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漫談|打造“中國大豆”品牌,破除大而不強窘境

"聆聽三農,感悟中國"

點擊上方"三農中國"可以訂閱哦!

我國是大豆之鄉,國產大豆產業經過多年探索,走出了一條以滿足食用消費為主的特色發展道路。但同時,品牌的缺乏也制約了產業發展。國產大豆亟待打造“中國大豆”品牌,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不斷拓展國際市場。有請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徐春暉,帶來今天的農經漫談。

漫谈|打造“中国大豆”品牌,破除大而不强窘境

熟悉國內大豆市場的朋友都知道,這些年,國產大豆的處境可謂尷尬,各地“賣豆難”的現象屢見不鮮,而進口大豆數量卻在不斷增加。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累計進口大豆9554萬噸,同比增長13.9%。

但是,我們也欣喜地看到,隨著國家糧食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推進、加工補貼政策的實施,國產大豆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據產區的豆農介紹,今年三月份開始大豆價位逐漸抬頭,每斤1.65-1.8元,部分上好的大豆甚至可以賣到1.9元。

今年4月17號,農業農村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農業信息司司長唐珂就表示大豆在2018年的補貼會高於玉米,這無疑給了大豆種植戶一針強心劑。據有關部門預測,2018至2019年度我國大豆播種面積將達到847萬公頃,預計今年大豆產量將達到1580萬噸,為200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漫谈|打造“中国大豆”品牌,破除大而不强窘境

隨著種植面積和產量的恢復,國產大豆將何去何從?我覺得還是要發揮自己的優勢,積極尋找突圍之路。

首先一點,要發揮食用消費優勢,與進口大豆作錯位競爭。和進口大豆相比,國產大豆在非轉基因和蛋白質含量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豆農不妨優先選擇優質的高蛋白大豆,從品種選購、種植管理等方面加強優質大豆的生產。

二是我們要不等不靠,積極走食品深加工道路。目前,四大糧商有成熟的產業體系為進口轉基因大豆提供產業支撐,我國也應該大力發展非轉基因大豆深加工產業體系,為國產大豆提供產業支撐。國家應該扶持非轉基因大豆加工企業,規範市場競爭,淨化產業,優化產能,引導大豆產業走上健康、良性、持續發展的道路。

漫谈|打造“中国大豆”品牌,破除大而不强窘境

第三,要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打響“中國大豆”這一品牌。我國大豆具有非轉基因優勢,也因此獲得國際市場認可,但是,國內一直缺乏叫得響的“中國大豆”知名品牌。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大豆”包括三方面的內涵,一是天然基因,中國大豆天然生成,歷經千年種植,是自然篩選的農作物;二是高蛋白,中國非轉基因大豆富含豐富蛋白質;三是食用性強,中國大豆食用消費量世界第一。所以,我們要緊緊圍繞這幾點,積極發揮國產大豆品種、資源和食品文化優勢,使“中國大豆”及“中國大豆食品”大踏步走向國際市場。

此外,還要加強對國產大豆的質量監管,防止假冒偽劣產品、藥物殘留產品流向市場,保證國產大豆的品質優勢。我們相信,在國家和農業經營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大豆”品牌會越來越具有影響力,我國的大豆產業也一定會迎來更好的明天。

漫谈|打造“中国大豆”品牌,破除大而不强窘境

記者:紀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