法治教的辦學環境中,家長的職責是很明確的,可以參與非教學事務的管理、監督、評價,而不能參與教學事務,具有很強專業性的教學事務應該由教師管理和評價,由並不懂專業教學事務的家長,對專業的教師指手畫腳,這不是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而是讓教師無所適從。我國教師近年來受非教學的事務分散精力過多,承擔的非教學壓力增加,致使教師職業倦怠感增加,這會嚴重影響教育教學質量。有人把責任推給教師,但顯然找錯了對象。改革學校管理制度,推行依法治教,切實維護教師的教育權利,才是正道。


熊丙奇看教育


“貓怕老鼠”,老師不敢管學生,主要是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



1、社會寬縱造成的。學生再淘,犯再大的錯,老師不能打,學校不能開除(義務教育),刑法不能判。這就相當於鼓勵學生無法無天。凌霸同學、毆打老師,強姦、殺人就時有耳聞。

前不久一位沒有滿14週歲的男孩,企圖強姦同學,將女生身體多出刺傷,要不是女生逃了出來,估計有性命之憂。如此嚴重的犯罪,就是因為沒有滿14週歲,就能免於刑事處罰。

2016年7月18日,廣東年僅 4歲、7歲、8歲的一男兩女,在一口廢棄的水井內遇害。最後確定是13歲的沈強所為,作案後,沈強以步行或偷自行車代步的方式,一路逃到廣東雲浮市雲安區。最終,依然因為年齡未滿14週歲而免於刑事處罰。

2015年,大連幾名少年縱火燒山導致5人死亡,都是因為年齡,沒有被追究刑責。

青少年成了特殊群體,可以做事為所欲為不會受到懲罰。一群可以到處咬人,但絲毫不會被咬的老鼠,有什麼理由怕貓?



2、家長袒護造成。現在孩子都金貴,在家是皇帝,在學校是霸王,學校的紀律制度對於學生的約束力很小。很多時候違紀了老師還不能公開批評,違規帶手機了老師還不能收,成績不好了還不能公佈,更不能造成師生矛盾。一旦出現學生有思想包袱,回家告狀,大多數家長就會站在孩子一邊,輕則電話中指責微信群中洩憤,重則到學校大吵大鬧,甚至公然毆打老師。



3、學校和某局對於老師的嚴懲造成。一旦出現師生衝突,倘若學生罵了老師,打了老師,學校就是批評教育,了不起給個殺雞嚇猴的“處分”了事。但倘若老師打了學生,或者老師說了句過火的話,就會被大炒特炒,就會扣上缺師德的帽子,被批評、處分、調離、甚至開除。

眾多的老師吃虧事件,讓老師們的心涼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睜隻眼閉隻眼”的事就很常見,“學校裡只要沒打破頭就不要管”,這成了很多老師的工作信條。老師講臺講課,學生在後年喝酒吃肉。學生校外打架,老師不聞不問。11歲男孩騎摩托出車禍,老師看到沒有制止。在老師時不時吃虧的時代,校外的事,你讓老師怎麼管,管了人家不聽怎麼辦?與其管了別人當放了個屁毫無辦法,不如不管。

由上可知,現在的老師,看起來是貓,但是被拔了爪子,磕掉了門牙的貓,他們的職責該管老鼠,但時不時被眾多老鼠抓咬,這樣的貓還敢管老鼠嗎?



如何改變這種貓怕老鼠的不正常狀況?

修訂法律將入刑年齡提前到12週歲。還給學校開除權,賦予學校適度的有嚴格操作規程的懲戒權。倡導尊師重教,對於無理校鬧的家長給予嚴厲懲處。實行教師管理學生容錯機制,稍微過火免於嚴厲懲處。有關部門也要增強定力和底氣,不要拿老師當成平息輿情的犧牲品。。。



老師和學生是一對矛盾,是有進有退的關係。老師不管,學生就會越來越粗野;老師敢管,學生就會越來越文明。

目前的老師不敢管學生的現象,要改變過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老師們,不要心急,慢慢來,總有一天會好的!

我是頭條【文軒閣】,專注教育,關心教師,致力學生成長,喜歡直言不諱,歡迎關注評論轉發!


文軒閣


關於教師面對問題學生不敢管的問題,小編作為一名教師談談自已的理解:


第一,從教師角度來看,不敢管首先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行業,就不能因為擔心學生報復、家長找事或者輿論曲解而不敢為。只要真心為了學生,管教方式合理合法,教師的行為總會得到更多人的理解與支持;

第二,從家長與學生的角度來看,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及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溺愛孩子成了不少家庭的通病。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承受批評與管教的能力在下降,而許多家長也不願看到孩子受任何“委曲”,他(她)往往選擇無理取鬧的方式去對待老師。這就造成部分老師選擇遇事不管或少管。



第三,從整個社會環境來看,由於各類媒體越來越發達,在學校發生的師生間的一件小事就有可能被無限放大,一般情況下老師都是被譴責對象。這就給廣大教師造成巨大壓力,遇到問題學生時,怕引火上身而選擇逃避。


其實,教師不是聖人,也不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只是一種特殊的職業,但社會卻對其給予了太多的道德期許,壓力之下的教師有時面臨艱難選擇。


姜運倉


現在的學生不好管,面對問題學生不敢管,這種現象在中小學已比較普遍。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較為複雜,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一是問題學生本身的“問題”原因。學生由於多重因素的影響,學習出現障礙,厭學、逃學,不願意學習;紀律性差,不守學校規定,遲到、早退;心理不健康,焦慮、自閉、嫉妒、逆反心理;品德行為不規範,損害公物、打架鬥歐等等。這些問題要解決,要克服,要幫助學生改正,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加之,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多,心裡比較脆弱,說輕了沒作用了,說重了教師不好下臺。二是家庭家長的原因。一般而言,問題學生的家庭教育大都有問題。學生之所以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與家庭家長有直接的關係。家庭結構、家長素質、父母關係、教育方法、教育環境等出現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因素,導致孩子出現問題。一些家長推卸責任,不支持學校和教師,教師管的不嚴他們有意見,管的過嚴他們告狀,找事兒,導致教師不敢管。三是學校和教師的原因。現在的學校和教師也成為弱勢群體,特別在教育管理問題學生上經常出現衝突,使學校教師不敢大膽的教育管理問題學生,學校面對問題學生往往採取過於寬容的方法,怕家長鬧事舉報。教師面對問題學生很無奈,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非常矛盾。由於有這種心理,久而久之,問題學生越來越不好管理。

總之,要解決這種問題,教育好問題學生,需要家庭、家長與學校、教師互相理解、支持,互相配合,各負其責,關愛問題學生,而不是嫌棄、放棄問題學生,改進教育方法,多溝通、多交流、多鼓勵,或許能有所該變!


楊永厚說教育


教師面對問題學生不敢管這種現象其實挺普遍的,特別是鄉鎮學校。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也可以說是源遠流長,有一定的歷史原因。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學生的安全成為了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成為了一根高壓線。每一個教師都知道:哪怕學生再差勁,安全上也不能出問題,否則,你再大的功勞,再多的苦勞也免談。



那麼怎麼確保學生的安全呢?除了正常的安全教育(防溺水,防火,防拐騙……),最大的安全隱患就是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時發生的安全隱患了。別說體罰了,就算是口氣嚴厲一點,如果面對的學生有點想不開,做什麼過激的事情出來,然後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媒體來個別有用心的報道,這個教師一輩子都完了。

這十多年來,媒體上充斥著對教師處罰學生引起事故的報道,也充斥著對老師一個個嚴厲的處理,試問:有哪個辛辛苦苦考上教師編制的人敢隨隨便便拿著自己的前途,甚至命運來管一個與自己不相干的人的孩子?吃飽了撐得了?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但是,處罰的力度卻是難以掌握的,輕了沒有效果,而重了誰又負擔的起呢?那麼幹脆就不管了吧,至少自己落個平平安安,不然出事的時候教育局處理你處理的是最快的。
做人難啊!


鑫鼎賽亞


教師面對問題學生為何不敢管?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點原因:

1、教育主觀性太強,想達到教師、家長、領導幾方教育觀點一致不太現實。如果老師一廂情願進行管教,最後的結果是幾頭不討好。

2、如果教師堅持管理,只要管出矛盾,無論教師有沒有過錯,如果造成輿論或者家長施壓,最後都是教師擔責,甚至被處分。這樣的處理問題結果對教師隊伍的影響是極大的:如果一個地方的領導能夠不把所有責任往教師身上推,那裡的教育環境肯定相對好許多,

3、教師堅持管理問題孩子有可能給自己或者家人帶來威脅和傷害。我們這裡有個班主任在教室差點被學生打倒,家長威脅加害教師家人的也不是不可能。

4、問題學生背後大多存在著問題家長,教師的努力改變不了家庭教育問題。

5、現在孩子動輒跳樓、離家出走,後果承擔不起。

當教師想到了這許多自己不想面對的後果,再想到自己即使努力也未必有效果,自然就放棄管教了吧?熬過幾年順利畢業就行了。暫時想到這麼多,歡迎大家補充。


媽咪老師


從各種現象事件看,對待老師正常懲戒學生教育壓制,把老師當成犧牲品處理,才是造成老師對問題學生不敢管的基本原因。

現在的學生,都是家中寶貝。教師按正常上課,按校規法紀教育學生。對那些不服管教、影響班級嚴重的學生,進行罰站、罰抄寫作業、罰搞清潔等,這些方式,根本沒有對學生造成什麼損失,結果,學生把事情告訴家長,家長來校取鬧,教育部門不調查情況,就處罰老師,這起了壞影響,使老師心寒。

上次那位某中學副校長,為制止某學生在走廓大聲喧鬧,影響上課。結果被學生偷拍上傳,副校長被調崗處理。學生違章事件,合理合法處理,結果受罰的卻是合法執行者的教師。真是教育界的奇葩。同時,也警戒阻嚇了教師正常管理,助長了更多刺頭學生出現、囂張。

當然,奇葩事件還許多,隨著網絡傳播的震攝,助長了更多挑戰師道尊嚴紅線的“熊學生”出現,也寒了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因而,在每次教師會議上,都會強調不準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而何謂“體罰”、“變相體罰”,誰也說不清楚,也許,一次罰站,或者一次思想教育,都是“體罰”或“變相體罰”。所以,遇到野蠻學生,老師們都小心奕奕,怕被扣上“體罰”或“變相體罰”帽子而受處罰。


憤怒野虎


自古以來,尊師重教是我國的優良傳統,教師對於學生的管理權限也是很大的,可以說家長很少會干預教師對於學生的日常管理。以筆者為例,小時候如果因為被老師批評或者懲戒之後,絕對不敢回家告訴父母,一旦將被老師懲罰的事情告訴父母,只會再招致一次懲罰而已。

但是在如今的學校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教師面對問題學生,往往採取的方式就是基本不出手管理、不敢出手管理甚至直接縱容。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教師對於問題學生不敢管的現象呢?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認識。

學校教師沒能維護好教師的正當權益。從現實的學校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往往教師在管理學生時,一旦使用懲戒或者言語稍重,就會引來家長(學生)的投訴,而教育部門和學校為了息事寧人,不讓事態擴大,不管事情的原因是什麼,都讓教師來承擔這個擔任,教師要為這個事情“埋單”,因此教師也就無條件的成為家校矛盾的“犧牲品”。

家長對於教師的信任度正在逐步降低。其實家長在面對教師管理學生會產生過激的行為,筆者認為這其中的根源在於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信任度已然沒有之前那麼高,說白了現在的家長已然不再絕對信任教師,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或者教育方法產生了懷疑。當然,這種現象是絕對不利於學校教育的發展,最終的受害者還是學生本身。此外,部分家長對於孩子的過分溺愛,使得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失去了理智。

極少數教師違法職業道德行為被放大。在當下的學校教育實踐中,已然有極少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在日常的學生管理中,沒能充分遵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在管理學生中出現了體罰甚至嚴重失當的行為,該行為被部分媒體炒作,其影響效應迅速擴大,在這種負面現象的影響下,不少家長或者其他社會主體就開始將極少數教師的負面行為擴大至整個教師隊伍,使得教師的信任度開始降低。

綜合來講,在學校教育實踐中,我們應該給予教師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讓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真正在家校關係處理上發揮作用,而不能形成針尖對麥芒的家校關係。我們要相信絕大多數教師是具備相當高的職業道德,不能將極少數教師的負面行為擴大化,這樣是極不利於學校教育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