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全市已建成553個農村汙水處理站

<table> 全市已建成553個農村汙水處理站

工作人員正在巡視大陂村的生活汙水處理站。

/<table>

生活汙水通過一個形似集裝箱的設施簡單處理,一股清水就從出水口流了出來……過去一年,類似的場景在江門的各個鄉村逐漸多了起來,村民對此讚不絕口。

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美麗鄉愁,要實現綠色、美麗發展,農村生活汙水如何處理是關鍵一環。近兩年來,江門全面啟動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作,在全省首創“整縣打包、整市推進”生活汙水處理設施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建設模式,農村人居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一幅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投入12.7億元建設1462個汙水處理項目

在恩平市大槐鎮大陂村前的魚塘邊,一座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站被綠植掩映著。打開進水處的窨井蓋,無數蚊蠅一湧而出,黑臭的生活汙水刺鼻難聞。但經過汙水處理站的層層過濾,汩汩清水正順著管道從3米外的出水處流入魚塘。

大陂村建成的汙水處理設施只是全市農村環境改善的縮影。江門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17年新一輪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啟動後,全市掀起了建設汙水處理設施的熱潮。據統計,至今年4月底,江門已建成城鎮汙水處理廠12座、汙水管網60公里、農村汙水處理站553個,在建城鎮汙水處理廠5座、汙水管網工程2個、農村汙水處理站51個,總體進展位列全省前列。

筆者從市水務局瞭解到,目前,江門市計劃對城鎮汙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同時啟動第二輪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為全市8000多條自然村配備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其中,1462個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總投資約12.7億元。

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的建設規模小、分佈廣、投資大,而且時間緊、任務重,後期監管更是一大難題。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各區(市)正在制定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方案,研究下一輪農村汙水設施短板。

根據廣東省部署要求,到2018年底,江門需完成建設鎮級汙水處理廠39座,農村汙水處理設施1462個的任務;2019年底前,鎮一級汙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2020年底前,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到80%以上。

採用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逾15億元

在恩平市大槐鎮汙水處理廠,蜿蜒的管道延伸至遠方,兩臺價值數百萬的的智能一體化汙水淨化機尤其引人注目。每天,400噸生活汙水緩緩流入這裡,經過多個程序處理後,再重新排出地表。

“按目前的運營情況,我們需要20年才能收回成本。”大槐鎮汙水處理廠PPP建設項目中標方、恩平市碧水源水務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楊洪洲說,農村汙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回報週期長,對社會資本也缺乏吸引力,PPP模式為地方政府提供了一種較為合理的解決方案。

江門雖地處珠三角地區,但各級政府財政還比較困難,資金緊缺成為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的瓶頸。根據市水務局提供的數據,江門目前已啟動1462個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再加上未來要覆蓋的大約8000個自然村,估算投資將超過60億元。

為此,去年2月,江門市整市推進新一輪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完成社會資本採購工作,並於次月舉行了全市汙水處理設施PPP建設項目簽約儀式。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告訴筆者,江門新一輪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投入使用後,按PPP模式30年合作期限(含2年建設期),每年政府付費合計約1.8億元。其中,1462個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投入使用後,每年政府需付費約1.2億元。

簽約一年以來,江門採用PPP模式推進新一輪汙水設施建設,不僅爭取到省級專項資金3450萬元,而且引入社會資本超過15億元。“這不僅解決了項目建設的資金問題,也減輕了當地政府的財政壓力。”該負責人說,以恩平為例,如果不採用PPP模式,以該市的財力,根本不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實現鎮級汙水處理廠的全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江門還在全省首創“整縣打包、整市推進”的建設模式,將全市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項目“打包”成“PPP項目包”,大大提高了項目建設和投資的規模,增強了市場吸引力。該負責人介紹,此前江門鎮村級汙水處理廠(站)普遍存在建設規模較小、佈局比較分散、運行成本較高等問題,這種模式可以明顯降低運營成本,同時也打消了基層幹部“建不起、更用不起”的思想顧慮。

■樣本

恩平率先實現鎮級汙水處理廠全覆蓋

漫步在大陂村鄉道上,只見兩排村居面朝水塘而建,相距不足10米。“水塘變清,生活環境也更好了,我們當然開心。”住在村口水塘邊的村民蓮姐說,“我們這裡還有一個說法,村前的水塘有多大,就代表村民的口袋有多富,它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所以我們都很支持建汙水處理站。”

作為2016年全省15個整縣推進村鎮汙水處理建設示範縣之一,近兩年來,恩平一直全力推進鄉、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在江門率先實現鎮級汙水處理廠全覆蓋。2016年,東成、聖堂、良西、大田、牛江5個鎮級汙水處理設施與市中心城區汙水處理(二期)捆綁開展PPP模式招標建設。

次年,恩平市繼續重點推進新一輪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將中心城區的公仔河和仙人河6.6公里的截汙管網,橫陂、大槐、那吉3個鎮級汙水處理廠,以及11個鎮(街)220個農村汙水處理設施點組成PPP包,交於社會資本合作方恩平市碧水源水務有限公司開展項目建設。君堂鎮汙水處理廠則採用BOT方式建設。

“建設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的時候我們也遇到了不少麻煩。受建設用地性質和風俗觀念等影響,一些農村汙水處理站建設選址會受到阻礙,部分地方也有畏難情緒,這些都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人力進行溝通和協調。”恩平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道。

針對上述問題,恩平市通過建設首個示範點,為全面鋪開農村汙水處理點建設樹立示範效應,以點帶面推動整體建設,做到成熟一個上馬一個,從而提高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效率。在2017年底前,恩平市就已實現全市鎮級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目前進入試運行及環評驗收程序,餘下的農村汙水處理點也將陸續進行,農村生活汙水得到有效處理。

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只是第一步,後續維護管理是否能夠跟上,將決定治水的最終成效。“我們的汙水處理設備都通過網絡進行操控,實現定時開關等功能,但還是需要工作人員偶爾進行巡查。接下來我們將給各汙水處理站點安裝攝像頭,實時監測汙水處理設備運行並及時反饋相關情況,真正實現無人自動化運作。”楊洪洲說。

“作為主管部門,接下來我們將按要求辦理工程環保驗收和工程驗收手續,落實運行維護管理工作的監督和績效考核,當好‘裁判’,保障農村汙水項目真正落到實處,汙水穩定達標排放。”恩平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